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乡XX采石场年开采10万吨建筑用辉绿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编制单位:XX有限公司建设单位:XX县XX乡XX采石场编制时间:二〇一九年十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0)环境质量状况 (13)评价适用标准 (1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1)环境影响分析 (22)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3)结论与建议 (34)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项目周边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及监测布点图附件三项目水系图附图四现场踏察图附图五项目采矿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附件: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环境质量保证单附件三采矿许可证附件四汝国土资开发备【2016】31号附件五原采矿许可证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评价适用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田肥料;项目亦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故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标)项目为地下开采方式,开采的辉绿岩不进行洗选加工,原矿直接外售。
项目运营期采矿过程及产排污环节见图4.1-1。
图1 矿井井下开采工艺及产污环节示意图(1)凿岩:采用湿式钻孔法,凿岩机在工作面上钻凿出炮眼,布置多排孔。
(2)装药、爆破: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将适量爆破炸药包装入炮眼,用雷管引爆。
(3)铲装:采用人工进行铲装,铲装过程有少量粉尘产生。
(4)运输:原矿经工作面自溜至运输巷,载入重量1t 的矿车中,经矿车运输至地面工业广场的矿填坪中贮存,再通过自卸汽车外售运出。
污染源强分析一、主要污染源分析1、废气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有打孔及爆破扬尘及炮烟、装载扬尘、堆场粉尘等。
1)项目爆破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炸药用量约为30t/a ,爆破周期为3天/次;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培训教材》中提供的测试数据,1kg 炸药产生的有害气体量为107L ;另根据黄忆龙著《工程爆破中的灾害及其控制》一文,单位炸药爆破产生的废气污染物:CO 为5.3g/kg 炸药,NO X 为14.6g/kg 炸药。
经计算得出本项目爆破产生的废气污染物CO 为1.59kg/次,NO X 为4.38kg/次;硐采过程产生的凿岩粉尘、铲装粉尘及爆破产生的炮烟、尘,由通风天井排至地表。
本项目运输车辆直通井下,矿石由铲运机铲装至汽车上运出。
根据同类矿山的研究资料,井下粉尘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不易沉降,但仅占产尘量的1%左右;直径10~45微米凿岩钻孔 装药爆破铲装堆场外售 噪声、废气、废水噪声、废气噪声、扬尘噪声、扬尘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存在施工期,本次主要针对营运期进行评价。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井下开采废气矿井地下开采凿岩、爆破、装卸等过程产生的废气通过回风井集中排放,所含污染因子主要为粉尘、CO和NOx。
采用湿式凿岩、洒水抑尘、爆破时采用水炮泥填充炮孔等湿式作业,粉尘浓度可降低70%,CO和NOx可分别减少45%和50%。
采用大风量节能风机抽出,排入大气中进行稀释,CO和NOx排放量极小,对环境影响较小。
(2)产品堆场、皮带运输等环节的无组织粉尘本项目产品堆场在装卸及堆存过程中可因风力作用产生扬尘,根据工程分析,产品的堆存装卸过程中起尘量约为2t/a,通过在产品堆场及皮带运输装置设置喷淋除尘设施,粉尘去除率为70%,经除尘后粉尘排放量约为0.6t/a,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干燥大风天气多洒水,多雨时可适当减少洒水次数,一般每天喷洒3-5次,每次2-3分钟,使石料表面保持一定水分,以控制风蚀扬尘。
(3)食堂油烟油烟安装油烟净化器进行处理,根据环保要求对于小型炉灶其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率不得低于70%,通过处理其油烟浓度≤2 mg/m3,可达标排放,对外界影响不大。
(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结合项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推荐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
根据AERSCREEN模式计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最大落地浓度为4.3537ug/m3,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则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的废水来源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1)生产废水每日生产用水量约30m3(用作降尘),这部分废水均挥发消耗或由粉碴带走水份,不外排。
(2)矿硐涌水井下正常涌水量为2m3/h。
井下涌水经1个100m3过滤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井下开采生产用水(30t/d),多余部分18t/d经井下水仓排至地面,经排水沟排入山店江。
(3)生活污水本项目改扩建后职工30人,常住约10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使用手册》用水定额统计,平均每人用水160L/d(本项目以10人计),年工作日280天,用水量为448m3/a;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54.8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田肥料。
