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温州进行考察后的报告

对温州进行考察后的报告

本科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009年暑期xx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环节调研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看,温州变了----论温州人对“新温州人”的态度的调研报告摘要:人们说起温州就会想到温州的发展速度、潜力,商人、商道,认为温州非常富有。

于是好多外来务工者、农民工都慕名而来,在温州这片热土上寻觅发财之道。

从此,就多了很多“新温州人”。

同时,也发生了很多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农民工教育、医保、住房条件落后,厂商拖欠工人工资,暴力抢劫事件增多,许多人会认为说温州人因为富有而骄傲自大,蛮横,对待外地人、农民工不尊重,不礼遇,社会也因此而变得不和谐。

关键词:温州发展流动人口和谐调研时间:2009.7.13调研地点:温州市民政局接待室调研人:调研对象:温州市民政局接待处工作人员调研目的:了解温州近年来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的政策制度,以及这些人员与温州市民的相处情况,社会和谐程度调研意义: 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以及其他城市人对温州人的看法,使他们能够和睦相处,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温州发展以及共同富裕。

说起温州的发展,我们高中政治老师说的很好,“温州人八十年代靠假冒伪劣起家,积累财富;九十年代,受重创,改邪归正,靠以前积累的财富发展民营企业”。

以前,温州鞋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滞销问题,好多温州鞋没穿几天就成了“开口笑”。

因此,也被外省人称为“鳄鱼牌”。

这一情况,成了温州商道的“耻辱”,让温州人开始对自己的经商之道进行反思。

或许之前,我们都太看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形象与长远发展。

而现在,温州商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过硬的商品质量和良好的商品品牌、企业形象,适应能力变成竞争实力,以及一条创新的民营经济之路。

温州商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也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温州商人在全国散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也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就连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也就更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了。

温州商人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敢尝试、敢拼,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

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商人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

现在的温州商人只要能带来利益,就没有不敢去涉足的行业。

经过近十年来的改变,温州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温州模式。

也慢慢地塑造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了过硬的企业招牌,颠覆了以往温州企业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于是,温州流动人口开始暴涨,外来务工者遍及每户企业。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工作,子女求学问题就成了温州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

说起“新温州人”,不得不说到2005年的河南籍民工李学生在温州为救两孩童英勇献身的事迹,在李学生的牺牲地温州市,李学生使温州人改变了对农民工的态度。

因为李学生,温州人不再称呼280万外来务工者为“打工仔”、“打工妹”,而称之为“新温州人”。

这不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而是外来务工人员逐渐被认可、被接纳直至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人格平等、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一次进步,由此带来了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感情融合、生活融和、思想融通。

温州本地人也从之前的厌恶农民工到现在的接受并优待他们,在思想观念以及政策上都有了很大进展。

2007年,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之一。

早在2005年,温州市启动关爱民工“和馨行动”,号召全市上下更加关注200多万外来务工者的生产和生活,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让他们融入温州,成为“和谐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温州市将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用工情况大检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

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必须明确工资支付内容。

进一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严禁无故克扣、拖欠工资。

建筑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每月支付农民工工资,工资支付必须编制工资表,工资发放前张榜公布;工资支付必须按合同由企业或项目部直接兑现,并积极推行委托银行发放农民工工资制度。

解决好外来民工生产生活中如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加大对不签劳动合同、低工资等侵权问题的维权力度。

要继续完善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推动该机制向乡镇街道延伸,完善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依法维权的稳定可靠性,要建立健全劳动纠纷预警防范制度。

这个行动还将严厉打击企业向职工收取押金等违法行为,用人单位招工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等费用或者扣押被录用者的身份证、学历证等证明。

如果让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中和谐的一分子,不仅仅是停留在为他们追讨工资上,还要让外来务工者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

“农民工是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是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还无法按时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我们也深感不安。

”谈起农民工欠薪问题,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合和动情地说。

并在同年4月1日,在温州市区打工的外来农民工不用个人缴费,就可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保险待遇。

我们现在不仅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还要着眼于抓构建关爱民工,构成温州今后更好发展这么一个社会氛围的形成。

过去来温州打工的这些农民工没有“安心工程”都住在田里,交易棚的棚里面,环境卫生很差,现在当地政府为了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专门给他们盖建了这所安心公寓。

在2009年,针对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为贯彻上述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节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

