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王喆王春灵(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32)摘要:随着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化,腔镜手术已成为各大外科手术方式的主流,而高效、安全的腔镜设备管理是保证手术过程中腔镜应用顺利的必要前提。
不同类型和目的的腔镜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结构组成和材质制作,在日常保存、清洗消毒等方面均会有差别,因此为了延长腔镜寿命和减少医疗耗材成本,本文主要对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现有的管理方法进行介绍,对应用不同的方法管理腔镜设备器械的效果进行陈述,并归纳了多种腔镜器械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效果,旨在为手术室临床护理实践和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方法Abstract:The text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endoscopic instruments in operation room,the effects of endoscopic management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s,and th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endoscopic equipment management method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and endoscopic equip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Operation room;Endoscopic equipment;Management method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在各个领域均能体现出来,腔镜技术作为医学科技的进步表现,使得外科手术迈入了微创化时代。
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不易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病人恢复较快等优势,所以腔镜设备在封闭性脏器检查和手术中应用的较为普遍[1]。
腔镜设备器械是微创手术的刚需,因此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也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点,本文将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方法现状进行归纳综述,现报道如下:1.腔镜设备器械规范化管理方法1.1信息化追溯管理运用可追溯管理时,首先必须将管理对象进行精准的标记以便于识别,然后将该对象在应用环节中产生的功能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在其产生问题时便于追查事故原因和区分责任,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效果,达到了改进工作质量和方法的目的[2]。
袁琦[3]将信息化追溯系统同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合并,将腔镜设备的识别码与自动化识别设备联网传输数据,保证设备的各项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和错误率,能够较为准确地跟踪各项腔镜设备的维护情况,与仅仅采用传统腔镜管理相比,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了失误率,提高了设备维护和信息跟踪的成功率,保证了腔镜设备管理过程的可控性。
刘蓉[4]研究显示手术器械使用条形码管理后取消手工记录,能够避免过期包在手术室的滞留和误用。
另外,设备条形码具有唯一性,从而保证了条形码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对应唯一设备,同时独立的数据存储方式又保证了各项管理信息的安全可靠。
1.2手供一体化管理何泳红等[5]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腔镜手术器械手供一体化的应用效果调研,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器械手供一体化管理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普通腔镜管理的手术时间,在满意度方面也得到了同样的对比结果。
朱琳等[6]运用该管理方法对腔镜设备器械进行管理,手术室与供应室作为两个协同部门,在腔镜设备管理方面信息共享,管理和应用人员充分沟通。
从而保证腔镜设备的供应和回收环节畅通,各项交接工作没有纰漏。
通过采用手供一体化管理方法,明显降低了器械的损坏率,提高了设备的合格率和临床应用效率。
这些研究结果均证明,手供一体化能够有效提高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效率,为腔镜设备器械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腔镜手术的成功率 [7]。
1.3资源整合管理资源整合管理通过各科室协作、共同维护和管理医院可用腔镜设备,提高腔镜设备器械在各科室的使用效率[8]。
余来娣等[9]通过改变以往由各科室单独采购的模式,由各科室申报设备采购,医院设备科负责对这些设备统一采购,从而降低成本,避免重复采购造成的成本浪费。
李海英[10]研究表明,对腔镜资源统一管理、信息整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应用腔镜设备的效率,使手术中所需的腔镜设备能够快速被调用,提高了手术医师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手术质量,充分发挥了医院腔镜资源的价值。
2.腔镜设备器械精细化管理2.1专人/专科小组管理薛庆静[11]在手术室组织专人,成立专项小组负责腔镜的管理工作。
管理小组能够及时发现手术中存在的腔镜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提高手术人员对腔镜设备器械管理的满意度。
徐文静等[12]通过成立仪器设备管理小组,每一机组定专人负责,使腹腔镜机组整理得到合理维护。
在手术中需要使用腔镜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服务于手术,减少术中等待时间。
通过对手术医师的满意调查度发现,其满意度提升了超过30%。
可见,通过专人负责或专业的小组进行腔镜设备器械管理,能够明显提升腔镜使用满意度,无论对于外科手术、手术室护理管理,还是设备本身的维护和使用,均有积极效应[13]。
2.2强化细节管理2.2.1使用腔镜器械清点表腔镜器械清点表是一个包含所有腔镜设备器械管理的表格,通过腔镜设备器械的统一罗列和清点,实现对腔镜器械的细节管理。
陆燕弟等[14]设计腔镜器械清点表,主要清点的项目有腔镜的数量、型号及使用情况,并将清点结果汇报给管理统计人员。
