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1、某建设项目进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污水量为3800m?/d,60%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其余经深度处理后用于部分车间,该项目产生的1200m?/d清净下水水质较好,不经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该项目其他重复用水量为1000m?/d,该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A、25.3%B、30.4%C、40.0%D、42.0%解析:B。
3800×40%÷(3800 1200)=30.4%,清净下水也属于污水,需要计入污水总量里。
2、某机械加工厂涂装车间包括喷漆、晾干和烘干等工段,使用的溶剂型清漆主要成分是树脂、甲苯和二甲苯。
涂装车间产生的废气经过滤除漆雾后,经RTO装置焚烧后排放。
关于该涂装车间污染物及污染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晾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甲苯和二甲苯等。
B、涂装车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气、废水、固体C、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树脂、甲苯和二甲苯等D、喷漆、晾干和烘干工段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不完全相同解析:D。
涂装车间不会有废水产生,晾干和烘干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VOC S、甲苯和二甲苯,喷漆工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有漆雾、VOC S、甲苯和二甲苯。
3、某农药制造企业对胺化后的含三氯甲烷液体进行脱溶回收处理,回收三氯甲烷溶剂,脱溶回收装置三氯甲烷回收效率为90%。
脱溶回收装置为密闭负压装置,脱溶回收装置产生的废气全部收集导入深度冷凝装置再吸附处理后排放,收集的废气量为10000m?/h,深度冷凝装置和吸附装置三氯甲烷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0%、50%,排放废气的体积较收集的废气体积有30%的变化,胺化后的液体含三氯甲烷10kg/h。
经活性炭吸附后三氯甲烷的排放浓度为()mg/m?。
A、11.5B、15.0C、21.4D、37.5解析:C。
排放速率=10×(1-90%)×(1-70%)×(1-50%)=0.15 kg/h。
排放浓度=0.15×106÷(10000×70%)=21.4 mg/m?。
4、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500t,二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t。
目前一期工程已运行,拟建二期工程内容包括焚烧炉、热能利用系统和烟气净化系统(三个设施均无恶臭无组织排放),与一期工程并联布置,其余设施均依托一期。
经实际检测,厂界硫化氢浓度为0.02mg/m?,利用面源扩散模式进行反推,确定的硫化氢无组织排放量为4kg/h。
二期建成后该项目厂界硫化氢浓度为()mg/m?。
A、0.02B、0.03C、0.04D、0.06解析:D。
硫化氢排放量会增加为原来的3倍,相应的厂界浓度也会为原来的3倍。
5、不属于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中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相关内容的是()。
A、产污环节B、劳动定员C、占地面积D、投资总额解析:A。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投资总额(包括环保投资及其占总投资比例)、占地面积、建设地点、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等。
6、某新建建设项目,拟在冬季进行环境空气现状补充监测,根据近20年统计气象统计资料,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在厂址西南向、南向5km范围内分别分布有甲、乙两个村庄。
关于环境空气补充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村应布点B、在厂址及其西南向应布点,可以布置在甲村C、乙村应布点D、在厂址及其南向应布点,可以布置在乙村解析:B。
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7、某火电厂扩建项目,对现有大气污染源进行调查,应优先采用的数据是()。
A、工程分析数据B、在线监测数据C、监督性监测数据D、年度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数据解析:C。
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可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依次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等。
8、在某海湾岸边有一高烟囱,该烟囱昼夜连续排放,则最容易形成岸边熏烟的时段是()。
A、春末夏初的昼间B、春末夏初的夜间C、冬末春初的昼间D、冬末春初的夜间解析:A。
一般情况夜间刮的是陆风,污染物吹向海洋,不会形成岸边熏烟。
春末夏初陆地温度比水温高很多,白天,气流从水面吹向陆地的时候,低空空气很快增温,形成热力内切边界层,下层为不稳定层结,上层为稳定层结,这时岸边有高烟囱,则特别容易形成岸边熏烟污染。
9、某化工企业对其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入附近一河流,不属于该建设项目水环境现状水文情势调查内容的是()。
A、水文年及水期划分B、不利水文条件及特征水文参数C、水动力学参数D、丰枯水期水流及水位变化特征解析:D。
水文年及水期划分、不利水文条件及特征水文参数、水动力学参数等。
D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河流调查内容。
10、对某河流DO进行了检测,4个DO实测数据均达标。
不属于该河流DO的标准指数数值的是()。
