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辽宁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新闻学期末复习题

新闻学期末复习题第一题 客观性报道1、定义:运用客观性原则,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反映的一种报道方式。

在新闻领域中,客观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是客观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2、地位:它是新闻行业最基本的工作观念和报道形式。

时至今日,无论是作为写作方法还是报道形式,在新闻写作领域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3、意义:客观报道的形成被认为是新闻写作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其意义正在于确立了新闻文体的独立性以及新闻行业的专门化。

4、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1)注重事实(最基本特征)(2)事实和观点分开(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5、客观性报道的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第一, 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第二, 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第三, 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从不同的表述体裁角度来说:第一, 叙述性新闻,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第二, 分析性新闻,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第三, 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6、为了避免违反客观报道的原则,记者在报道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选择事实时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第二,尽量避免自己在报道中去做判断和推理,要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第三,在报道中不得感情用事。

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

第四,不得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7、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1)准确:准确是客观报道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

(2)清楚(3)简洁:记者应当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叙述方法来撰写新闻报道。

达到简洁的技巧有:一是要抓住要点;二是要避免用词和叙述事实的重复。

(4)平衡8、客观报道最基本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基本特点:(1)、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下面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的程度依次写下去。

(名字的由来)(2)、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3)、全部陈述事实,记者不发表议论。

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可以写得快,可以快编快删,可以快读第二题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属性1、 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我们也要肯定新闻产品具有商品性,新闻传播业属于信息传播产业,归属第三产业,具有产业属性是社会经济基础一部分,具有双重属性。

2、“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但可以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

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第三题 新闻舆论监督1、舆论监督: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2、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3、舆论监督的形式多样,主要渠道是通过大众传媒及互联网。

4、新闻舆论监督表达内容的主要形式是批评。

但是“监督”并不意味着只是批评,而是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通过议论形成一种督促,使之在法治的轨道里活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5、新闻舆论监督应达到的客观效果是:保证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正确使用、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6、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是一种软性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

因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是公众以公开的、自然形成的集合意见的形态,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督促。

7、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冲突的中介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传媒代表某级党政权力的监督,而是传媒代表公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监督,或传媒提供意见的平台,直接让公众参与监督的一种传媒的工作。

第四题 新闻价值1、 定义: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和。

新闻价值就是传播者选择事实、予以报道时考虑的若干标准(要素)。

2、 新闻价值的要素:新闻价值的要素,实际上就是记者通过自己的常年工作,积累了经验,慢慢形成的某类事实值得报道、某类事实不值得报道的内在标准。

教材中的说法——新闻价值五要素①时新性:新闻事实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

②重要性:一个事实所具有的重要性,同他所发生作用的范围是大是小,产生影响程度是深是浅成正比。

换言之某一事实与越多的人有关系,这种关系就越深越大就越具有重要性。

③显著性:包括人物的显著性、事情本身的显著性、时空的显著性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利害上,行为上的接近性等。

凡是具有接近性的东西,受众就关心,就有新闻价值。

⑤趣味性:指事实信息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兴趣程度。

越是受众感兴趣的事实信息,新闻价值越大:A与人们利益的相关性B非常态的事实C有人情味D情趣性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第一,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第二,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三,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四,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兴趣、生活地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专业、经济收入、民族或种族或宗教的心理距离),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六,越是著名的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的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第七,越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冲突的表现形式:竞技、论战、商业竞争、外交斡旋、战争)第八,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便越具有新闻价值第九,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母题、撒旦母题、大团圆母题),越具有新闻价值第十,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发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第一,传媒运转的时间周期第二,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第三,事实的清晰度第四,文化接近或利益接近相关的事实,容易被选中第五,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第六,符合报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第七,版面或节目组合中,从整体均衡出发,有对比特色的事实容易被选中现代新闻价值要素——刘建明教授文章中谈到的四种新闻价值第一,事实对受众要有一定的获知价值第二,事实对受众要有一定的激励价值第三,事实对受众要有一定的获益价值第四,事实对受众要有一定的娱乐价值第五题 调查性新闻报道1、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含义:调查性报道又称“揭丑”报道。

它是西方国家报刊上的一种特殊报道形式,专门用来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大企业的罪恶勾当以及黑社会的内幕等等。

报道者通过自己比较长期而完整的亲自积累、观察与最近的调查研究,对某一或某类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入、系统或深入详细的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

2、产生背景调查性新闻最初起源于 70 年代的美国,它以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报道为主,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内容的重要性、结构的广阔性和内涵的深刻性常常超越常见的动态性新闻和解释性新闻,具有独特的新闻魅力。

美国最著名的“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导致尼克松总统彻底的垮台,轰动一时。

3、调查性报道的种类:(1)调研式调查性报道。

这类报道意在调查清楚事实的真相,既不刻意批评,也不着意表扬,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报道的目的不是为了揭发内幕丑闻,而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兴利除弊,意在通过对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深入调查、剖析,使问题得到关注,用建设性的主张求的社会共识,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讲求系统与全面。

(2)追踪式调查性报道。

这类报道不以全面、系统取胜,而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追踪调查乃至于隐性采访、体验见长。

往往字数较少,篇幅较短。

(3)揭露式调查报道。

这类报道重在揭露、批评各种违法违纪、有悖社会道德等的活动与丑闻。

目前中国,揭露式调查报道要在恪守国家法律、党的纪律的大前提下进行。

(4)批判性调查报导。

这类报导主要在於纰露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与不道德的行为。

4、调查性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目前,调查性新闻这种报道形式在我国的媒体中已广泛应用,并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起到了积极良好地舆论监督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耳目喉舌。

举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第六题 新闻与舆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1、新闻不等于舆论: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舆论是在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2、新闻可以反映舆论。

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3、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但是传媒是否真地代表了舆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

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密切的联系。

①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 ②新闻媒介引发舆论 ③新闻媒介引导舆论5、总之,新闻反映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新闻也可能没有反映舆论,两者有较密切的关系,但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

新闻1、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的特性:第一,新闻报告的是现实的事物第二,强烈的实效要求第三,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一类信息第四,现代新闻业造就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舆论1、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者态度。

// 陈力丹在《新闻理论十讲》中给舆论下的定义,包括八个要素: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态势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2、基本要素——舆论的八要素①舆论的主体:公众②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③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④舆论的数量,即一致性程度⑤舆论的强烈程度⑥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⑦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⑧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3、特点:①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