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资本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调查研究

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研究成员:___院系名称:__教育科学学院_________专业:__教育学_______________班级:___2012级教育学班________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研究付余英吴梦雪曾可摘要:在海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250名学生为被试,运用周丽霞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性别、生源地、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和生源地两个变量上并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等4个变量上存在差异显著;并且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总体较为积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应对措施一、引言1.研究背景1.1学术方面,心理资本研究日益增多心理资本的研究源自西方国家,近几年也逐渐引起了我国学者的重视。

从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搜索,以“心理资本”为提名或关键词,年限限定为" 2002-2009 ",共搜索到45篇文献,其中涉及学生群体的仅有7篇,2009年的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出现了近10篇关于“心理资本”的论文摘要, 2009年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心理资本的研究热潮,从研究文献的数量上也体现出这一点,2010年共出现123条关于心理资本的文献记录,2011年为109条,可见,心理资本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但是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还有待丰富。

1.2大学生压力加剧,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富足其心理资本势在必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新生力量,其心理素质和潜能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研究必定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1.3社会要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倍受考验,提升其心理资本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然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途径,比如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非治本之道,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只有培养大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2.研究意义2.1理论意义拓展了心理资本的研究领域。

从文献查阅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大多以各类组织的员工为被试,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大学生,大学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具有其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2.2现实意义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有助于个人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内在潜能,也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的依据。

对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存在以下的现实意义:第一,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心理资本的一般现状及其差异特点,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第二,有助于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与开发。

根据心理资本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干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能很好地掌握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一手数据,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供依据。

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而发展,有效提升其市场竟争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研究目的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掌握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一手资料,分析当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特点,从而发现问题,并为培养大学生心理资本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提出有效的建议。

4.研究对象与方法4.1研究对象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1月初在海南师范大学各学院抽取250人,回收问卷235份,利用测谎题删查,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8%。

样本对象的样本结构见下表:表1 正式施测的样本结构4.2 研究方法4.2.1 文献分析法通过研读国内外有关心理资本的文献资料,了解当下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现状,确定心理资本的概念及结构,据此对分析当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

4.2.2 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调查,采用周丽霞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该问卷包括45个项目,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感恩。

另外,有三道测谎题,在施测时穿插到问卷中发放,46, 47, 48分别对应正是问卷中的26, 32, 45题。

运用三道测谎题的分值两两相减得到三个差异值,删除三个数据中有任意一以及有两个或三个大于3的样本数据。

问卷采用Liken自评式7点量表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4代表不确定,7代表非常符合。

在计分方式上,问卷采取两种计分的方式,一为正向计分,即选1得一分,选2得二分,以此类推。

二为反向计分,即选7得一分,选6得二分,以此类推。

统计分析时按照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平均分进行。

4.2.3 数据统计分析问卷收集筛选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时采用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

二、文献综述1.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心理资本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心理资本”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

1998 年,经济学家 Goldsmith, Veum 和Darity 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一些能够影响个体生产率的个性特征[1]。

2004 年,Luthans 等提出“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他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开发而使个体和组织获得竞争优势”[2]。

2007 年,Luthans,Youssef 和 Avolio 又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现实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3]。

从Luthans 等人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中不难发现,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可测量、可开发和可以进行管理的心理状态。

但另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心理资本更类似于人格特质,因而具有持久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Letcher 等人(2004)认为心理资本就是人格特质,是个体行为重要的影响因素[4]。

Cole (2006)认为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体行为与产出的人格特征[5]。

还有一些学者则采取折中的态度,将心理资本界定在状态与特质之间,Avolio(2006)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特征性又具有状态性,他认为状态和特质实际上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极端[6]。

但三者相较而言,Luthans 等人的理论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我国学者也大多认同此种观点。

仲理峰(2007)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其构成部分都是类似于状态的积极心理力量,而不是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类似于特质的个性特征,它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了个体所拥有的可以客观测量、投资开发和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7]。

另外,Luthans 在其研究中也多次提到,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比情绪状态具有更好的测量稳定性,但同时又没有人格或自我评价特质那么稳定[8]。

已有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可以通过目标干预进行开发和管理[9],这也证明心理资本具有类状态的可塑性。

同时在另一项纵向研究中,Peterson 等人发现心理资本水平存在一定时间跨度上的变化性[10],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其具有可塑性。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心理资本,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具备的相对稳定的积极心理能量的总和。

这些积极心理能量可以通过一定工具测量,并且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和努力进行开发,它们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和成就。

2 心理资本的结构及其测量2.1 心理资本的结构(101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心理资本的结构未达成一致意见。

就目前而言,关于理资本的结构研究主要集中于 Luthans 提出的四个维度研究Luthans 的心理资本结构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

本研究将心理资本定义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具备的相对稳定的积极心理能量的总和,这些积极心理能量具备可测量性、相对稳定性和可开发性”。

因此,初步确定本研究心理资本以Luthans的四维度,即乐观、希望、自信(自我效能)、韧性为主要理论维度,并参照Luthans曾提出的潜在的心理资本和未来心理资本的概念,最终确定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六个维度: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感恩。

(见下图)2.1.1 愿景(Hope)是指基于目标、路径和意志力三者之间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动机状态。

也就是说,个人自觉能动地确定行动目标,并认真考虑目标的可测量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选择路径),不断自我激励以达到目标,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即对目标锲而不舍,并适时调整;我们在这里将“希望”一词替换成“愿景”,相对“希望”来说“愿景”更具备行动的可操作性,也更适合中国本土的语言环境,易于掌握其内涵。

2.1.2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即自信,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自身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或信心)。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为自己设立高目标,并主动选择困难的工作任务,喜欢接受挑战,并因挑战而强大,为实现目标而投入必要的努力,并且当面对困难时会坚持不懈。

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对人造成的消极影响,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2.1.3 合作(Cooperation)合作,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群体中,善于与各种各样成员交流信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积极特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多年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势。

“与同事真诚合作”是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

因此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一个必要维度。

2.1.4 乐观(Optimism)积极心理学运动之父 Seligman 对乐观进行了定义,他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格,或者说一种归因方式,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11]。

乐观不仅指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向,并且,乐观还取决于个体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

但是乐观不是盲目的、不现实的,心理资本理论所强调的乐观是现实和灵活的乐观,它指出个体在归因时应该对客观现实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然后选择积极的归因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