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教材培训目的•1、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2、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及自我防护技能;•3、熟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法.一、事故案例“8.5”安全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15分,清水河4号仓库冒烟起火,最后逐渐蔓延引起爆炸,这起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8人,伤873人,其中重伤136人;烧毁、炸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和大量化学物品,直接经济损失约2.5亿元。
事故原因,是违反消防法规,擅自将丙类物品仓库当甲类仓库使用。
2.11事故2007年2月11日14时左右,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罗屋自然村11号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
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直接财产损失达968.15万元。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和责任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科学分析,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洋华高科技厂在生产过程中,违章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制造车间内8号印刷机西侧不锈钢台车周围的生产设备和电气线路产生火花,引起摆放在该台车的乙醇、洗网水挥发的可燃气体燃烧,而导致的一起特大火灾事故。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洋华高科技厂的厂房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该厂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发生后没有及时有效的开展事故应急救援。
二、危险化学品定义与分类•定义: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1类:爆炸品如:爆破用的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硝铵炸药、浆状火药、导火索、燃烧弹、催泪弹、黑人药、烟花爆竹等。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乙炔、环氧乙烷、氮气、氧气等。
•第3类:易燃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铈、铁合金、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冰片、萘、火柴、点火剂等。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氧化剂如:过氧化钠、高氯酸纳、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有机过氧化剂如:过氧化环已铜、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乙酰等。
•第6类:毒害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7类: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镭226、氯化铀、氧化铀、硝酸铀、硝酸钍、溴化镭、铈钠复盐、夜光粉、发光剂等。
•第8类:腐蚀品如:强酸、强碱、氢氟酸、溴、甲醛溶液、硫酸、冰醋酸等。
•三、易燃液体危险性•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液体具有以下危险特性:•易挥发性;易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毒害性。
•易燃性是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1.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2.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3.穿防静电工作服。
四、危险化学品常见的事故•1、火灾事故2、爆炸事故3、中毒和窒息事故4、灼伤、烧伤、冻伤事故•5、辐射6、环境污染五、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化学品的燃爆危害•火灾、爆炸事故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化工、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
其主要危害:•人员伤亡和中毒;•机械设备、装置的损坏等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化学品的健康危害•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腐蚀性、致癌性、致畸性、窒息性等特性,导致人员中毒的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表明,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危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占化学事故的49.9%。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在刺激、过敏、窒息、昏迷和麻醉、中毒、致癌、致畸、尘肺等。
•化学品的环境危害•对大气的危害,如对臭氧层的破坏、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和形成光化学烟雾等;•对土壤的危害,主要导致土壤酸化、碱化以及板结等;•对水体的污染。
六、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一)班前安全要求•1、接受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了解其危险特性及防范措施;•2、认真进行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的交底工作;•3、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完好;•4、不要穿化纤类衣服和鞋底带铁器的鞋:•5、使用危险化学品前,应检查化学包装或者容器有无破漏。
(二)班中安全要求•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2、危险化学品分装后的容器上应粘贴安全标签:•3、危险化学品容器应采用结实、材质不与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有盖的容器;•4、严禁使用危险化学品(如天那水、丙酮等)擦洗设备、地面:’•5、不能将危险化学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6、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如确实要动明火,要经过领导批准,并有专人监督,事先做好防范措施;•7、禁止将盛装危险化学品的空容器用于其它地方:•8、现场存量不宜超过当班用量:•9、使用时要注意密封,避热避光;•10、开启易燃易爆液体时,应当采用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避免产生火花;•1l、不得露天存放爆炸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等危险化学品;•12、严禁将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混放;•13、工作地点严禁进食或预备食物;•14、注意工作车间的通风换气;•15、不要随便进入与自己无关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16、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17、严禁随意倾倒废弃的危险化学品。
•(三)班后安全要求•1、整理整顿好现场,切断一切水、电、气动力源和燃气管道等;•2、禁止将工作中接触的危险化学品带出车间:•3、做好交接班记录;•4、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后要洗手。
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报警•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除了积极组织自救外,必须及时将事故向有关部门报告。
报警系统•报警内容•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紧急疏散•应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紧急疏散。
•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应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现场急救•1、将患者抬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2、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时要立即进行人工起搏;•3、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4、冻伤时,用40—42℃温水浸泡,然后轻柔按摩,但不要擦伤皮肤;•5、烧伤时,迅速脱去衣服,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的布覆盖创伤后,避免污染;不要弄破水泡;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食盐饮料;•6、处理完立即送医院救治。
泄漏处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容易发生中毒或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
因此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泄漏事故控制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和火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3、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火灾控制•员工和消防救护人员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灭火对策•扑救初期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八、职业病的防治•(1)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的原则;•(2)为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用品,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3)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注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4)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防护设施(排风、送风、除尘、降噪、采光等设施);•(5)生产车间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有机溶剂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6)健全安全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九、对本公司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内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