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2018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培训总结
2018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公派教师的选拔考试。

经过了前期的沟通、咨询,到报名、考试,直到接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电话面试,经历了3个月漫长的准备与等待,我终于成为了今年派出的汉语教师候选人。

在艳阳高照的7月,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

紧张充实的培训让我仿佛回到了大学生活,但这次自己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即将破茧为蝶,历练成为一个汉语教师。

回顾短短20天的培训时光,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现将我的收获与感受总结如下。

一、专业技能迅速提高
作为一个非专业、无教学经验的学员,我对汉语教学以及课堂管理毫无概念。

培训班非常精心地以小班形式,将非专业的学员分为一个班,将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概述讲座和小班辅导的方式结合,把汉语教学按照汉语专业划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四部分。

在小班课上,指导老师通过丰富的经验和简介明了的指点,结合每个小组的说课试讲、讨论发言,将汉语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一一传授给大家,让我眼中茫然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有了轮廓和概念。

二、汉语教师素养提升较大
此次培训班除了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格外注重我们政治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

作为即将派出的一名汉语教师,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张中国的名片,将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中国形象带到全世界,传染给我们即将接触交往的每个国际友人。

培训课程设置了认识国情、政论片观看等党课,还安排了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与国际媒体打交道等媒介素养课,还安排了跨文化交际、人际沟通的课程,充分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打开了我们的胸怀。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时时刻刻带着“三感三情”,将文化历史悠久的汉语言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推广,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呈现,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特点,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三、深受班级氛围鼓舞
虽然我所在的五班都是非专业老师,但我作为其中无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资历和学识较浅,专业水平较弱,初入班级时感到了一丝孤独无助,和沉重的压力。

但在专业课上,我的小组成员耐心指导我,详细给我讲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在讨论中大家都会倾听他人意见,充分理解每个人的思路后畅所欲言,求同存异,集合了精华和创意,让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高,也获得了归属感、荣誉感。

班上的每位老师都善良热情、活泼开朗,在紧张的培训中,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我们彼此交换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感悟。

在班级活动中,我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结实了很多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助,很多启发,这些回忆将伴随我启程,在孤独的日子里陪伴我,温暖我。

即便我们即将奔赴不同的国家,但在海外拼搏的日子里,相信这些珍贵的回忆都会时时对我们微笑,相信再见面时我们就像未曾离别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