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16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3 行情牛熊交替史 • 1990.12.19——1992.05.26(沪指)
市场 涨跌区间 95.79-1429.01
第一波牛市
涨幅 1391.8%
上证综指
深成指
396.52-2900.5
635.9%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称老八股; 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 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 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 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源于中国经济转轨中企业的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 始萌生。在发展初期,市场处在自我演进、缺乏规 范和监管的状态。而其中爆发的种种弊端迫切要求 规范的管理和集中统一的监管。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2.1 萌芽阶段
1990年12月19日正 式营业 上海证券交易 所 郑州粮食批发 市场 1990年10月12日成 立 1991年7月3日正 式营业 深圳证券交易 所 深圳有色金属 交易所 1992年1月18日正 式开业
12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2.3 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2000至今)
(1)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是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 行为的法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 的法律地位。 2003 年 10 月 28 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获得人大常委会的 审议通过。 2005 年 10 月全国人大修 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并于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 对推动市场 的法制化、规范化意义深远。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 1995.05.22——1996.01.19(沪指) 第四次熊市
市场 涨跌区间 跌幅
上证综指
深成指 行情特点
926– 512
1473 – 931
-45%
-31%
为抑制投机,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新股额度 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安排上市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LOGO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1
LOGO
主要内容
1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股市的特点
3
中国股市的展望
5
3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1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市是经济体制转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首先,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可能。始于80年代初期 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益调整和改变收入分配方式来调动和刺激企业和
15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3)监管: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净化”中介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 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全行业生存与发展 遭遇严峻的挑战。2004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 公司的评审标准,处臵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 2007年8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结束,证券交易实行客户交 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 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 ,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加强对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规范高管和股东行为; 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 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是保持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 展的基石。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其次,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国有企业出现融资困境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直接的 动力。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直接注资。1978年 后的财政体制改革,尤其是1985年“拨改贷”全面推广,使企业直接资金来源 渠道由财政供应转向银行贷款为主。企业融资主渠道转向银行贷款使国有企业 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高负债导致企业利息负担过重,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 我发展的机制。要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境,最佳选择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直接 融资,把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 国有企业出现的融资困境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 1996.01.19——1997.05.12
市场 涨跌区间
第五波牛市
涨幅
上证综指
深成指 行情特点

512.03-1510.18
924.33-6103.62
194.5%
560.3%
新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 通货膨胀消失,银行利率降低,政策开始偏暖 券商资金面宽裕,各路资金对优质股票建仓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沪深主力:四川长虹、深发展 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 1992.5.25——1992.11.17(沪指) 第一次熊市
市场 涨跌区间 1429–386 2918–1529 跌幅 -73% -40%
上证综指 深成指 行情特点
炒作盛行,市场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 深圳新股认购抽签,引发8·10风波。 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证券交易所的出现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2.2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93-1999)
1992 年10 月,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 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 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形成并初步发展。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一、统一监管体制的建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 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实行跨区域监管体制,在全国设立了36 个 派出机构 ,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二、资本市场法规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推动了一 系列证券期货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使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 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股票发行审批制度的建立。关于发行方式和发行定价进行了相 关的规定 四、证券交易所的建设与发展。随着集中监管体系和上海、深圳两 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和流通市 值、投资者开户数、交易量等都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 五、证券中介机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和规 范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 1994.09.13——1995.05.16(沪指)
市场 涨跌区间 1052– 547 2162 – 1018
第三次熊市
跌幅 -48% -50%
上证综指
深成指
行情特点
前面“三大政策”治标不治本 不讲究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好炒做 国债市场火爆,分流大量投机资金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2 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 )
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启动后,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开 始萌生。
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9)
以中国证监会的成立为标志,资本市场纳入统一监管,由区域性试点推向 全国,全国性资本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
职工个人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社会积累机制的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我国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收入分配中的“国退民进”非常明显。这 种变化形成的大量社会资金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
国民收入最终分配 政府 企业 家庭 1978年 23.5% 12.1% 64.4% 1988年 11.7% 10.8% 77.5% 1994年 12.0% 10.0% 78.0%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1.2.2 发展: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1993-1999)
法规:证券市场的第一部“根本大 法”《公司法》诞生于 1994 年 7 月 。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券委发布 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启动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发展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初期,我国 投资者还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加上市场规模较小,一时间投机之 风盛行。
14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臵、价格分臵的问题在 制度层面上不复存在,各类股东享有相同的股份上市流通权和股价收 益权,各类股票按统一市场机制定价,并成为各类股东共同的利益基 础。 2006 年 6 月 19 日 , “ 新 老 划 断 ” 后 的 全 流 通 第 一 股 中 工 国 际 (002051)上市,标志着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在另外两大基本 层面上,监管层的努力也在较大程度上打造了牛市基础:券商综合治 理和改善上市公司质量。
市场 涨跌区间
第二次熊市
跌幅
上证综指 深成指
行情特点
1558– 325 3422 – 944
-79% -69%
92、93、94年深沪上市公司54、177、287家;筹资额50、276、99.78 亿,新股扩容极快。 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 通货膨胀水平一度超过20%,奇高的利息水平,股市吸引力降低。
我国企业改革历经“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阶段,这
些改革举措的成败使决策者们认识到在产权不明晰的状态下,仅靠调整 经营关系和分配关系,并不能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的根本 出路在于通过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利益主体。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就必须 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而通过发展证券市场, 推动股份制改造就成为当时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 1992.11.17——1993.02.16
市场 涨跌区间 386.85-1558.95 1529.21-3422.22
第二波牛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