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写作指导】2014高考语文作文点津课件:个性化作文——个性化的说理
【写作指导】2014高考语文作文点津课件:个性化作文——个性化的说理
• 方法五:化隐为显——层层深入,探究事理,挖掘规律。 • 有的同学缺乏理性的思考,常会犯“证明式”、“循环式” 的说理毛病,在文章中提出论点或摆出事实之后,不能展开 有层次的说理,议论浅尝辄止,文章显得单薄肤浅,苍白无 力,无法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 个性化说理,必须要对论述的事物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把 握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 面、不同的切入点入手,把隐藏在表象后面的事理挖掘出来, 探寻事物规律性的东西。作文中,要学会运用横向思维(根 据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纵向思维(论证过程中能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古到 今层层推进)、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 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看法)等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引证法、 例证法、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同时应注意主次顺序,善于 把握分析说理的“度”,从而使文章论述全面,层次清晰。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说理
• 1.自主地说理。 • 要做到自主说理,最要紧的是要做主人,不仅做自己的主 人,更要做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主人。只有具备主人 翁意识的人,才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说之 理,才能充溢浩然正气,才能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 才能涌动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关爱情 怀。
• 要做到自主说理,还要有主见,就是对问题、对现象,要 有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绝不人云亦云。只有有 主见的人,才能独具慧眼,才能拨开蔽日浮云,不为表象 所迷惑,不为纷纭众说所动摇。所说之理,方能成一家之 言。
2.真诚地说理。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地说理,就是说实话,说 真话。要做到真诚说理,就要做到真诚做人。正所谓文如 其人。有真诚的生活态度,才能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真谛, 才能在文章中传递有益的启迪;有真诚的生活态度,才会 有负责的写作态度,才会有朴实的文风,才会有中肯的语 言,说理才能言情坦荡,爱憎才能泾渭分明。真诚,实际 上是一种可贵的力量,是用你的火焰去点燃别人内心的火 种,能感染你的读者,唤醒你的读者,才能鞭策那些浑浑 噩噩的人奋发努力地生活。
• 方法二:翻新成句,提出全新见解。 •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成语、名言的否定来表达对生活的 新见解,增添议论的哲理味。比如:“老马识途”“老马 未必识途”,“敝帚自珍”“敝帚不必自珍”,“崇洋媚 外”“崇洋而不媚外”,“轻车熟路”“轻车而不熟路” 等等。我们同学写议论文时喜欢用成语名言,但比较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有时我们对 成语名言巧加变化组合,就能表现新的内容、新的见解,从 而使议论更有哲理味。上面的例子中,前两个是通过否定词 来表现新的见解,而后两个则是把原来成语名言中的一致关 系变成对立关系,以此来表现对生活的新理解。
三、作文中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说理
• 方法一:美目盼兮——题目一语中的,抓读者的眼球。 •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是展示作者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 是展示文章说理水平的一道风景线。 • “题好一半文”,议论文个性化说理,首先题目要一语中 的,要运用多种手段,形象地、凝练地、个性地揭示文章 所要表达的道理。 • 引用诗词、名句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实践的重要 性) • 借用修辞手法的:谐音——《德与得》(谈道德与利益的 关系);反语——《年轻的“罪过”》(谈社会对年轻人 的偏见);对比——《欲得先舍》(谈得失观) • 套用公式的:《1+1>2》(谈合作的重要性) • 化用、反用俗语的:《药良未必苦》(谈新型的育人观) • 巧用标点符号的:《生活——???》(谈关注生活)
• 方法三:中规中矩——构建清晰合理的说理空间。 • 说理,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这实际上就是论证过程。 • 议论文常见基本结构层次是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 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 引论→本论→结论。 •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 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有时,为了说理更清晰、更透彻, 往往把一个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分论点;有时先列一 个观点,然后从多方说理,反之也可;有时各层次之间又是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些规则,看似呆板,实则灵活多变, 选择什么样的论证结构要依说理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中段 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就 会使说理更具个性,使说理自然晓畅。 •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个性化说理,就要给说理营 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中规中矩的 空间,一个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有利于表达的空间。
• 议论文写作中,这种用肯定否定或反义词变化 “一拖四”,来翻新成句升华思考的方式很有用。 有学生在作文中,抓住先天资质与后天努力的关 系,颇为独到地提出了一个观点:聪明而又懒惰 的,可以做领袖;聪明而又勤快的,可以当总理; 愚蠢而又懒惰的,可以当牛做马;愚蠢而又勤快 的,干得越多祸害越大。还有的学生抓住当今社 会中人们对钱的不同心态,变化出四句话:一是 能赚钱而不迷恋钱,二是不能赚钱亦不迷恋钱, 三是又能赚钱又迷恋钱,四是不能赚钱但偏偏迷 恋钱,并加以剖析,令人深思。
