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二重感染”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受体概念: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指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配体: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膜结构:生物膜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
液态镶嵌模型。
药物转运的方式(填空):1.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滤过2.主动转运3.易化扩散4.胞饮/吞噬作用5.离子对转运生物转化: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步为结合反应。
微粒体:是内质网在细包匀浆过程中形成的碎片,还包括有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并非一个独立的细胞器,微粒体可分为粗面和滑面,但滑面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更强。
❖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药动学相互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作用(synergism)、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拮抗作用(antagonism)❖体外相互作用: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制成制剂时,可能发生提外的相互作用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
第二章消化系统药物抗酸药: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的弱碱性无机药物。
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溴丙胺太林、止吐药:氯丙嗪、氯苯甲嗪(敏可静)、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舒必利(止吐灵)催吐药:阿朴吗啡、硫酸铜泻药:分类:•容积性泻药(盐类泻药):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等。
•滑润性泻药(油类泻药):液体石蜡、植物油、动物油等。
•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大黄、芦荟、蓖麻油等。
•神经性泻药:拟胆碱药大黄(川军)(必考)作用:小剂量,苦味健胃。
中等剂量,收敛作用(鞣酸),止泻。
大剂量,致泻作用(大黄素),作用部位在大肠,作用慢(12-24小时)而不确实,且继发便秘。
多与硫酸钠配合使用,泻下效果较好。
止泻药:保护性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碱式硝酸铋、碳式硝酸铋)、吸附性止泻药(药用炭、碳酸地芬诺酯、高磷土)第三章呼吸系统药物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乙酰半胱氨酸镇咳药:可待因、咳必清平喘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麻黄碱–茶碱类(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来源饮料茶咖啡等) :氨茶碱–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异丙阿托品–肾上腺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药祛痰、镇咳与平喘药的合理使用(必考简答)对因治疗的辅助疗法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刺激性弱的祛痰药如氯化铵,对有痰或无痰的咳嗽均有效,碘化钾刺激性强,不适用。
慢性支气管炎:频繁无痛性咳嗽,痰黏度增高,难以咳出,应选用碘化钾等刺激性祛痰药。
长期频繁而剧烈的痛性干咳:可选用可待因等强止咳药,或选用镇咳药与祛痰药配合的合剂。
炎症引起的干咳,选用非成瘾性镇咳药咳必清。
轻度喘息,选用麻黄碱或氨茶碱平喘,需与镇静剂合用;喘息发作时,还应辅以氯化铵、碘化钾等祛痰药,不宜选用镇咳药。
第四章利尿药和脱水药利尿药:定义:作用于肾脏,影响电解质及水的排泄,使尿量增加的物质。
分类:1、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等;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利尿药):氯噻嗪、氢氯噻嗪、氯肽酮;3、保钾利尿药和碳酸酐酶抑制药(低效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阿米洛利。
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用于脑水肿,同时有利尿作用。
第五章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药物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s):定义:又称局部激素,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组织。
多数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以旁分泌方式到达邻近部位发挥作用。
分类: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5-羟色胺(5-HTA)等组胺与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H1受体阻断药——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马来酸氯苯拉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新安替根(吡拉明);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解热镇痛抗炎药:定义:具有退高热、减轻局部钝痛,抗炎、抗风湿,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1作用:解热、镇痛、抗炎代表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2、苯胺类:非那西丁、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3、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吲哚类:吲哚美辛、苄达明;丙酸类:萘洛芬、布洛芬(芬必得)、酮洛芬、第六章皮质激素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具有甾体(类固醇)母核的激素,故又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质甾类激素)。
分类:1、糖皮质激素;2、眼皮质激素;3、氮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四抗作用)(必考简答):1、抗炎:抑制炎症局部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和细包浸润。
