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拼宽施工安全方案.副本

路基拼宽施工安全方案.副本

大广高速公路任丘北互通工程拼宽路基施工维护安全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大广高速公路任丘北互通工程2019年3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3)三、安全生产的目标 (3)四、总体施工方案 (3)五、交通维护方案 (5)六、路基施工危险源分析 (8)七、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8)八、建立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见下框图: (8)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拼宽路基施工维护安全方案一、编制依据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现行的其他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范》(JTGH30-2004)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二、工程概况该项目为现有大广高速K1444+730—K1445+665里程段内增加的任丘北互通区工程,整个互通区采用A型单喇叭互通立交方案,包含5条匝道(A、B、C、D、E)、匝道与现有大广高速连接的拼宽及收费站广场的路基路面桥涵绿化等工程内容。

主线拼宽位置采取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处理方法,搅拌桩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0.5m,桩间距1.2~1.5m,桩间距由密到疏进行渐变,固化剂强度等级为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质量的15%,即每米桩长水泥掺入量不得小于58kg;水灰比0.5。

桩体28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90 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kN,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为30cm,涵洞或箱型通道处容许工后沉降为20cm,桥台与路堤相邻处容许工后沉降为10cm,设计采用变桩距的方法,即加固区靠近非加固路段一定范围内加大桩距,来实现非加固区与加固区间的沉降渐变,桥后处理长度一般在30m 左右,小构造物两侧处理30m左右。

水泥搅拌桩施工结束后,在桩顶铺设0.3m厚的砂砾垫层夹双向聚丙烯土工格栅。

三、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的目标: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四、总体施工方案(一)新旧路基搭接处理方案1、路基边坡清坡厚度 15cm,当边坡表层土体压实度小于 85%时,需加大清坡厚度。

清坡工作不可一次完成,需紧密配合开挖台阶工作,开挖一级,待拼宽路基完成后,再清上一级。

2、旧路边沟清表完成后,继续往下开挖 50cm 换填旧路挖除圬工料。

3、原老路基边坡清坡后,自下而上开挖台阶,第一级台阶采用 1.5m(宽)×1.0m(高),第二级台阶及第二级台阶以上采用 1.2m(宽)×0.8m(高),台阶开挖不可一次完成,需开挖一级填筑一级,再开挖上一级。

4、填筑路基时每一层台阶铺一层土工格栅,下路床顶面和底面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以减小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及提高老路基衔接性。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2、填土路基施工方法(1)开台阶自下而上开挖台阶,第一级台阶采用 1.5m(宽)×1.0m(高),第二级台阶及第二级台阶以上采用 1.2m(宽)×0.8m(高),台阶开挖不可一次完成,需开挖一级填筑一级,再开挖上一级,每层填土施工前根据填前标高计算填土坡脚线,根据压实厚度、每车运输方量、填筑层宽度计算合理的填土方格面积,用白灰线打出方格控制卸土范围。

(2)土方填筑专人指挥运输车辆分成小堆均匀卸在方格内,每个方格内的土堆相互错开,便于整平。

(3)推平碾压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严格控制层面平整,确保摊铺均匀,人工配合修整坡脚位置,保证填土宽度。

检测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含水量及平整度合格后开始碾压。

碾压顺序为先压路基内侧,后压路基边缘,按先慢后快,由弱到强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压路机最大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与前一遍的碾压轮迹重叠0.4-0.5m。

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4)其它注意事项a填土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处以及路基先填筑到桥涵台背回填处,先填筑段按不大于1:5的坡度放坡,并且对坡面随填筑层同时压实,如两段同时施工,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少于2米。

b土质路基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摊铺厚度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c处于低洼路段,分层填土连续进行,以防毛细水上升降低压实效果,必要时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d中途长期停工时,路堤表面及边坡加以整理,不致积水。

复工时须使路堤表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正常。

e所有压实交验的路段,如遇停工后复工、雨水浸泡等情况,继续进行施工前重新碾压处理,重新交验合格后继续填筑。

3、路基压实度、填料要求及土方路基实测项目如下表所示。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土方路基实测项目五、交通维护方案任丘北互通区共4条匝道路基与大广高速拼接,左右拼接各两条,右侧拼接匝道为C、B,左侧拼接匝道为E、D,右侧C、B匝道广州方向封闭里程为K1444+630—K1445+620,长990m左侧E、D匝道北京方向封闭里程为K1445+865—K1444+640,长1225m,维护时采用活动水马,封闭位置为应急车道,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具体交通组织疏导措施如下:交通维护作业控制区分为:警告区(S=1600m);上游过渡区(Ls≥90m);缓冲区(H=50m );工作区(G=施工区域);下游过渡区(Lx=50m)和终止区(Z=50m)。

