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条件(2020年版)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条件(2020年版)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条件
(2020年版)
目录
一、机构条件 (2)
二、人员条件 (2)
三、房屋条件 (3)
四、设施设备配备条件 (6)
五、必备急救药品 (7)
六、管理组织及制度保障 (7)
七、技术条件 (9)
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指能开展孕前、孕产期保健、正常分娩、手术助产和高危孕产妇、新生儿诊治技术服务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疑难、危重症救治的医疗保健机构。

一、机构条件
(一)有区域卫生规划的,需符合区域卫生规划。

(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至少具有产科、麻醉科、儿科(或新生儿科)专业,包括与开展技术服务相适应的二级专业。

(三)设置输血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

(四)年接生量原则上大于等于600人次,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殊医疗机构除外。

二、人员条件
(一)配备10名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助产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医师不少于6名,至少3名妇产科高级技术职称医师以该机构为主要执业地点。

1.具有国家认可的大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每人每年接受县级及以上相关业务培训不少于30学时。

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执业护士资格,按规定进行注册或备案。

3.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批准的技术项目有相应助产技术项目。

(二)产科门诊须由妇产科医师承担,至少配备1名副
主任医师。

产科床位配备护士不少于1:0.6,产房每2张待产床至少配备1名助产人员,每张产床至少配备3名助产人员。

护师以上职称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上,且医护比例不低于1:2。

(三)配备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儿科(新生儿专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

(四)配备2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麻醉医师,其中,至少1名主治医师。

实际配备应与服务能力、工作量及床位相适应。

三、房屋条件
产科门诊、产房和病房的设置、布局和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标准,需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科门、急诊
1.总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有独立的产科诊断室、妇产科急诊诊断室、高危妊娠门诊、优生咨询室、宣教室(孕妇学校),有产科候诊区。

2.产科诊断室不少于3个,每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设置检查区,与诊断区有屏障分隔,有条件的分别设置诊断室与检查室。

3.急诊诊断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4.宣教室(孕妇学校)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二)产房
1.独立设置,与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设有污物通道,各房间应设布局合理、足够的电源接口,产房总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有条件的医院可设有家庭式分娩室(L-D-R)和/或急诊手术间。

2.有标识明显的工作人员与孕产妇独立进出的专用通道,有污物通道。

3.三区划分有明确的标识和物理隔断,由外向内依次设:
非限制区/缓冲区:孕产妇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卫生间、处置间及污物通道等;
半限制区:办公室(区)、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治疗准备间;
限制区:外科洗手间(区)、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4、分娩区总面积应在100 平方米以上,分娩间单人单间,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床/每室。

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有照明电路及布局合理的电源插座和应急电源等;门窗严密、防鼠防蝇并能通风、换气;地面、墙面、天花板使用便于清洁和消毒的材质,缝隙均应抹平;地面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洗、不易起尘。

设污物传递窗,通向清洁走道的门为弹簧门或自动启闭门。

有调温设备,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微环境温度控制在32—34℃。

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

5.分娩床与待产床床位比不低于1:3,至少设1张隔离待产床;待产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6.洗手池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脚踏式、感应式),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

(三)产科病房
1.设普通病房、母婴同室病房、检查室、抢救室等,有条件的设高危病房、产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新生儿检查室、配奶间等。

病房内清洁、安静、通风、防鼠、防蝇,有调温设施。

婴儿沐浴室面积与功能任务相适应,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沐浴设施和水温、室温控制设施。

2.住院床位不少于20张,每床应配备夜用灯。

母婴同室病房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平方米。

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婴儿床,占地面积不应少于2平方米。

3.抢救室邻近护士站,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光线充足,门窗严密。

设有产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的应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

(四)手术室
手术室按《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布局、设置。

配备产科专用手术间,并有备用产科手术间。

(五)新生儿科Ⅲ级新生儿病房
住院床位不少于4张,有条件的应参照《新生儿病室建
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总床位20张以上,其中设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床位不少于5张。

辅助用房要求同二级产科。

四、设施设备配备条件
除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求的设施设备外,还应配备以下设施设备:
(一)产房
输液泵、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包、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等,备宫腔止血球囊。

(二)手术室
备用手术床,备宫腔止血球囊。

(三)其他相关设备
新生儿转运设施、高分辨率B超或彩色超声多普勒、丙肝及血气检测设备等。

以上设备设施要满足功能及服务需求,并保持在正常功能状态。

(四)Ⅲ级新生儿病房
非接触式洗手池、氧源或中心供氧、婴儿暖箱(不少于床位数)、新生儿辐射台(不少于2套),负压吸引器不少于5台,喉镜5套,复苏气囊不少于5套,蓝光治疗仪5台,经皮黄疸测定仪不少于2台,微量输液泵和注射泵(不少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