(1)抑制粒细胞进入炎症区域;(2)稳定溶酶体膜;(3)收缩血管,减少渗出;(4)增加细胞基质对黏多糖酶的抵抗力;(5)抑制炎性细胞的吞噬功能;(6)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2、抗免疫(抑制免疫):①抑制巨噬细胞处理、吞噬抗原;②抑制免疫母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③破坏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并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血液中LC↓3、抗毒素:(1)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2)对抗内毒素,对外毒素无作用(3)退热(4)缓解毒血症症状4、抗休克:(1)稳定生物膜(2)保护心血管系统(3)↑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5、影响代谢:(1)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形成;(2)增加Pr分解、抑制合成;(3)促脂肪分解;(4)长期使用致水、钠潴留而引起水肿,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1、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多尿和饮欲亢进;2、水肿和低血钾;肌萎缩无力,骨质疏松;3、幼畜生长抑制;对感染易感性增高,有时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注意事项:1、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合理使用药物;2、禁用于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糖尿病等。
代表药物: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泼尼松(强的松)、区安西龙(去炎松)、倍他米松、肤轻松(醋酸氟轻松)第七章生殖系统药物催产素(缩宫素)作用–小剂量,增加怀孕末期的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适合于催产–大剂量,子宫平滑肌的强直性收缩,适合于产后止血。
第八章营养性药物能量及营养药:CoA 、ATP、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肝泰乐、肌醇;维生素:A、D、E、B1、B2、PP、B6、复合B、B3、C第九章麻醉药全身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2、非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性:氟烷、乙醚非吸入性:氯胺酮、速明新846合剂、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麻醉并发症:1.呕吐:多见于犬猫吸入麻醉前期或胃内容物过度充满时;头垫高,口朝下,将舌头拉至口外,用湿布包裹,取犬卧姿势2.舌回缩;3.呼吸停止;4.心搏停止:心脏按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
第十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拟胆碱药: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抗胆碱药:阿托品、琥珀胆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具体(必考大题)【作用机制】竞争性阻断M胆碱受体,超剂量也可阻断N 1 胆碱受体。
【药理作用】对M-受体选择性高。
作用取决于器官的功能状态。
(1)平滑肌:对过度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
对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不明显,对子宫一般无效。
对眼平滑肌,使虹膜括约肌松弛,散瞳。
(2)Glands:唾液腺、汗腺敏感。
使唾液、支气管腺体、汗腺分泌减少。
(3)心血管系统:高剂量扩张外周血管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
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促进心房内传导。
(4)CNS:大剂量阿托品,兴奋中枢,兴奋不安,运动亢进,肌颤,呼吸麻痹而死。
【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2.制止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3.抗心律失常4.眼科外用于散瞳、虹膜睫状体炎等5.抗休克6.有机磷中毒【不良反应】1.腺体分泌抑制引起的口干、皮肤干燥等2.视物不清、升眼压增高3.抑制平滑肌引起的排尿困难、肠臌胀、便秘等4.中枢兴奋等肾上腺素具体(重要):【药理作用】1.兴奋心脏(β1)2.血管:皮肤粘膜血管(α1 ),内脏血管(α1 ,β2 ),骨骼肌血管(β2)3.血压↑4.支气管平滑肌舒张(β2 )5.代谢:血糖↑(β2 )作用特点:作用强大、迅速暂短【临床作用】1.心脏骤停(麻醉过度、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等)2.过敏性休克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局部应用: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鼻黏膜出血、齿龈出血等。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药:定义: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包括:➢吩噻嗪类➢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其它:水合氯醛等抗惊厥药:定义:对抗或缓解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消除或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的一类药物。
常用:有硫酸镁注射液、巴比妥类药物等。
地西泮(安定)中枢兴奋药:定义: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高其功能的一类药物。
分类:1、大脑兴奋药——咖啡因;2、延髓兴奋药——尼可刹米、回苏灵、多沙普伦;3、脊髓兴奋药——士的宁第十二章特效解毒药非特异性解毒药: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和促进排出的药物。
特异性解毒药:特异性对抗或阻断毒物的药物。
特殊解毒药:1、金属络合剂;2、胆碱酯酶复活剂;3、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4、氰化物解毒剂;5、氟化物解毒剂。
●乙酰胺(解氟灵):解老鼠药(氟乙酰胺、氟乙酸钠)中毒第十三章消毒防腐药类别:1、环境消毒药:酚类(苯酚)、醛类(甲醛)、碱类(氢氧化钠)、酸类(醋酸、生石灰)、卤素类(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2、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醇类(乙醇)、表面活性物质(新洁尔灭)、碘与碘化物(复合碘)、有机酸类(醋酸)、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染料类(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定义:用于驱除和杀灭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
分类:1、抗蠕虫药;2、抗原虫药;3、杀虫药;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安全、高效、广谱、适于群体给药、价格低廉、无残留阿维菌素类:阿维菌素avermectin、伊维菌素ivermectin、多拉菌素doramectin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albendazole、芬苯达唑fen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驱绦虫药:吡喹酮(驱绦灵)TRAZ●详解杀虫谱抗球虫药:分类:1、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2、化学合成抗球虫药(三嗪类、二硝基类、磺胺类、其他)抗外寄生虫药:分类:1、有机磷化合物;2、有机氯化合物;3、拟除虫菊酯类;4、阿维菌素类;5、其他,双甲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