3.创新地说理。
• 创新是个性的核心品质,创新说理是个性化说理 的最高要求。 • 要做到创新说理,先要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怀 疑精神是创新的思想酵母和温床,是打开未知领 域大门的思想钥匙,是保持思想内在活力的催化 剂。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质疑的迷阵,才有解疑的 可能。 • 要做到创新说理,更要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批 判精神是创新的桥梁和先导,批判精神是现代社 会健康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一个人创新精神 的缺乏,往往是由于批判精神的缺乏。创新精神, 需要一种人格的自信,不敢创新就不会有任何创 新。其实,创新是每一个人通过努力——专注、 勤奋和正确的方法——都可以做到的事。
• 方法六:化显为隐——借助技巧,寓情于理,寓趣于理。 • 说理,不是板起面孔说教。个性化说理,就要善于借助技巧, 将严肃的道理,娓娓道来;把生硬的道理,说得含蓄隽永, 耐人寻味。这样,不仅能增加文章的美感和亲和力,也更能 起到教化的作用。如: • 借用修辞手法,使说理形象。如《探知的阻碍》借喝茶比探 知:“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 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 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 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 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 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摘自网上)作者由喝茶联想到探知,文章文采飞扬,轻而 易举地将读者导入理性的天地。
• 理若无情理则生硬,情若无理情则无羁,只有情理 相辅,方能相成。在一篇议论文中,我们如果插入 或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句,便可以使说理更具情趣。 • 如写“意志”,可写“意志是一团火,可以永不熄 灭,也可以瞬间消失。”也可写“意志是一条河, 可源远流长,也可以转瞬干涸”;写“理解”,可 以写“理解是一条纽带,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 也可以写“理解是一座桥梁,让心与心彼此沟通”。
• 方法七:用好比喻,打造精品议论。 • 议论中巧用比喻,可以增加思想内涵,使表达更深刻。胡适 先生早年在一次演讲中,曾给中学生开过“防身药方的三味 药”,这三味药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这里的 “丹”、“散”、“汤”都是中药中的药剂名,与前面的词 语构成比喻的说法,不仅形象风趣,而且十分深刻,让人过 目不忘,如果换成“我们要多多思考问题”、“要培养兴 趣”、“要充满自信”,就显得老套,对人心理的冲击力就 会大减,效果反而不好。 • 又如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中有这样一句:“对于 隐藏在伊斯兰远教旨主义群山下的拉登们和藏在自由经济丛 林中的索罗斯们,以及潜伏在网络青纱帐中的黑客们来说, 任何界限都不存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一切领域里肆意破 坏。”句中的画线部分如果不用比喻,大概应该这样说:大 大小小的拉登躲在伊斯兰国家的群山之中策动各种恐怖活动, 形形色色的索罗斯以世界自由经济为掩护,制造各种经济危 机,各种各样的网络黑客利用互联网来发动进攻造成灾难。 与原句的比喻一比较,不难发现,巧妙运用比喻不仅可以胜 过一大堆 唆的废话,而且还能使议论深入,给人无穷的联 想。
•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肯定否定的变化 组合来概括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据说,当年曾国藩曾把他的 幕僚门客分为四类:第一种人,是有本事而没脾气;第二种 人,是有本事而又有脾气;第三种人,是没本事也没脾气; 第四种人,则是没本事而又有脾气。通过“有”、“没”的 变化组合,把手下幕僚门客分为四类,表现了他独特的知人 之识。无独有偶,当代台湾作家余光中也曾把朋友分为四种 类型。第一种是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使人敬而不畏,亲而 不狎,结交愈久,芳香愈醇;第二种高级而无趣,因为这类 朋友品学固然优秀,但缺少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与他交往 觉得很累;第三种低级而有趣,这种人活泼乐人,能侃能闹, 走到哪里,哪里一片笑声;第四种低级而无趣,既无品位又 无趣味,人皆避之。还有一位杂文家,针对官场上行贿受贿 的腐败问题,把“笑纳”这个常用词分解成四种情况,首先 是“笑而纳之”,其次是“笑而不纳”,再次是“不笑而 纳”,最后是“不纳不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贪官的无耻 行径和丑恶灵魂。上面的例子就是针对问题的两个方面,用 肯定否定或反义词的方式,加以变化组合,“一”剖为“四” 来推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也 使语言表达更有哲理。
• 借用名言警句,使说理深刻。名言警句,是历代人物对社会 人生思考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呈现,是人类经验的总结、理性 的升华、智慧的体现,是浓缩的精华。恰到好处地借用名言 警句,对文章的说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题西林 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 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 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 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不畏浮云遮望眼!’”(摘自网 上)文章结尾部分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作结,表达“摆脱 情感羁绊”的人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启发读者遐想。叙中析 理,情中透理。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 技法,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援引与主旨有关的,能彰显文 化功底和阅读积淀的事例,有目的地适当展开叙述,然后在 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往往能够出新、出巧,给读者以多 方面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