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音乐
教材分析:
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部分的第一课,这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

但亚洲音乐又是很特殊的,因为亚洲地域广阔,人种、语言复杂,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亚洲音乐种类繁多,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教材所提供的几首音乐作品很有代表性: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国民歌,演唱形式是马头琴伴奏的男声“呼麦”演唱,可以听到一个人唱两个声部,高声部像哨音飘在空中若隐若现,低声部明亮、悠扬,这种人生器乐化的演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星星索》是一首印尼克隆宗歌曲,曲调悠扬缓慢、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松弛,略带感伤色彩,是克隆宗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

《欢迎》是印度的著名民间乐曲,用萨朗吉主奏,伴以笛子、鼓、铃等乐器的伴奏,曲线、波浪式的旋律,装饰音的使用,带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亚洲人文概况有粗略的了解,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主要分为几个文化区域。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各个文化区域的音乐文化概况,感受并总结出这些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各个文化区域的不同特征。

3、挖掘音乐作品内涵,探究个文化区音乐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几个文化区音乐特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亚洲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希望》、《樱花》、《星星索》、《欢迎》四首作品。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体现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并总结出其特点。

2、让学生感受亚洲不同文化区的音乐风格并挖掘其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我们要将视野开阔一些、带领各位同学来一次亚洲音乐之旅,来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特点。

出示课题----《亚洲音乐》
二、亚洲人文概况、音乐概况简介
师:说起亚洲——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你对他了解多少呢?下面请几位同学谈亚洲的印象。

教师总结并出示文字:亚洲概况——地域、历史、人口、宗教等。

师:这样的地理、人文状况,决定了亚洲的音乐种类繁多、特点多样,但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综合地分为几个文化区域。

出示图文:1、东亚 2、东南亚 3、南亚 4、西亚
说明:开门见山式的提问,首先让学生建立亚洲的区域概念,为感受不同音乐文化区的音乐特点做一个铺垫。

三、亚洲各音乐文化区音乐概况及特点
(一)东亚音乐文化
1、出示地图,师生一起了解东亚地理概况。

师:首先从我们身边说起。

中国属于东亚,与我们同属东亚的国家还有:蒙古、韩国、朝鲜、日本等。

2、作品欣赏
A、韩国歌曲《希望》、日本歌曲《樱花》
(1)、视唱《希望》(《呼唤》)、《樱花》的旋律。

(2)、总结其音阶特点:
6 1 2 3 5 6 (五声调式)
3 4 6 7 1 3 (都节调式)
4、思考东亚各国音乐的联系
问:为什么中、日、韩三国都不约而同的用了五声音阶?
总结:反映了中国音乐文化对东亚其他国家音乐文化的影响。

说明:从学生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作品说起,用最直接的方式:唱谱,让学生直接接触决定音乐风格音乐要素,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快速感受到音乐的风格。

B、蒙古“呼麦”《四岁的红鬃马》
师:除了刚才的特点之外,在蒙古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方法被称为“呼麦”(出示图文)。

6、欣赏“呼麦”演唱,请同学注意感受人声演唱的特点。

7、总结“呼麦”的特点:“人生器乐化”的演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进入一种清新、美好的意境。

(二)东南亚音乐文化
1、出示地图,师生一起了解东南亚地理概况。

师:(出示地图)东南亚大致可分为大陆部与岛屿部两大部分,大陆部的国家有泰国、岛屿部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

2、作品欣赏
马来西亚歌曲《星星索》
师:在东南亚的音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叫“克隆宗”的歌曲,那么这种歌曲有何特点呢?我们首先来欣赏这首《星星索》。

(1)、听《星星索》(男声合唱),出示问题: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它使用了几声音阶?(2)、学生跟唱《星星索》(男声合唱),体会这首歌的节奏有何特点?
(3)、听老师唱歌曲《梭罗河》的片段,观察乐谱,看它用了几声音阶及分析歌曲节奏有何特点;
(4)、知识小结。

出示文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殖民侵略、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以“克隆宗”为代表的东南亚音乐五声音节与七声音阶并存,乐句中第一个重音常休止,每一句节奏呈现前紧后松、句末长音的特点。

说明:克隆宗歌曲的特点比较特殊,只是听,学生一般难以发现其特征,所以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先听、再唱、分析乐谱、与其他歌曲比较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几次感受来体验音乐的风格,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三)南亚音乐文化
1、出示地图,与学生一起了解南亚地理概况。

师:(出示地图)沿着亚洲的边缘,我们来到南亚。

南亚包括印度次大陆及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音乐文化是印度音乐文化。

2、作品欣赏
A、《欢迎》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民间器乐曲《欢迎》,主要演奏乐器为“萨朗吉”。

(1)、出示图片。

简介乐器“萨朗吉”。

“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器乐曲,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

(2)、听《欢迎》片断(约3分钟左右),要求学生在欣赏时跟老师一起律动,出示问题:(a)、请感受并描述“萨朗吉”的音色特点;
(b)、请综合描述音乐给你的感受。

(3)、总结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影响这首作品音乐特征的因素。

B、印度歌舞
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是印度的歌舞音乐,因为它被频繁的使用在电影中。

(1)、看印度电影片段,学生与老师一起跟音乐律动。

(2)、完成课本第76页的练习三。

说明:通过欣赏两首不同的印度音乐作品,并设计了不同的节奏律动,避免了在欣赏长篇音乐作品时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促使学生始终关注音乐。

(四)西亚音乐文化
1、出示地图,了解西亚地理、音乐文化概况。

师:(出示地图)这是我们今天亚洲音乐之旅的最后一站,主要包括阿富汗、土耳其等国家。

这里大部分都属热带草原及沙漠地带,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为主。

有一些音乐学者主张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划分为中亚文化区,但由于这一带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文明的陆地通道,它的文化有许多与西亚文化区相同的因素,所以一般也归其为西亚音乐文化区。

西亚音乐文化区代表性的音乐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歌舞套曲,被称为“木卡姆”。

2、作品欣赏
师:接下来我们初步的欣赏这首流传在阿塞拜疆的《巴雅提木卡姆》。

(1)、听《巴雅提布卡姆》片断,要求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风格与我国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相像,并思考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说明:因为课堂时间的制约、同时也因为木卡姆音乐特征很难讲清,所以此环节只要略微欣赏,让学生稍有感受便可。

四、完成填空,总结亚洲音乐文化的特征。

在(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人口种族)、(社会环境)、(宗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亚洲音乐文化呈现出以(中国)、(印度)的音乐文化为代表的多色彩、多形式共存的复杂多样化的特征,是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堂小结。

素材推荐:
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歌《希望》
日本民谣《樱花》
印尼歌曲《梭罗河》
教学感受:
本课是世界音乐部分的第一课内容,因为是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学生比较新鲜、也比较感兴趣。

但在音乐作品风格特征的把握,分析音乐风格形成原因的时候则较难说到点子上,因此教师用何种方式让学生较为迅速并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课过程中觉得较为成功之处补充了几首风格明显、学生熟悉喜欢的音乐作品,另外,在欣赏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较为丰富,难度得当,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课的内容较多,有些环节实施的时候略显仓促,教师还是应该在有些欣赏活动中作适当调整,才能比较从容的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