项目生活废水产生量较少,污染物成分简单,主要为COD、氨氮等,经厂区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物类标准要求,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有大量的林地及农田菜地,项目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可被周边的林地和农田菜地消纳。
(4)堆场淋溶水本项目矿石堆场为露天形式,在雨季降水时会产生淋溶水,其废水产生量与堆场占地面积、当地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系数等因素有关。
堆场占地面积为2000m2,当地地表径流系数取0.4,经计算,堆场产生的淋滤水量约为1492.4m3/a(年平均降水量1865.5mm),主要污染物为SS。
目前,矿山堆场无任何防护措施,堆场淋溶水随地表径流外排。
本环评建议在堆场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减少淋溶水的产生,同时修建沉淀池,容积为100m3,矿石场淋溶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外排。
三、对地下水资源影响分析本矿山主要开采辉绿岩,有害物质含量极低,矿业活动对评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采场的炸药有害物质,无火工产品遗留的硫、氮物质,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废渣堆淋滤水是在雨季大气降水冲刷废渣产生,主要是悬浮物超标,不含对评估区水环境有较大污染的有害元素,可自然沉淀。
采场充水可自然外排,采坑内积水时间短,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几率较小,矿业活动对评估区地下水污染影响较轻。
建议对厂区生产废水集中收集、沉淀,防止含悬浮物废水流入农田、湖库或是渗透到地下水。
四、噪声1)矿井井下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矿井井下噪声源主要为采矿工作面的电钻,掘进工作面的风镐、风钻、凿岩机、探水钻机、风机,鉴于以上产噪设备均为井下作业,距离地面较远,不会对地面声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故在此不对其进行分析。
(2)工业场地设备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井上噪声源主要为工业场地、主井提升系统绞车、各类水泵、空压机、风机等噪声,产噪设备噪声级为75~100dB(A)。
本项目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将产噪设备均布置在厂房内、对设备进行基础减震、风机安装消音器等措施控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噪效果为15~30dB(A)。
根据分析现状实测,本项目工业场地场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要求,项目附近的敏感点和运输线路旁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生产对周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五、固体废物1、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2t/a。
生活垃圾存放于防渗漏的垃圾箱内,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置。
2、危险废物:机修车间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02t/a,废机油外售给有危险处置资质的单位。
危废在矿山暂存期间,应设置单独的危废暂存间,要求机油用桶收集后置于托盘中暂存于危废间。
危险暂存间要求防风防雨防渗漏,且通风良好,远离水源和热源。
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固废对环境影响较小。
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项目区域以山地为主,地表多覆盖林木,树种以杂木为主,次为杉树、松树、楠竹,主要草本植物为芨芨草、针茅及蒿类等,覆盖率达50%以上。
区域气候多雨温湿,植被生长条件较好,区内林木灌丛长势较好。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物种、古树名木及珍稀野生动物。
通过调查可知,XX区范围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无沙漠化、石漠化、生物入侵等生态问题。
根据现状调查,XX区现状为:XX区大部分为林地,在冲沟及相对平坦地区有少量耕地,耕地所占面积与XX区面积比不足3%。
区内农业耕作未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除当地居民少量砍伐林木自用外,区内无大规模林业活动。
评价区域野生动物多为适应耕地和居民点种类,林栖鸟类已少见,而盗食谷物的鼠类和鸟类有所增加,生活于稻田区捕食昆虫、鼠类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较多,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有斑鸠、杜鹃、麻雀、刺猬、蝙蝠、黄鼬、松鼠,家畜、家禽有猪、牛、羊、鸡、鸭、兔等。
经调查,项目附近无珍稀水生生物资源,亦无珍稀鱼类资源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分布。
6.2土地利用影响分析本项目为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矿山,矿山继续开采不会再新增土地占用,对土地资源占用影响小。
矿山闭矿后,将对XX区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土地的利用性质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矿山闭矿后,将对XX区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土地的利用性质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