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自校作业指导书文件版本:A 修改次数:0 文件编号:
一、移液管
1. 目的
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0.5 mL、1 mL、5mL、10mL、25mL、50mL和100mL移液管。
3. 校准依据
3.1 JJG19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4. 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5. 校准方法
5.1校准项目
表1
5.2校准条件与设备
5.2.1校准条件
5.2.2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3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5.2.4所用设备
5.2.4.1 0.0001g 电子天平
5.2.4.2 0~100℃温度计、秒表
5.2.4.3锥形瓶
5.3校准过程
5.3.1外观要求
5.3.1.1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
5.3.1.2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5.3.1.3 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5.3.2容量允差(衡量法)
5.3.2.1校准点:
0.5 mL:0~0.5 mL 1 mL:0~1 mL 5 mL:0~5 mL 10 mL:0~10 mL
25 mL:0~25 mL 50 mL:0~50 mL 100 mL:0~100 mL
5.3.2.2 校准方法
5.3.2.2.1 清洗:将移液管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后,应无挂水珠,晾干或烘干,备用。
5.3.2.2.2 移液管,锥形瓶,蒸馏水置于实验室内,使其与室温一致。
5.3.2.2.3称量碘量瓶空瓶重量M瓶。
5.3.2.2.4 测量水温,使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移液管标线上方,慢慢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整至移液管刻度线。
5.3.2.2.5 将移液管的水移至锥形瓶内,将流尽时,将移液管尖口与瓶壁接触等待几秒,称量锥形瓶与水的重量M瓶+水,水的重量M为锥形瓶加水重量M瓶+水减去空瓶重量M瓶,再根据水的温度T,查表2《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及校正值》可得水的校正密度值ρ,再由水的重量M与校正密度值ρ换算出实际容积V实,实际容积V实与刻度吸管标示体积读数V读之差即为校正值。
V校=V实-V读
V实= M/ρ
M=M瓶+水-M瓶
式中:V校—校准点的校正值mL
V实—校准点实际容积mL
V读—校准点放出体积的读数mL
M —校准点放出水的重量g
M瓶+水—校准点放出水和瓶的重量g
M瓶—空瓶的重量g
表2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与校正值(20℃)
5.3.2.2.6举例说明
表3 50 mL移液管校准实例
5.3.3水流出时间
5.3.3.1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移液管标线上方,慢慢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整至移液管刻度
线。
5.3.3.2放开手指,让水流出至最低标线(0.00)时为止,流出时间即为水流出时间。
应符合表1要求
5.4校准周期:12个月
6.记录及表格
二、滴定管
1.目的
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10、50mL滴定管。
3.校准依据
3.1 JJG19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4.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5.校准方法
5.1校准项目
表1
5.2校准条件与设备
5.2.1 校准条件
5.2.2 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3 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5.2.4 所用设备
5.2.4.1 0.0001 g 电子天平
5.2.4.2 0~100℃温度计、秒表
5.2.4.3锥形瓶
5.3 校准过程
5.3.1 外观要求
5.3.1.1 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
5.3.1.2 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5.3.1.3 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5.3.2 容量允差(衡量法)
5.3.2.1 校准点:
50 mL:0~50 mL
5.3.3.2 校准方法
5.3.3.2.1 清洗:将滴定管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后,应无挂水珠,晾干或烘干,备用。
5.3.3.2.2 滴定管,锥形瓶,蒸馏水置于实验室内,使其与室温一致。
5.3.3.2.3 称量锥形瓶空瓶重量M瓶。
5.3.3.2.4 测量水温,使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移液管标线上方,慢慢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整至滴定管刻度线。
5.3.3.2.5 将滴定管的水移至锥形瓶内,将流尽时,将滴定管尖口与瓶壁接触3s,称量锥形瓶与水的重量M瓶+水,水的重量M为锥形瓶加水重量M瓶+水减去空瓶重量M瓶,再根据水的温度T,查表2《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及校正值》可得水的校正密度值ρ,再由水的重量M与校正密度值ρ换算出实际容积V实,实际容积V实与刻度吸管标示体积读数V读之差即为校正值。
V校=V实-V读
V实= M/ρ
M=M瓶+水-M瓶
式中:V校—校准点的校正值mL
V实—校准点实际容积mL
V读—校准点放出体积的读数mL
M —校准点放出水的重量g
M瓶+水—校准点放出水和瓶的重量g
M瓶—空瓶的重量g
表2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与校正值(20℃)
5.3.3.2.6举例说明
表3 50 mL滴定管校准实例
5.3.4水流出时间
5.3.4.1 用洗耳球将蒸馏水吸入滴定管标线上方,慢慢松开手指,将水的弯液面调整至移液管刻度
线。
5.3.4.2 放开手指,让水流出至最低标线(0.00)时为止,流出时间即为水流出时间。
应符合表1要求
5.4校准周期:12个月
6.记录及表格
三、容量瓶
1. 目的
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100 mL 、200 mL 、250 mL、500 mL 和1000 mL容量瓶。
3. 校准依据
3.1 JJG19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3.2 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4.职责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5.校准方法
5.1校准项目
表1
5.2校准条件与设备
5.2.1 校准条件
5.2.2 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5.2.3 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5.2.4所用设备
5.2.4.1 0.0001g 电子天平
5.2.4.2 0~100℃温度计
5.2.4.3锥形瓶
5.3校准过程
5.3.1外观要求
5.3.1.1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准确度等标志。
5.3.1.2 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5.3.1.3 分度线应清晰完整,平直均匀,且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中心距离应大于1mm。
5.3.2容量允差(衡量法)
5.3.2.1校准点:
100 mL:0~100 mL 200 mL:0~200 mL 250 mL:0~250 mL 500 mL:0~500 mL 1000 mL:0~1000 mL
5.3.3.2 校准方法
5.3.3.2.1 清洗:将容量瓶用重铬酸钾洗液清洗后,应无挂水珠,晾干或烘干,备用。
5.3.3.2.2 容量瓶,锥形瓶,蒸馏水置于实验室内,使其与室温一致。
5.3.3.2.3称量锥形瓶空瓶重量M瓶。
5.3.3.2.4测量水温,并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内标线处,用洗瓶调整蒸馏水弯液面至滴刻度。
5.3.3.2.5 称量容量瓶与水的重量M瓶+水,水的重量M为容量瓶加水重量M瓶+水减去空瓶重量M 瓶,再根据水的温度t,查表2《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及校正值》可得水的校正密度值ρ,再由水的重量M与校正密度值ρ换算出实际容积V实,实际容积V实与容量瓶标示体积读数V读之差即为校正值。
V校=V实-V读
V实= M/ρ
M=M瓶+水-M瓶
式中:V校—校准点的校正值mL
V实—校准点实际容积mL
V读—校准点放出体积的读数mL
M —校准点放出水的重量g
M瓶+水—校准点放出水和瓶的重量g
M瓶—空瓶的重量g
表2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与校正值(20℃)
5.3.3.2.6 举例说明
表3 500 mL 容量瓶校准实例
5.4校准周期:12个月
6.记录及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