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试卷

遗传学试卷

1.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2.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3. 杂种优势:指两个基因型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某些数量性状上(如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优于双亲的中值,甚至优于亲本之一的现象。

4.母体影响:在多细胞生物中,受精卵一般在母体内发育,母体细胞核基因所控制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由此提供的营养物质影响到后代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母体影响。

5. 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的多倍体。

1. 玉米正常孢子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2n=20),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C )
A.10
B. 20
C. 30
D.80
2. 双单体的染色体数目为(D )
A.2n-1
B.2n-2
C.2n+2
D.2n-1-1
3.下面是四个不同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哪一个群体不是平衡的? ( D )
(A) 0.36A1A1:0.48A1A2:0.16A2A2
(B) 0.25A1A1:0.50 A1A2:0.25A2A2
(C) 0.04A1A1:0.32 A1A2:0.64 A2A2
(D) 0.09A1A1:0.49 A1A2:0.42 A2A2
4.广义遗传率等于(A )
A.V G/V F2
B. V E/V F2
C. V D/V F2
D. V A/V F2
5.在染色体上具有组成核仁的功能、被称为核仁组织中心的结构是(D )
A. 随体B.端粒C.主缢痕D.次缢痕
6.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发生在(A )
A.前期Ⅰ B.中期Ⅰ C.前期Ⅱ D.中期Ⅱ
7.下列单位性状中不属于数量性状的是(D )
A.玉米株高
B.水稻的千粒重
C.奶牛年产奶量
D.果蝇的眼色
8. 已知水稻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

有芒、抗病(AARR)小麦和无芒、感病(aarr)水稻杂交,如希望从F3选出10个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aaRR)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无芒、抗病(aaR-)的水稻多少株?(注:A、R二基因无连锁。

)(A )
A. 30株
B.60株
C.120株
D.90株
9.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10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B的配子所占比例为(A )
A.5%
B.10%
C.50%
D.90%
10.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杂合体的主要遗传效应:(D )
A.部分不育
B.半不育
C.位置效应
D. 假显性现象
1. 玉米(2n=20)胚细胞染色体数为10。

(×)
2. 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价体与二分体是同一概念。

(×)
3. 在细胞质遗传中,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是由核质互作所决定的;酵母菌的小菌落是受线粒体所决定的;
紫茉莉的花斑遗传是受叶绿体(质体)所决定的。

(√)
4. 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发生完全的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其邻近一点就不会发生交换。

(×)
5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杂合体具有半不育遗传效应(√)
6.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杂种AaBb自交,其后代表现型与该杂种不同的个体数占7/16。

(√)
7. 在一个大群体中,只要进行随机交配,那么该群体就可以达到平衡。

(×)
8. 植物中的多倍体比动物中的多倍体要多。

(√)
9. 倒位纯合体一般是完全正常的,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
10. 每种生物的连锁群的数目等于其单倍体染色体数。

(×)
11. 某种植物株高6cm与4cm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是5cm。

在F2群体中1/256为4cm,1/256为6cm的植株。

假设所包括的因子的作用都是相等的,累加的,且无显隐关系,那么这两个亲本有4对基因的差异。

(√)
12. 一个AaBbCc三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4代后,群体中的纯合体将占[1-(1/2)3]4。

(×)
13.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2、0.6、0.2,若没有其他因素
干扰,子5代A和a基因频率均为0.5。

(√)14. 某一大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各为0.78、0.04、0.18,群体内随机交配,下一代群体中
对应的基因型频率仍然保持不变。

(×)
15.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任何时期。

(√)
16.近亲交配的个体亲缘程度愈近,其近交系数愈大。

(√)
1.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有何区别?它们的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
两者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性状表现。

质量性状表现为不连续变异、彼此间存在明显的质的差异、可用文字描述、容易分组归
类、性状表现比较稳定;而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彼此间不存在明显的质的差异、只有数量上的轻微
差异、用数字描述,不容易分组归类、性状表现不稳定。

②遗传基础。

质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而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无明显的主效基
因。

③环境作用。

质量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基因与环境的互作较简单;而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并表现较复杂的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关系。

研究方法不同:质量性状可对后代群体进行表型类型分组(3:1或1:1),并对各组个体数比例进行分
析研究;数量性状不能完全采用质量性状的研究方法,而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各世代统计量及世
代间关系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

2. 鉴定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细胞学证据是什么?
答:根据杂合体减数分裂时偶线期或粗线期染色体联会的形式:
缺失:有瘤状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的缺少。

重复:有瘤状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的增多。

倒位:出现倒位圈或染色体中间配对,两端不配对。

易位:十字形,四体环或四体链等。

3.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又有那些?
遗传平衡平衡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它解释了繁殖如何影响群体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其主要内容为:
①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即群体处于平衡状态。

②在任何一个大的群体内,不论基因型频率如何,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达到平衡,以后每代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始终保持不变。

③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 p2,H=2pq,R=q2。

有许多因素影响遗传平衡,包括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等,也有两种以上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

根据题意可知:s基因位于三个基因的中间;
双交换值=(5+5)/(44+96+358+5+352+5+94+46)=0.01;
r和s之间的重组率=(94+96)/(44+96+358+5+352+5+94+46)+0.01=0.2;
s和w之间的重组率=(44+46)/(44+96+358+5+352+5+94+46)+0.01=0.1;
符合系数=0.01/(0.2×0.1)=0.5
答:FFff的配子比例为1FF:4Ff:1ff;则自交后代中敏感型:抗真菌表现型比为3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