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招标产品清单及技术规格

招标产品清单及技术规格

招标产品清单及技术规格注明:以下内容如与本公司正式发售的招标文件有出入的,以发售的招标文件为准表A 招标产品清单表B 产品技术规格和要求表一、设备清单:二、设备参数及功能要求:1.负氧离子分析仪1.1 用途:测量环境空气中离子迁移率不小于0.4平方厘米每秒的负氧离子浓度;★1.2 基本要求:符合《浙江省空气负氧离子监测仪技术要求(试行)》中的相关要求。

★1.3 测量范围:(10~5×105)个·cm-3 (离子迁移率≥0.4 cm2/(v·s)时);1.4测量误差:最大允许误差:±15%(≥100个/cm3时);1.5最小分辨力:10个/cm3。

1.6空气温度:(1)测量范围:-30℃~+50℃;(2)分辨力:0.1℃;(3)测量误差:最大允许误差:±0.5℃。

1.7空气相对湿度:(1)测量范围:10%~100%;(2)分辨力:1%;(3)测量误差:最大允许误差:±10 %。

1.8 空气流量:最大允许误差:±10%。

1.9 响应时间不大于30s;1.10 零点漂移:监测设备本底噪音值与其初始值(设备主机出厂时)相比或在1小时内变化不超过100个/cm3。

1.11 附件、配件、消耗品等以及其它要求:(1)提供仪器安装及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附件及配件;(2)提供耗品及常用备件报价清单;(3)耗材除标配外按说明书推荐周期提供1年的仪器运行消耗材料;(4)中英文操作手册及维护手册套+电子版;1.12通过浙江省气象局比对测试;1.13 壹年质保和提供1次免费校准。

2. PM2.5颗粒物分析仪2.1为保证数据质量与历史数据的可比性,采用单通道仪器2.2监测对象:空气动力学粒径在2.5um以下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2.3监测原理::实时地在环境温度下同时进行颗粒物的采集和质量测量,采用β射线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方法或振荡天平法★2.4仪器认证:通过国家环保权威机构及国际权威机构(美国EPA ,欧盟)认证2.5检测器源:β射线源采用小于100µCi的碳-14;光源采用IRLED,6mW,880nm。

(1)β射线法:带湿度控制装置;(2)PM2.5切割器为VSCC型号。

2.6测量范围:0-1mg/m3和0-10mg/m3两个量程。

★2.7最低检测限:0.5 ug/m3(测量值)、1µg/m3 (24小时平均值)2.8显示分辨率:0.1 ug/m32.9测量时间:连续在线2.10测量周期:5 min2.11测量时间:10-3600秒,可选择,能进行实时监控仪器的时间分辨率:1分钟2.12 动态加热系统:获得国家环保部或美国EPA认可,能使样气相对湿度控制在低于35%,能消除湿气干扰和保留挥发性颗粒物,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13采样流量:16.7L/min;2.14 运行环境:-30~50℃2.15投标人需提供仪器监测数据通讯代码,帮助客户完成数据集成系统。

3. O3分析仪3.1监测对象:大气中的臭氧浓度3.1分析方法:紫外吸收法;3.2单位:ppb, ppm, 或µg/m3, mg/m3(可选)3.3测量范围 0~0.5ppm,0~1.0ppm;3.4最低检测限: 2ppb3.5零点漂移:±5ppb/24 小时;3.6 80%跨度精密度:±10ppb3.7流量标称的±10%;3.8噪音 1ppb;3.9线性:± 1% F.S★3.10响应时间(从零到90%的标气浓度值):30s3.11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3.12诊断功能:自动故障诊断及报警3.13工作电压: AC220V±10% 50HZ;3.14工作环境温度 5~40°C3.15 提供1年质保。

★3.16仪器方法获得美国EPA认证及国家环保部适用性测试;3.17提供仪器安装机架及附件,保证仪器正常使用所需的一切材料;3.18与宁波市清新空气监测网络建设系统设备兼容,保障数据的可比性。

4.气象分析仪基本要求:对气象参数(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或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尽量采用高度集成传感器,低功耗、小巧轻便、安装简单、维护量低,抗腐蚀力强,拆取方便,有避雷装置。

4.1温度原理:负温度系数测量范围: -30~50°C 精确性: ±0.24.2相对湿度原理:电容式测量范围:0~100% 相对湿度精确性: ±2% 相对湿度4.3气压原理:MEMS 电容式测量范围: 300~1200 百帕精确性: ±1.5百帕4.4风向原理:超声波测量范围:0-360°精确性:± 3°4.5风速原理:超声波测量范围:0-60米/秒精确性:使用最高值:测量值加减0.3米/秒或 3% 4.6 降雨传感器:分辨率:0.2mm/0.5mm;精度:±2%;降水类型:雨。

4.7基本信息防护等级:IP64 接口RS485,双线连接方式,半双工功率(不加热): 直流电压24伏特 +/- 10% 3.6伏安4.8加热功率: 直流电压 24伏特, 功率10伏安4.9提供仪器安装正常使用所需的一切材料;5.数据采集软硬件及系统集成5.1数据采集工控机(1套)5.1.1用途:用于自动站点管理、通讯、数据采集软件运行。