结果显示,使用清点表管理后,护士清点精密贵重器械的时间由(2.5±0.5)h缩短到(1.17±0.33)h;清点准确率提升至100%,失误率降低到了0%。
通过开展清点工作,各腔镜设备器械的去向更加明了。
2.2.2使用新型硬质消毒盒高飞等[15]在研究中使用的新型硬质消毒盒材料为铝合金,用于高压蒸汽灭菌,盒盖的中央区有过滤系统,滤纸可重复使用1000次,盒身两侧有指示标识的插口。
硬质消毒盒由于制作材料更加科学合理,导致在制作、运输、性能、应用、储存、可操作性等各个方面均比传统材质具备更大的优势,且灭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昂贵器械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来说能够节省很大的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2.3使用腔镜器械流程图胡小翼[16]提出,医院在购入腔镜设备和器械后,需要让医院的设备工程师在供应商的指导下制作出操作手册之后,方能投入使用。
该手册的制定,首先要参照产品的使用说明并以医疗器械设备的常规操作规范为原则,通过分析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等对腔镜器械设备制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图。
操作者通过按照流程图进行腔镜器械的维修保养,降低了失误率,同样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2.2.4标示专科腔镜设备器械颜色王亚丽等[17]研究表明实施颜色标签法对各科室的器械做出区分后,专科护理人员在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和分类等工作中更加有条不紊,从而减少了腔镜设备器械的调取和准备时间,手术医生对腔镜设备器械的使用满意率也提升了13.5%。
施红英[18]对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常规管理方法与标识颜色管理法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为以往手术室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观察组为腔镜器械标识颜色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通过回顾性对比以往管理效率与升级后的管理效率,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手术平均耗时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手术的满意度则有显著提升。
2.2.5设计纸塑单包腔镜器械存放架纸塑单包腔镜器械存放架将腔镜器材单独包装存放,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容易提取,保证了腔镜器材的取放效率。
李明香等[19]研究了存放架的特点和不同存放方式的人眼视野探寻模式,从而根据专业的人眼探寻规律和货架力学为设计原理优化了腔镜设备的存放,克服了因常规货架深度不够造成器械折损,避免器械和镜头存放时与橱壁碰撞,落实了“前出后进”取放原则,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质量管理工具在腔镜设备器械管理中的应用3.1 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设备损坏,通过多次循环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许宁[20]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其院腔镜设备器械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通过管理流程的循环,寻找待优化因素,及时反馈循环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从而降低腔镜设备器械的损坏率,提高其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水平。
黎燕卿等[21]回顾性分析2011年腔镜器械损坏的情况及原因,采用PDCA循环法,制定规范的管理方法,结果显示通过规范管理腔镜器械损坏率由21.3%降到6.8%。
表明运用PDCA循环理论能够有效开展腔镜设备器械管理。
因此,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在循环管理工作中逐渐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3.2质量反馈式管理法质量反馈式管理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施建议、解决问题使腔镜器械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保证了腔镜器械的完整性及包装清洗的合格率。
刘跃霞[22]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4年6月~2016年5月为观察组实施质量反馈式管理。
对手术器械在护理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消毒不到位以及器械容易损坏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器械管理的建议。
在实施过程中,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两组人员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得出观察组的清洗效率和合格率明显提高,腔镜设备器械管理的整体水平也有所提升。
3.3 六西格玛(6Sigma)管理法6Sigma管理法旨在通过统计的方法使过程更加统一、精确,其实施步骤分为项目界定、项目测量、流程分析、方案改进、控制总结等5个阶段[23]。
廖晓亮[24]通过统计应用6Sigma管理法后腔镜管理工作出现的失误率,与应用前的腔镜管理工作问题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表明,应用6Sigma管理方法后出现的管理缺陷明显减少,管理有效率显著提升,手术医师对腔镜应用的满意度也得以明显提升。
由此得出结论:6Sigma管理法适用于腔镜的手术室管理,且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对手术室腔镜的应用作出积极贡献。
何秀兴[25]组建6Sigma管理小组,对腔镜设备器械的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当前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并制定可控的优化方案,对比腔镜设备器械管理的效率,结果表明应用6Sigma管理法后,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无菌器械包完好率、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其损耗率和返厂维修率等均显著下降。
通过这一管理改革前后的对比得出结论:6Sigma管理法是一种适用于腔镜设备器械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化管理方法,值得在有提升管理效率需求的手术室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