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1.1《生命的起源》实用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1.1《生命的起源》实用课程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教学内容属于北京版生物教材第三册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
(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10个一级主题中第8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二级主题“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长,具体要求是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化学进化论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化学进化学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
(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学说”的大体过程
2.能力目标:
(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否定自然发生说
(2)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2.教学难点: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的实验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提问:许多人对雷迪的实验设计及结
论持有异议。

这些人认为,空气是生
命发生的必需条件,石蜡密封的瓶里
由于没有空气进入,所以瓶里的腐肉
块不能生蛆。

如果你是雷迪,你会怎
样改进你的实验装置?
演示图片:雷迪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提问:雷迪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雷迪死后,一些科学家借助显
微镜发现,雷迪的实验中,虽然没有
蛆虫产生,但是腐肉中有微生物产
生,微生物是可以自然而然发生的?
提问: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讲述:1860年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
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演示图片:
思考:
1.为什么要将瓶内的肉汤煮沸?
2.静止后放置数天结果怎样?
3.如果把细长的玻璃管从根部打断
后,静止一段时间会怎样?
回答:按照自然发生论的观点,
两个瓶子里都会长出蛆虫来;雷
迪实验的预期是敞口的长出蛆
虫来,密封的没有
思考,改进实验:将橡胶塞改为
纱布
观看图片
分析:敞口瓶中的腐肉生蛆,纱
布封口的瓶中腐肉不能生蛆,所
以蛆虫不能由腐肉自然而然发
生。

听讲
回答:不同意
通过雷迪实
验、巴斯德实
验的分析,学
生能够认同
生物学的观
点来源于实
验研究,静止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