5.1.2基本要求:具有内嵌显示器,且有外接显示器接口,支持串口扩展,能运行XP及以上中文操作系统。

5.1.3用于子站内所有分析仪器和校准设备的工作控制、数据采集、零气和标准气的供给时序、数据通讯等任务的执行。

控制功能应满足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子站的数据采集、控制、通讯等全部要求;5.1.4应能长期连续、不间断地实时运行;5.1.5 全面支持网络通讯。

可以支持电话线,PSDN,ADSL,CDMA,GPRS等多种通讯方式;5.1.6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数据传输软件进行数据通讯;5.1.7采用跨平台远程控制系统软件对智能型分析仪器设备进行反控;对机房/机箱环境安全进行监控与报警;5.1.8 数据采集硬件要求:工业用计算机; CPU:2.4GHz,双核以上;内存:2.0G以上;硬盘:500G以上,7200转以上;模拟量输入:16路以上,12位;控制输出:16路控制输出(干式接点);数字量接口(站内通讯):数字量接口个数能满足系统控制、数据传输的需要;调制解调器(网络适配器):能满足仪器数据传输、遥控的通讯要求;5.2 数据采集软件要求5.2.1 满足国家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及浙江省清新空气监测数据发布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的要求,同时预留其他远程传输协议接口;5.2.2 满足浙江省《清新空气监测信息数据发布系统》中的设备智能化通讯控制与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规约;5.2.3 实现子站监测数据定时上传,数据采集和传输软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定时上传到清新空气监测数据平台,并支持不同传输协议的多点传输功能;5.2.4 实现仪器日常监测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处理结果应至少包括实时测量值、5分钟均值、小时均值连续变化曲线,超标值检验及自动报警;5.2.5 实现仪器控制与状态显示所需的操作功能;5.2.6 实现即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查询;5.2.7 实现将仪器仪表不同的数据标识转换为标准数据标识集上传;5.2.8 能够根据仪器种类及其通信协议对支持校准操作的仪器进行校准控制,并能够接受服务器端下发的标准反控指令,转换为本地仪器的指令下发,实现远程校准控制功能;5.2.9 实现数据上传所需的网络设置、更改等功能;5.2.10 数据采集和传输软件应为后期系统扩展建设和改造预留接口(为后续大气复合污染监控设备的新增和功能的扩展接口);5.2.11 实现SOE(事件顺序记录系统)(带有长时间信息的事件序列,仪器故障记录,环境温度异常记录,仪器开或关记录,仪器告警记录)进行分级(根据重要性不同)对记录优先上传。

5.2.12系统集成优先考虑仪器使用以太网或RS485接口接入,若仪器无法满足以太网/RS485通讯,其次考虑RS232或模拟量通讯。

5.3 系统集成(配套采样系统、机架等铺助设备)5.3.1加热采样总管(1套)(1)采样装置:垂直层流式采样总管(2)采样头:防止雨水和粗大的颗粒物落入总管,同时避免鸟类、小动物和大型昆虫进入总管。

采样头的设计应保证采样气流不受风向影响,稳定进入总管。

(3)采样总管:总管内径选择在1.5-15cm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层流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应小于20s。

(4)采样系统带有加热设计,无需担心任何冷凝除水造成的影响。

加热温度控制在50±5℃,并且排气风扇具有可以调速功能。

(5)制作材料:选用不与被监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有干扰物质的材料;(6)样品相对湿度:≤80%;(7)电源电压:220VAC/50Hz。

(8)采样管采用立式安装;(9)全系统便于安装清洗。

5.3.2 机柜(1套)与分析监测仪外形尺寸匹配的标准仪器架,数量满足子站所有仪器设备安装并有一定的预留空间。

5.3.3 其它安装附件系统集成过程中与仪器安装调试所需要的数据连接附件及其他安装辅助件:导轨托盘(1套)、3KVA的交流参数稳压器(1套)、设备安装杆(1套)、安装法兰若干等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所必需件。

6.站房(监测设备专用房)站房总体上应遵循整体规划、技术先进、扩展方便、布局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质量优良、降低能耗等原则,面积≤4平米。

站房应根据子站监测项目配置,提出合理的站房设计和建设方案,并提供效果图和仪器布局方案,经用户确认后实施。

在站房设计和建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6.1站房为无窗或双层密封窗结构,墙体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6.2站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应根据站房空间及仪器布局,使站房室内的温度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温湿度控制设备应具有来电自启功能。

6.3站房应有防水、防潮措施。

如站房处于学校、居住地,还应对站房作降噪处理,使站房内仪器对居民区的噪声影响不高于国家相关的民用噪声标准。

站房地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根据国家规范。

6.4采样装置和设备排气口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站房下部的墙壁上,排气口离站房内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20cm以上。

6.5在站房顶上设置用于固定气象传感器的气象杆时,气象杆与站房顶的垂直高度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并且气象杆和子站房的建筑结构应能经受10级以上的风力。

6.6配电箱要求采用自动空气开关控制,并设过负荷、短路保护,具有火警联动、断漏电保护功能装置,并根据用电负荷配备合适的稳压器,保证电源电压的波动在仪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配备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