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制定时间:2011-05
课程代码: 040249 所属系部:工商外语系
学分:4.5 学时:60
制定人:谢盛良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等。

2)熟练掌握合格译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准则等。

3)熟练掌握笔译的几种基本技巧和方法。

4)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熟练而通顺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忠实于原文,速度为
每小时250-300词。

5)熟练掌握数字、专有名词、成语熟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6)熟练掌握商务、科技等各类文体句子、段落、篇章的基本笔译技巧和方法,具备良好的
双语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笔译材料的体裁,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能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基本差异,正确认识英汉语言的内容与结构逻辑次序的不
同,摆脱原文束缚,准确翻译。

3)善于参考利用各种词典、百科全书、网络等工具在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从事翻译活动。

4)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关注译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译员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

2)具备译员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基础笔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的技能性课程。

是翻译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汉笔译基本能力,初步胜任一般日常性笔译工作。

它以《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表达技巧》《英语阅读》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关联学习《商务笔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资格证书》《商务翻译单证》等课程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译等各种语言运用能力,熟悉商务、科技及外事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求,掌握基本的笔译理论和方法,能给客户提供一般书面笔译服务。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传授英汉笔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讲授和练习及各种文体翻译训练,使学生熟悉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翻译的基本技巧,熟悉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熟练运用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汉翻译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借助词典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进行一般水平的书面翻译,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商务、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笔译工作,并为进一步翻译学习做好准备,为毕业后从事商务涉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
笔译是各类涉外书面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笔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因此,《基础笔译》则是依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计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围绕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笔译方面的能力为中心,依托学校的翻译服务中心(可筹建),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英汉书面翻译的基本技能,强化不同语境下不同语篇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笔译水平,突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翻译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笔译过程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翻译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进行生产实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英汉笔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为项目载体设计,设计7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1:笔译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工作任务2:笔译基本技巧和方法;工作任务3:数字和倍数的翻译;工作任务4:专有名词和术语的翻译;工作任务5:成语、熟语的翻译;工作任务6:基础商务翻译;工作任务7:基础科技翻译。

通过筛选实用、常用、经典的成功笔译例句或案例,采用行动导向教案,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行规和惯例,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译理论和常用的笔译技巧,了解并熟悉笔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笔译的基础技能。

四、教学设计和学时分配
五、课程实施
1、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项目为导体,以笔译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和交互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同时,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翻译竞赛,参与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使课堂教学通过课外学习与实践得到延伸与拓展。

以多媒体和教学网络为媒介,培养学生使用翻译工具,特别是网络翻译资源的能力。

要求学生以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扩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建立通用口笔译词库,做好译前准备和译后总结。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笔译基础训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丰富学生的笔译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强调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修养方面得到整体发展。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初步掌握笔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提升。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依托学校的多媒体课室等,建议筹建“翻译服务中心”等基地,提供笔译校内实训场所。

借助商务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如与翻译公司合作),为学生营造生产性实训的前期准备。

联系相关的行业,鼓励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

六、课程考核标准
1、考核体系为“课程成绩=平时40%+笔译闭卷考试60%”。

2、平时成绩由考勤10%、课堂活动10%、课外作业20%三部分组成。

课堂活动即在学期进行中,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笔译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翻译技能的讨论、演示和实践练习,侧重考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及学习效果等。

课外作业即按照每个学习单元的要求,教师布置单元项目任务,学生课后操练,由任课老师课后批改评定成绩,课堂讨论式讲评。

3、笔译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内容主要以笔译技能考核为主,成绩由教师统一评定。

总之,考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衡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应该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式。

七、教材、参考资料
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所选用教材或参考资料应符合本课程标准以及项目设计,所以在笔译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特点,体现项目课程设计的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根据笔译能力训练的需要,将实践与笔译理论技巧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设计为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英汉笔译的乐趣。

每单元以工作任务的阐述作起点,引发学习的动力,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好坏检验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应涵盖笔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笔译例句丰富,题材新颖,覆盖面广泛,教材必须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1.崔美曼,新编实用英汉翻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郭著章、李庆生编著,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连淑能,英译汉翻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刘川,英汉汉英翻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湖南师大出版社,2004。

8.童地轴,实用英语笔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9.王振国、李艳琳主编,《新英汉翻译教程教程》(第一版),2008。

10.许成军,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1.赵起,英汉翻译学实用教程(高职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