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脏及肝病基础知识

肝脏及肝病基础知识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乙 型肝炎
慢性乙 型肝炎
肝硬化
携带者
携带者 1,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 但1年内连续随访三次以上,血清ALT、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 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进一步确 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 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3次随访以上,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脂肪肝的疾病过程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概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 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已成为常见肝病之一, 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 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 )、脂肪性肝纤 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有效防治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 患者预后。
目标1
病毒性肝炎概述
目标2
慢性乙型肝炎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病毒性肝炎 是由各种嗜肝病毒 引起,以肝脏炎症 和坏死为主要病变 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
流行病学:我国是 病毒性肝炎的高发 区。每年发生病毒 性肝炎病人约120 万,50%是甲型、 25%为乙型、5% 为丙型,10为戊 型。
免疫活动期
非活动性HBV携带期
这时HBeAg阴性,抗 人体免疫系统觉醒, -HBe阳性,HBV DNA阴性,血清转氨 机体开始识别并清 酶水平正常,肝脏组 除HBV。此期HBV DNA滴度仍然较高, 织学无明显炎症。 (部分患者残余HBV 血清转氨酶持续或 基因变异,编译后 间歇升高,肝组织 HBV再度活跃,表现 学有坏死炎症。 为HBeAg阴性乙型肝 炎)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工业毒物、药物、酒精
化学因素
内分泌代谢因素
糖尿病、高血脂症
营养因素
肥胖、饥饿
病因学
HCV/HDV感染、HIV、胰腺疾病
其他
Wilson病、半乳糖症
遗传因素
其中,肥胖、2型糖尿病、酗酒是当前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 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 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 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 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 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 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 有赖于肝穿活检。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 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细胞因子
活化
(自然杀伤细胞)
NK/NKT
HBV
产生大量γ干扰素
肝细胞 凋亡
清除HBV
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炎性坏死 肝纤维化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
免疫耐受期
对入侵的HBV不识别、 不攻击,“忍耐”、 “接受”了HBV。 这一时期HBV复制活 跃,血清HBsAg和 HBeAg阳性,HBV DNA滴度较高,但血 清转氨酶水平正常, 肝组织无明显异常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HBV感染发病机制: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病毒抗原,其本身不会直接造成肝细 胞损伤,而是机体对病毒抗原产生识别、激活攻击带有病毒的肝细胞造成免疫性肝损 伤。 T细胞识 别 辅助性T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 胞(识别) 特异T淋 巴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γ干扰素、肿瘤 坏死因子α)
慢性乙 型肝炎
肝硬化
携带者
急性乙型肝炎 指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全身乏力、肝区不 适、肝肿大等体征、检测血清ALT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抗HBc IgM高滴 度。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乙 型肝炎
慢性乙 型肝炎
肝硬化
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 HBeAg阴性: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脏组织学有炎症病变。 以上两种慢乙肝还可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金牌 银牌 铜牌
终极目标 彻底治愈—— HBsAg血清转换, 但对于大多数患者 来说,即使予以目 前最有效地药物治 疗,其转阴率也不 到5%。
e抗原血清转换 HBeAg消失、抗HBe出现
基本目标 HBeAg、HBV DNA转阴,ALT复 常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治疗发展史
IFN-α
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NAFLD的流行病学特点
危险因素 肥胖(4~6倍) 、2型糖尿病和 高脂血症被认为 是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的重要危 险因素。
患病率
在40-49岁之间发病 率最高。新近资料显 示男女发病率相差无 几。在不同国家中 NAFLD的发病率约 占10%~24%,肥胖 人群的发病率更高达 57.4%~74.0%。
传播 本病主要 通过血液、 母婴和性 接触进行 传播。
慢性乙型肝 炎是由HBV 引起的一种 肝脏疾病。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HBV的结构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DNA病毒科,完整的HBV是一个 只有鸡蛋百万分之一大小的颗粒,由外科和核心两部分组成。
蛋黄 蛋白 蛋皮 蛋壳
HBV DNA
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复制传染 的标志
正常肝脏B超检查声像图见: 1)肝脏大小:肝右叶斜径<1.3cm 2)形态:包膜光整、无特殊形变
3)实质:回声大小相似、辉度相近。光点细小暗淡、分布均匀
4)管道:门静脉、肝动脉、胆道等走向正常,血管清晰 5)门静脉内径<1.2~1.3cm。脾静脉内径<0.8cm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影像学诊断
Peg IFN-α 2a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FDA SFDA
1991 1992
1998.12 1998.12
2002.09 2005.03
2005.05 2005.05
2005.03 2005.11
2006 2006
1996 发现耐药
1998 RFLP InnoLipa
1998 体外耐药试验 2001 基因耐药 表型耐药
位置:肝脏位于人体右侧下 肋骨的后方,分左、右两叶。 重量:约1200~1500g 大小:左右径约25cm(长) 前后径约15cm(宽) 上下径约6cm (厚)
1
肝脏基础知识回顾
肝脏的解剖结构 临床医生眼中的肝脏——充
满血液的海绵!
肝的下面有一肝门,是肝动 脉、肝静脉、肝胆管以及淋 巴管、神经出入口。 肝脏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 流入肝脏的血液1/4来自肝动 脉,另外3/4来自肝静脉。
自然病程长达30~50年!其中每个阶段约为10~20年!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疾病转归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症状
黄疸 肝区疼痛 肝脾肿大
心血管病变(心肌炎)
主要症状
皮肤病变(皮疹)
消化道病变(胃炎、 胰腺炎、胆囊炎)
全身症状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乙 型肝炎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乙肝病毒血清 标志物检测
肝纤维化血清 检测
乙型肝炎的实 验室诊断
HBV DNA检测
肝功能检查
2
病毒性肝炎的医学知识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HBV-M),俗称“两对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轻度
中度
重度
B超检查肝脾无明 显异常
B超检查可见肝内 回声增粗,肝脏和 (或)脾脏轻度肿 大,肝内管道(主 要指肝静脉)走行 多清晰,门静脉和 脾静脉内竟无增宽
B超检查可见肝内 回升明显增粗,分 部不均匀;肝表面 欠光滑,边缘变钝 ;肝内管道走行欠 清晰或轻度狭窄、 扭曲;门静脉和脾 静脉内径增宽;脾 脏肿大;胆囊有时 可见“双层征
2006 耐药通路 耐药预测 线路图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目标1
脂肪肝概述
目标2
酒精性脂肪肝
目标3
非酒精性脂肪肝
3
脂肪性肝病医学知识
概念与分类
病理学概念(脂肪肝 ) 指肝内脂肪肝量超过 肝湿重的5%,或肝活 检30%以上肝细胞有 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 全肝。 根据脂滴大小,分为 大泡型和小泡型。
临床概念(脂肪性肝病) 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 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 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 征。 病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 肝、脂肪型肝炎、脂肪性 肝硬化 酒精肝、非酒精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