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说课稿(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说课稿(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说课稿(实用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说课稿(实用文本)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9课《两只鸟蛋》。

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之作,是一首清新流畅的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

在这首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通过本课及本单元的学习,能让我们感受肩负的环保责任,让环保意识逐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发芽。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在反复诵读中,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逐渐熟识诗歌,热爱诗歌。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情感目标: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3、教学重点:(1)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2)识字教学。

4、教学难点:“焦急、仿佛”词语的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句话的理解,培养学生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5、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中感悟,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拓展延伸,背诵课文,指导书写。

6、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鸟鸣声、配乐朗读)、大树贴图、鸟蛋实物、小鸟破壳的图片(小鸟贴图)、鸟妈妈头饰、生字卡片(果子)、词语卡片。

二、说学生。

1、知识背景: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之前,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两个课时的单元集中识字教学,因此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比较轻松。

而且,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课前预习时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对照“我会认”圈出生字、认识自然段的能力。

初步掌握了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情感背景:一年级的孩子都具有“真、善、美”的美德,知道保护鸟类是好事。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懂得养鸟、爱鸟。

鸟是宠物,观赏物,靠人来喂养。

但也免不了吃鸟蛋。

对大自然的“鸟捉虫--虫迫害庄稼--从而鸟保护庄稼”的知识链不甚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具体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原则,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富活力,让儿童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注重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通过半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通过“摘果子”、“开火车”“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记忆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同时遵循新课标的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

2、注重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演示法、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发展性创造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以读为本、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情感。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议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学会表达;在评价中激活思维。

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1、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发现法、比较法、探究法、表演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2、特别重视朗读感悟法。

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合作读、赏读、表演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在课堂开始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1、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播放《百鸟朝凤》片段,学生欣赏各种模拟的鸟叫声,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说说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进行说话训练。

2、欣赏图片,创设情景。

播放课件,教师同时用语言描述: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可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

教师趁机提问: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新课。

3、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1、欣赏课件(配动画课文朗读),激发朗读的兴趣。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4、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正音,互帮互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增强语感。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知后,我安排学生分段细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情感。

1、学习第一段:(感受实物)本段描述的是事情的起因,男孩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爱不释手。

引导学生体会男孩对鸟蛋的喜爱之情,才能感受后来他送还鸟蛋的爱鸟之心。

所以,在教学本段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实物,观察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鸟蛋的喜爱,随后进行感情朗读。

同时,在教学中学习词组的比较,促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2、学习第二段:(启发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本段中男孩在妈妈的启发下,懂得了珍视生命。

为什么“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却让学生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第二段时,我及时地引发学生想像:“鸟妈妈的鸟蛋被拿走了会怎样?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鸟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然后进行表演,自然水到渠成。

3、学习第三段:(表演朗读)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表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在教学第三段时,我引导学生表演读,在表演中,紧扣三个动作:“小心地捧”、“连忙走”、“轻轻地送还”,体会男孩的爱鸟之心,从而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4、学习第四段:通过前几段的学习,学生的心灵已经萌发出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层层追问:“鸟蛋又回来了,鸟妈妈会想什么?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到时候会怎样?”“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从而为学生留出拓展的空间。

最后,教师以优美的语言给予总结和激励。

(四)借助想象,升华感情。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此时进行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并且打破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整个地球、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五)多种方法,趣味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本学期我在教学识字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在每个单元学习课文之前,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

而在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反复地、不同形式的朗读,识字与读文相整合,生字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了很多次了。

因此,在学完课文后,再次进行的识字教学,是以巩固为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