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气象试题分类
作用,而叠置在准地转水平环流上的二级环流总是对地转平衡和 静力平衡起维持作用。(4,1,12,1)
24.
25.斜压适应过程的物理机制是重力惯性内波对初始非地转扰 动能量的频散,适应的速度主要依赖于重力惯性内波的群速和初始非
地转扰动的水平尺度和强度。
26.连续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数学表述。它表明密度和风 场
是相互制约的。
27.根据准地转©方程,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有利于产生 上升运动,冷平流有利于产生血运动。(4, 1,11,1)
仝]=0,正压不稳定扰动 丿i
Z
发展的能量来自基本纬向气流的平均动能。(4, 1, 12, 1)
29.旋转层结大气中可能出现的四种基本波动是啟、重力波、惯性波和罗斯贝波。(&1, 9,1)o
30.大气中两种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动力学过程,即地转适应过程 和准地转演变过程。(4,1,10,1)。
31.根据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高空槽脊系统的移动是由遇度平 流造成的,而高空槽脊系统的发展是由靈平流造成的。(4,1,11,1)
32.声波是由大气的可压缩性造成的,重力内波生成的必要条件 是大气层结是稳定的。(4, 1, 10, 1)
21.根据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高空槽前为正涡度平流区,等压 而位势高度会降低,槽区有冷平流,有利于槽加深。(4,1,11,1)
22.正压不稳定是发生在具有水壬切变基流中的长波不稳定,斜 压不稳定是发生在具有垂直切变基流中的长波不稳定。(4, 1,12, 1)
23.根据准地转理论,平流过程总是对地转平衡和静力平衡起破 坯
3.中纬度大尺度运动具有以下基木性质,即准水平、准定常、准地转平衡、准静力平衡和准水平无辐散。(10, 1, 2,1)
4.环流和涡度都是描述流体涡旋运动的物理量,前者是对流体 涡旋运动的宏观度量,后者是对流体涡旋运动的微观度量。(4,1, 6, 1)
5.在埃克曼层中,风速随高度增加增大,风向随高度增加顺转。
二、是非判断题
1.等压面图上等高线与等温线重合,此大气一定是正压的。(2, 1, 4, 2)
数可以表示为相对涡度与牵连涡度之比。(2, 1, 4, 2)
3.采用准地转近似不可能滤去所有快波。(2, 3, 9, 2)
近似只适用于大气浅层运动。(2, 1, 9, 2)
5.频散波的相速与群速一定不等。(2,1,9,2)
中静力平衡方程的形式为^ = -a,连续方程的形式为
10.定常情况下,埃克曼层中的三力平衡是指和、水平气压梯度
力、科里奥利力、和湍流粘性应力之间的平衡。(6,1,&1)
11. 理查孙数是湍流运动发展的重要判据,其定义式为
12.任意高度Z的气压P(Z) = ∫PgdZ,其物理意义为任意高度上
Z
的气压PC)相当精确地等于该高度以上单位截而积空气柱的重量。(4, 1, 4, 1)
13.
14.地转风向随高度增加逆时针转动,与此相伴随的温度平流为冷平流,地转风向随高度增加顺时针转动,与此相伴随的温度平流为暖平流。(4, 1, 5, 1)
15.在大气行星边界层中,近地面层又称为常值通量层,上部摩 擦层又称为埃克曼层。(4, 1, 8, 1)
16.大气中的四种基本能量形式是内能、位能、动能和潜热能。
变形半径厶当初始非地转扰动的水平尺度L«L0时,气压
Jo
场向风场适应。
34.科氏力是一种视示力,当空气微团沿赤道向东运动时,科氏 力的方向指向天顶;在赤道向北运动时,科氏力为零。(6,1,2, 1)
35.所谓力管是指间隔一个单位的等压面和等比容面相交割成的
管子,力管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大气的斜压性。(4, 1, 6, 1)
(4, 1, 8, 1)
6.P坐标系中,地转风的表达式是vς=-lvφx^,地转风涡度 的表达式是G=K①。(4,1,4,1)
/o
7.平流时间尺度T = LIIJ,气压水平变动的地转尺度ΔλP =Tio
(4, 2, 3, 1)
8.科氏力是一种视示力,科氏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的方向垂直。
9.建立P坐标系的物理基础是大气的静力平衡性质,P坐标系
10.等压而图上等高线愈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
11.等压而图上等温线愈密集的地区大气的斜压性愈强。
(2,1, 5, 2)
12.等压面上气压处处相等,因此等压面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处 处为零。(2,1,4,2)
13.平流过程总是对地转平衡和静力平衡起破坏作用。
(2, 1, 11,2)
14.叠置在准地转水平环流上的二级环流总是对地转平衡和静 力平衡起恢复和维持作用。(2,1,11, 2)
6.正压地转适应过程中,涡度与散度随时间变化很大,但位势涡 度总是不变。(2, 1, 10, 2)
7.斜压不稳定波的增长率与铅直风切变有关,与波数无关。(2, 1, 1 1, 7, 2)
9.只要大气是斜压的,就一定会产生斜压不稳定(2, 1, 12, 2)
36.根据准地转斜压两层模式的分析结果,影响斜压不稳定的主 要因子是波长、垂直风切变、静力稳定度和?效应。(8,1,11,1)
37.建立热成风关系的物理基础是地转平衡和静力平衡。(4, 1, 5, 1)
38.正压不稳定扰动发展的能量来自基木纬向气流的平均动能, 斜压不稳定扰动发展的能量来自有效位能的释放。(4,1,12,1)
17.写出以下无量纲数的定义式,基别尔数^≡l∕(∕0r),罗斯贝数
∕?
18.相对涡度在自然坐标系中的表达式是歹=工一空。
RS∂n
(2, 1,6, 1)
19.ROSSby变形半径厶=金,当初始非地转扰动的水平尺度
/o
L»LQ时,风场向气压场适应。(4, 1, 10, 1)
20.正压适应过程的物理机制是重力惯性外波对初始非地转扰 动能量的频散,适应的速度主要依赖于重力惯性外波的群速和初始非 地转扰动的水平尺度和强度。(6, 1, 10, 1)
动力气象试题分类
试题参数(分值,难度系数,知识点,题型)
组卷参数(题型比例,难度比例,章节比例)
一、
1.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木物理定律有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建、
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8,1,2, 1)
2.在旋转地球上,一个运动着的空气微团所受的基本作用力巳
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8,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