务实的温州当然人当然会跟着党的政策走。

外来员工在温州的工作,他们所享有的待遇,包括公司每年评选的先进,应该说是跟温州正式员工是一样的,他们也可以参加公司一年一度的先进的评选。

看,温州变了。

目前温州市的流动人口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最初的排斥,歧视,到逐步的认可,接纳,以及到现在的主动为之服务,这里已经建立了畅通的流动机制,实现了社会群体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阶层之间的不断流动,打破了影响流通和谐的壁垒,这正是温州的特点,在新的流动中创造和谐。

套一句广告语:时代在变,好东西不变。

我相信,温州将会秉着他们勤劳,创新,刻苦的精神继续开拓更多属于温州人的市场,走出属于温州人的一片天,同时也和这些新温州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

篇二:赴温州考察的体会赴台州、温州考察的体会综治中心吕秋鑫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滨临东海,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浙江第三大城市,有“浙江经济的发动机”之美誉,西方曾称“温州是世界东方的启动点”。

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魔方是什么?对我们嵊州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处在经济大发展前夜的崇仁镇有什么借鉴意义?近日,由镇党委副书记韩海洋带队,我镇部分干部到台州、温州学习考察。

先后参观考察了黄岩的两个民营企业和温州的城市建设,大家耳闻目睹了台州、温州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成就。

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思想受到很大触动。

一、总体感受这次台州、温州之行,考察的几家民营企业都是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普遍印象是这些民营企业实力强,经济有活力,企业发展后劲十足,民营经济起步早、比重大、名牌多、贡献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国各地都到温州招商,就是因为温州民间蕴藏着巨大财富,温州也创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

二、我们向温州学什么一是温州人的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考察,大家对温州人精神感悟最深的有四点1、吃苦耐劳,坚忍不拔。

温州人能吃苦是出了名的,在困难条件下能吃苦,在富裕的条件下还能吃苦。

温州人把吃苦当做生意场的必修课,不懂吃苦就不懂生意。

2、自强自立,自主创业。

温州人的个性是自主意识强,少有依赖性,多数温州人身份等级观念淡薄,人们不同程度地养成了不依赖政府的自主意识,形成自谋出路,自主创业的传统精神。

3、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温州人充满活力与温州人的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精神有直接关系。

温州人干事情不管领导说过没有,也不管别人做过没有,只看事情需不需要去做,有没有钱可赚,只要有钱可赚就会千方百计去做,大利大干,小利也大干。

4、随遇而安、四海为家。

“走出去”是温州人的长远战略。

在贫困的环境下,温州人提蓝小卖、走街窜巷,走南闯北,自谋生计。

脱贫致富后,温州人跑遍全国,走向国外去做生意,推销温州产品,去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目前温州人在外地打工、经商、当老板的有200万人,他们走南闯北的创办企业,建立市场,形成了众多的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这些温州人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国外的温州人有数十万,真可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正是这种主动出击,使温州商品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有人把温州人比做“中国的犹太人”,因为他们异常勤奋,肯于吃苦,善于商道。

二是温州的中小企业改革。

温州经济发展是靠改革推动的,民有民营是温州区域经济的内涵,产权明晰到个人是温州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

温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他们最先实践农民合股经营,最先使用股份合作制企业这个名称。

集体企业的股份合作制,在股权结构上是自然人入股,没有集体股、法人股和国家股;温州的国有企业也早已改制,产权均明晰到个人,利益激励机制凸现。

自己创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积累归自己。

透明度很强,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市场取向以民有民营为主的制度安排,使温州人“家家有企业,人人当老板”。

三、几点体会学习温州,目的是为了清醒认识我们的差距和优势。

看到差距,可以增强紧迫感;认清形势,可以增强自信心。

考察回来后,综治中心干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认为学习温州经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温州之行告诉我们,率先发展要有率先的思想。

温州的许多事情在中国是首创的,第一个兴建小商品专业市场,第一个建立股份制合作企业等,这些探索都曾经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温州人的态度是不争论、不张扬、走自己的路。

所以说,温州的发展首先在于观念的突破。

我们要学温州人这种不等不靠,敢于试验、敢于创新的思维模式。

(二)要真抓实干。

2、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群防群治,搞好镇、村治安联防,构建警力、民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3、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查办职务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查办发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

结合“六五普法”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巩固普法阵地,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加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处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