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为市民服务。
能不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衡量政府各项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城管执法工作,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必须坚持为市民服务。
让市民满意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当前,全国各大中城市正在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
各地城管执法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在维护城市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总体上来讲,城管执法工作的外部社会环境是好的,大多数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是支持的。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少数市民还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具体表现为对城管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通过电话和信件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城管执法队伍存在的各类问题,并要求查处,造成这方面的举报投诉相对集中的状况,同时也导致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在政府机关作风民主评议中排名居后。
城管执法工作一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确实是由于城管执法队伍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例如队员执法时队容风纪不正等。
但更多的时候,是由于城管执法部门与市民缺乏有效的
沟通。
例如在执法队员取缔无证摊贩和纠正占道时暂扣行政相对人物品,作为旁观者的市民看不到之前执法队员几次三番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教育,只看到了其中“粗暴执法”的场景片段,造成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误解。
人总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形成自己观念的。
市民也是如此,他不可能平白无辜就对城管执法抱有成见。
为扭转这一局面,树立城管执法良好的市民形象,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必须重视对市民的宣传工作。
城管执法宣传有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对实施违法违章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宣传和对作为旁观者的普通市民的宣传两个方面。
本文所称面向市民的宣传主要是指后者即对作为旁观者的普通市民的宣传。
两个层次的宣传内容和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城管执法对市民的宣传就是要改变市民对城管执法的片面和错误认识,做好矛盾化解和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市民对城管执法的理解和支持,进而调动普通市民参与城管执法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城管执法社会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执法外部环境。
那么怎样做好对普通市民的城管执法宣传工作呢?一是要宣传城管执法的职责范围。
现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涉及的范围很广,又与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有些原来属于其他政府部门的职权现在完全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而有些部门的职权则部分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
重
点是要宣传部分职权由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的内容,让普通市民了解哪些内容属于城管执法部门管辖范围,一旦发现身边的违法违章行为,可以准确及时地向城管执法部门举报投诉;二是要宣传城管执法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方法,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让市民了解城管执法部门日常是怎么样开展工作的,怎么样贯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怎么样处置罚没物品的等等;三是要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市民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合法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非法的,尤其是要站在市民的角度加强对易发违法违章行为的宣传,从而提高市民自觉守法的意识;四是要宣传城管执法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工作成效。
可以通过数字和图片等形式对违法违章现象历史和现实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城管执法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五是要坦诚布公地宣传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例如对牛皮癣和乱吊挂等现象,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危害,让市民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城管执法工作社会化的局面;六是要让市民亲身体验城管执法工作。
城管执法部门可以组织发起活动让市民报名参加,选取不同层次的典型性的市民作为代表跟随执法队员执法,让市民代表真切感受执法场景,体会执法队员的喜怒哀乐,进而理解支持城管执法工作;七是要及时报道城管执法部门参加的重大社会公益活动和执法队员好人好事,着力塑造城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