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经济学 第01章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工程经济学 第01章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工程经济学
第一章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要点: 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工程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1 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1.1 工程
工程:应用人类的科学知识,使物质、能量、信息 变换成对人类有用的另一种新的物质、能量、信息 的过程,它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
(3)工程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工程经济学理论逐渐突破了传统 的对工程项目或技术方案本身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出现了 中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趋势。如:
对某些工程项目要分析它对行业技术进步、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 影响;
对大多数的项目还要考查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J. C. L. Fish)出版了第一部《工程 经济学》著作(Engineering Economics,1915年第一版,1923年第二 版)。
1920年,戈尔德曼教授研究了工程结构的投资问题,并在著作《财务 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中提出了用复利法来分析各个方 案的比较值。
②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以期达到技术与经济最佳结 合的学科。
③是研究生产、建设中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学科。 概括来讲: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关系以及工程技术
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 究经济规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是寻求技术和经济最佳结 合的新兴科学。
1.2.2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而技 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科学是认识和发现,技术是创造和发明。
技术的几种表述:
(1)技术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运用各种科学所 揭示的客观规律,进行各种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技 能,以及根据科学原理改造自然的一切方法。
(2)技术泛指依照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和生产实践经 验发展而成的一切操作方法和技能。
(3)技术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工具和劳动 对象三部分,缺一不可。
我们采用的“技术”概念是:技术不仅包括生产活 动和生活活动的技术,还包括管理方法、决策方法、 计划方法、组织方法、交换方法、推销方法、流通 方法,等等。
技术发展的标志
能够创造原有技术所不能创造的产品或 劳务。
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创造出相 同的产品或劳务。
有的技术,本身不算很先进,但在一定条件下采 用时,经济效益却不错。
工程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 间的合理关系,找出他们协调发展的规律, 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果。
1.2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2.1 什么是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是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政策、技术规划、技术措施等经 济效果的学科,通过经济效益的计算以求找到最好的技术 方案。
方案; 都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对立统一关系的科学,都在寻
求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最佳结合。
两者的主要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 的最一般方法;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不同的技术政策、 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研究层面不同。工程经济学研究单个技术方案、工程项目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即主要研究微观层面的问题;技术经济学除研 究微观层面问题外,还要研究技术经济政策,即规定国民经济及 各部门技术发展和经济活动方向的准则和措施。其中,技术政策 规定技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途径 。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已有100多年。
(1) 工程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阶段(1887~1930年)
1887年,美国的土木工程师亚瑟·惠灵顿出版了著作《铁路布局的经 济理论》(The Economic Theory of Railway Location)。他首次将 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铁路的最佳长度和路线的曲率选择问题,并提出 了工程利息的概念。
1.59(其中知识进展 0.92,资源配置 0.30,规模经济 0.36,其他0.01)
3.41
美日法德英80年间经济成长与贡献要素分析
Y:GDP; L:劳动; K:资本; T: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技术进步
(3)在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占据支配 地位
(4)技术与经济的对立与矛盾
有时技术缺少社会条件的经济适应性,与经济又 是相矛盾、相对立的。
工程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 究问题的出发点,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指标内容都 与西方经济学一脉相承。
西方经济学是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工程经 济学则是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化和延伸。
(2)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
两者的共性:
都是一门介于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 都要研究技术方案、技术项目的经济效益; 评价具体项目时,都采用方案比较法和复利计算方法,选择最优
现在,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项目评估和管理中,已经广泛 地应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1.2.3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 方案的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经济社会 评价方法。
工程经济分析方法:
技术方案、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方法 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分析方法 工程项目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的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遗传工程、新型材料、海洋工 程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得全世界范围内正面临 着新的技术革命,被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1.1.3 经济
“经济” 通常有4方面的含义:
①经济是指生产关系。 ②经济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
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③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指物质资料的
(5)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到 20世纪初,是以电力作为新能源应用于生产开始。 内燃机技术逐渐成熟,相继出现汽油机和柴油机。
第三次世界性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 标志
1.2.5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①工程经济学强调的是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经济分 析。
②工程技术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 系密切。
把技术问题放在社会的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大系统中 加以综合分析、综合评价。
③工程经济学是对新技术的各种可行方案的未来 “差异”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比较的科学。
工程经济学的着眼点放在各方案之间的经济效果差别上, 把各方案中相等的因素在具体分析中略去,以简化分析和 计算。
语》的部颁标准(JT0013-85)。 1984.3.3,国务院发文明确规定所有新建、扩建的大中型项目,
以及所有利用外资进行的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有可性行研究 报告。 1987年10月,国家计委组织、国家计划出版社出版《建设项 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填补空白;1993年4月,《方法与 参数》(第二版)。 2006.7.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由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以发改投资【 2006 】 1325 号文印 发,要求在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中使用。
工程又可分为:
硬件工程:局限为物质系统的制造过程; 软件工程:为生产硬件工程而提供的研究、方法、程序等
软件。
工程经济学中所说的“工程” 不仅包括能形成实物 资本的具体工程,而且包括任何一个可以评价的独 立的技术方案。
工程的有效性: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1.1.2 技术
技术常常被与科学视为一体。但两者是有 区别的: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 ④经济是指节约或节省。
我们基本上使用③和④两种含义
1.1.4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经济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经济,二者 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经济发展给技术进步创造条件
(2)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经济效果的提高
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肯德里克(J.W. Kendrick)根据美国1889~ 1957年的经济统计资料计算出这一时期每年平 均增长率为3.5%,其中资本积累和劳动增加 (即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做的贡献是 1.8%,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 是1.7%
1930年,E.L.格兰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从而奠 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该书历经半个世纪,直到1982年已再版 了6次。格兰特教授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 工程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950~1990年)
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出版了《管理经济学》,开创了应用经 济学新领域;1961年,他在《资本预算》一书,提出贴现法(即动态 经济评价法),发展了折现现金流量法和资金分配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程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决策敏感 性分析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等三个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德加莫、卡纳达和塔奎因教授。
德加莫的《工程经济》(1968年)一书以投资形态和决策方案的比较研 究,开辟了工程经济学对经济计划和公用事业的应用研究途径。
卡纳达的理论重视外在经济因素和风险性投资分析,其代表作是《工程 经济学》(1980年)。
纳米技术 神奇纳米液态玻璃
现代生产: 自然资源 废物利用 人造材料 合成材料 复合材料
(3)技术进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变革
劳动中智力支出的比重不断加大
(4)技术进步促进组织与管理的变革
电子计算机技术为组织、管理建立了信息网络
生产活动的要素 组织管理的任务 组织管理的目标
数字化 编码
加工处理
决策依据
丹尼森(E.F. Denison)根据美国1929~1969年的 经济统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生产要素和技术 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下表)。并提出成长 会计理论(growth ac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