A、0B、1.2C、0.8D、-0.8解析:D。
标准指数不会出现负值。
实测值大于饱和溶解氧很多,会出现大于1的数值。
实测值大于并无限接近饱和溶解氧时,标准指数约为0。
11、不属于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析内容的是()。
A、包气带岩性B、项目场地防渗措施C、潜水含水层埋深D、包气带渗透系数解析:B。
包气带防污性能级别通过包气带岩性、厚度、渗透系数确定,C属于包气带厚度。
12、某地区有多个固废处置场和污水渠,潜水含水层已被污染,潜水含水层与下层承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有不整合接触面。
关于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及污染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承压水已被污染B、若承压水被污染,一定属于越流型C、承压水不一定会被潜水污染D、该地区潜水污染途径一定属于径流型解析:C。
承压水如果受潜水污染,就属于越流型,但是必须是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之间的越流补给关系不确定。
承压水和潜水还有其他污染途径,不一定是越流型或径流型。
13、对某区域土壤进行了现状监测,获得土壤的pH值为3.5,该区域土壤酸化、碱化强度分级为()。
A、极重度酸化B、重度酸化C、中度酸化D、轻度酸化解析:B。
14、某高速公路扩建项目,拟对一村庄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该村庄有三排2层建筑,面向公路平行布置,3排建筑距公路边线距离分别为60m、80m、100m。
对该村庄噪声监测布点最经济合理的是()。
A、在高速公路路肩布设24h噪声监测点,同时在第一排建筑布点B、在第一排布点C、三排均要布点D、在第一排和第三排同时布点解析:D。
通过第一排测点可以获得村庄噪声现状,为现状评价提供数据。
第三排基本上不受现有公路噪声影响,通过第三排测点可以获得村庄背景值,为预测提供数据。
这样通过设两个点能达到现状监测的目的,同时点数最少最经济。
15、某区域植物物种较少,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相对较少,适用该区域陆生植被调查的方法是()。
A、样方法B、样线法C、全查法D、访谈及市场调查法解析:C。
16、拟建大型石化建设项目,经初步预测该项目NO X及VOC S排放量均为1000t/a,SO2排放量可忽略。
和应筛选为该项目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的是()。
A、NO XB、SO2C、O3D、PM2.5解析:D。
A不属于二次污染物,C属于规划项目需要确定的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
SO2 NO X ≥500t/a的建设项目,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PM2.5。
17、进行环境影响识别时,不需要考虑的技术因素是()。
A、影响程度B、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规划C、项目类型D、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敏感保护目标解析:A。
A属于识别出的内容,不是识别时应考虑的因素。
18、拟建项目排放的M大气污染物年平均质量浓度预测结果见下表,关于项目建成后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的判断结果,正确的是()。
A、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B、区域环境质量是否能得到整体改善不确定C、区域环境质量不能得到整体改善D、敏感目标环境质量能达到整体改善解析:C。
(38-45)÷45=-15.6%,大于-20%,不能得到整体改善。
19、某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在进行大气环境预测时以2017年为评价基准年,预测其他污染物 A 对网格点B在11月1日8时的小时贡献值为100μg/m?,无其他相关在建、拟建和区域消减污染源。
对其他污染物A进行了7d的补充监测,共设1个监测点,其他污染物A小时浓度监测结果见下表。
网格点B处在11月1日8时环境影响叠加值为()μg/m?。
A、260B、235C、275D、240解析:C。
本题关键是确定背景浓度,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本题背景值应取175μg/m?。
20、某火电项目将发电锅炉烟气引入冷却塔进行排放,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对该污染源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采用的预测模型是()。
A、ADMSB、AUSTAL2000C、EDMS/AEDTD、CALPUFF解析:B。
该大气污染源为烟塔合一源,应采用AUSTAL2000。
21、河流水质模型的解析如下:,该模型的类型是()。
A、平面二维动态模型B、立面二维动态模型C、平面二维稳态模型D、立面二维稳态模型解析:A。
公式左面有t,说明是动态,公式有xy,说明是平面二维,如果有Z才属于立面二维。
22、拟建排污口设在河流岸边,采用河流水质模型预测总铜浓度。
河流断面水深为6m,总铜排放速率为80g/s,横向混合系数为 1.0㎡/s,水流速度为10m/s,上游来水总铜浓度为0.05mg/L。
排污口下游5km处断面总铜最大浓度增量为()mg/L。
A、0.02B、0.07C、0.03D、0.08解析:C。
岸边排放,最大浓度点也在岸边,y=0;铜为持久性污染物,k=0。
问的是浓度增量,不考虑上游来水浓度。
80÷[6×(3.14×1×10×5000)0.5]=0.03 mg/L。
23、已知某地表水体20℃时耗氧系数k1=0.21/d,采用公式计算出25℃时耗氧系数k1=0.26/d。
该地表水体15℃时,耗氧系数k1为()。
A、0.15/dB、0.17/dC、0.19/dD、0.21/d解析:B。
0.26=0.21θ5,θ-5=0.21/0.26,15℃时耗氧系数k1=0.21θ-5=0.17/d。
24、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概化内容的是()。
A、水文地质条件概化B、污染源概化C、水文地质参数初始值的确定D、预测时段概化解析: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