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

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及问题对策前言: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到:“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

城市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

一、提高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一)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

城市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

(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的规划、公用设施、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放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这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所企盼的。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新形式下的城市管理现状分析(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将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

(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

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2 页共6 页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三、目前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

我国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执法环境差。

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

首先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

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违规闯红灯、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

再次是说情风盛行,严重影响公正公平执法。

(二)管理对象复杂。

一是部分经营户法制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

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系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势力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城区居民无视城市管理工作,导致违章建筑、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乱摆乱卖屡禁不止。

社会的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增加城管工作难度。

执法人员去管,他们会抱怨“不准在街头巷尾摆摊,叫我们到哪里卖”,这种现象反映出城市功能完善与否。

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

(四)治安问题。

城市化流动人口比重比较大,给治安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

一是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

二是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如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就没有具体的条文。

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

如摩托车载客扰乱客运市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环境。

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六)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城管管的是穷人,工商管的是富人,公安管的是犯人。

我觉得很有道理,城市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与穷人,或者说是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

如小摊贩、马路菜场的菜农以及小餐饮店经营者。

不能说他们的素质差,穷人摆摊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罚款、没收商品等行为势必会直接危及到个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当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受到威胁时,不管何等高素质的人都会采取不理性的行为,这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城市环境品位权之间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冲突的产生势必影响到执法对象对执法工作的抵制和抗拒,也势必会导致执法环境的恶化。

目前仍有不少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3 页共 6 页执法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稍有不慎易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酿成恶性事件。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 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城市管理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遵循"人性化"原则。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存在和价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现实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实的需要已由过去的"水电路房"四大瓶颈转变为绿化、环卫等方面的滞后。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则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二是追求"人格化"品质。

所谓"人格化",就是把城市赋予具有吸引力的人文色彩和特色风范,从而产生独到的人格魅力。

三是发挥人的创造性。

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环境建设中的活力"因子",成为我们美好家园的风景线。

2、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

“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是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

二是要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

三是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

“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良的作风感染群众,用优秀的品德鼓舞群众,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

一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

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的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

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3、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

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

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提升城市个性品位。

发挥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展示其文化色彩,使其发挥独特个性。

二是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四是提升城市管理品位。

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

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4 页共6 页4、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

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

一是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

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

二是要逐步延伸推进。

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

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

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24 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