1、警示区在离施工封闭区域1600m设置“施工1600m标志牌”(2块);1200m处设置“限速60”标志牌;800m处设置“施工800m”标志牌。

2、上游过渡区过渡区100m(距离施工区100m为起始点),设置活动水马、移动式导向灯、设置线形诱导标志、安全员塑像、爆闪灯、反光防撞桶等。

3、缓冲区缓冲区50m(施工区起始桩号为起始点)设置路拦牌、施工许可证等。

4、施工区施工区采用活动水马进行维护。

见:图1-1 交通疏导平面示意图图1-1 交通疏导平面示意图5、下游过渡区封闭区域长度50m(施工区终止桩号为起始点),设置活动水马渐变解除封闭应急车道及路肩。

⑥、终止区封闭区域长度50m(距离施工区终止桩号50m),设置“解除限速60”标志牌。

六、路基施工危险源分析路基施工虽然相对简单,但因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人员机械比较集中、交叉作业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人、机、料、法、环境五个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4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1、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

2、交通事故:边通车边施工,施工车辆、施工人员与社会车辆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和财产损害。

3、坍塌和滑坡:路基开挖时因施工方法不当,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和滑坡,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

七、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韩宝国副组长:徐志颖、宋立辉组员:冯志奎、李会宾、姚宝才、周龙乾、杜建林宋立军、刘毅、王杰、朱宝刚、赵蒙蒙事故现场抢险组:朱宝刚民工队事故现场通讯组:赵蒙蒙技术人员事故现场救护与后勤保障组:王杰后勤人员事故现场疏散与引导及警戒与治安组:宋立辉项目部人员八、建立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一)、安全生产管理见下框图:施工监察开工前准备施工中检查竣工时总结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标:无重大事故,无违章作业1.施工组织设计有安全技术措施2.机具设备状况合乎安全要求3.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教育4.建立各级施工客观存安全责任制1.安全技术交流2.施工中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控制3.坚持和检查安全操作规程的措施4.坚持和检查施工安全挂牌制1.总结施工安全经验2.找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3.做好安全生产的评比和奖励日常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工班安全生产制度奖罚制度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项目结合交通管制工作的需要,建立协调机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以及时排除交通事故等造成的交通堵塞。

本项目设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服从指挥和领导。

该小组配备专职交通协管员安全员,负责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8.1、组织机构1、组长:韩宝国2、副组长:徐志颖、宋立辉3、组员:冯志奎、李会宾、姚宝才、周龙乾、杜建林宋立军、刘毅、王杰、朱宝刚、赵蒙蒙8.2、机构职责1、负责本项目管理分部“工程施工危险源预防方案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与颁发;2、组织分部员工实施和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督促检查分部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4、发生事故时,发布及解除应急救援命令;5、组织指挥事故救援行动;6、向项目部、有关部门报告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7、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8.3、人员分工1、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本项目分部的应急救援工作;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组员:组员分为现场指挥、事故处置、医疗救护、物资供应、善后处理五个小组,具体分工为:①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报警、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②事故处置组:抢修被事故破坏的设备、道路交通设施、通讯设备、设施;修复用电设施、铺设临时线路、保证事故现场应急用电;控制重大危险源灾害的进一步发展;设法使引发事故或致事故扩大的设备、设施停止运转;③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④物资供应组:负责抢险车辆、抢险设备、救援物资的供应及运输工作;⑤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监测工作;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8.4、救援程序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就近组织人员实施救援,并立即向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报告业主、路政、公安机关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说明出事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及事故严重程度;2、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警后,立即组织救援力量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援;3、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警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如事故严重,则发布应急救援命令,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本单位一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有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援助;4、事故急救援领导小组到达现场后,按照分工进行划定警戒范围、抢救受伤人员、制定救援方案、调集救援设备和物资等工作;4、在事故得到控制后,发布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处理善后事宜,总结事故经验教训。

8.5、通讯联系1、火警电话:119;⑵公安报警:110;2、急救电话:120;⑷交通事故报警: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