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机制
温州大学
2.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征
学习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学习由社会局部成员的重视提升到全面支
配社会成员生活的地位。
➢ 学习由阶段性转变为全程性。 ➢ 学习由自在性转化为自为性。 ➢ 学习由传承型为主转向创新型为主。 ➢ 学习主体由单一个体转向多元主体。
3.学习型社会的层次化和构成要件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有机的社会巨系
学习型家庭的典型特征是: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文化。 学习型家庭为其成员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广
阔的平台。家庭中每个Biblioteka 员都是学习者,家庭是学习的团队,学习
带给每个家庭最高的奖赏是“快乐”。
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每个成员找到自我。
总之,选择了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幸福与和谐, 选择了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成功的人生。因为学习是 和谐家庭的精神支撑,学习型家庭则是学习型社会的强 大基石。
其二,使教育培训处于政府和各行各业的中心工作 地位,从公务员到企事业从业者均能享有受教育培训的 权利和义务,保证每年有充足的教育培训时间;
其三,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明确地为学习服务的责任 和功能,完善并实施各类教育培训法规,指导、督促和 协调各种教育培训事业;
其四,培育全社会浓郁的学习氛围,形成激励组织 、个人学习的机制。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
2.发达国家人才能力建设的经验
《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的调查报 告,归纳综合了各行各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 ,提出为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就业人员需具 备五大能力、打好三大基础。
五大能力是: (1)资源统筹能力。 (2)善处人际关系同他人合作的能力。 (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4)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运作
人才培养机制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目录
人才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创建学习型社会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一、人才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1.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资源能力的竞争 现在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上
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的竞争,是人才资源能力的竞争。我国要在这场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 地,就必须切实地,有效地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 设。
美国阿灵顿公墓的硫磺岛铜像
3.中国人才能力建设的四个支点
加快培养和吸引高层次急需人才,以提高我国人才队
伍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 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 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
(2)学习型个人 培养学习型个人,有五个基本要点:
享受学习 学会学习 追求创新 自我超越 终身学习
(3)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建 设学习型家庭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 拓展家庭功能、提高生命质量的内在要求。学 习型家庭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生活质 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 起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 点。
(6)学习型政府
所谓学习型政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 创新、不断进步的政府,在其中,大家不断得 以突破自己的能力下限,培养全新、前瞻而系 统开阔的思维方式,持续提高政府整体的适应 能力和运作效率,创造民众向往的结果。学习 型政府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组织,是政治文明的 一种进步状态,是行政生态向高级化发展的重 要形式。
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产业间、地区间的人才分布,提高
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用好人才,关键是要有好的用人环境、氛围和机制。
二、创建学习型社会
1.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的主流趋势 “学习型社会”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
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 育发展委员会编著、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 里程碑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特别强调终身 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概念,把学习化社会作为 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和追求目标。
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 当今已有许多国家政府提出要把自己的国家建成 学习型社会。199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终 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 标之一。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构 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 型社会。”
(4)学习型社区
学习型社区的基本标志:
第一,社区形成了适合时代特点的社区学习文化和 学习意识。
第二,社区学习环境良好,软环境即学习文化、意 识和咨询良好;硬环境即学习设施比较完备。
第三,社区学习型组织普及,普通形成了学习型单 位、学习型家庭。绝大多数居民也成为学习型居民。
第四,社区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 第五,社区素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
统,它由多级层次和纵横贯通的网络所构成。 (1)学习型组织 (2)学习型个人 (3)学习型家庭 (4)学习型社区 (5)学习型城市 (6)学习型政府
(1)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有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5)学习型城市
所谓学习型城市,是一个城市形成的以 “共同意愿”为基础,全体市民学习、团队 学习、组织学习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工作学习化和学习 工作化。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其一,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教育的投入,发展各类文 化教育事业,建成比较健全的全民学习的基础设施;
的能力。 (5)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
力。
三大基础是:
(1)能力基础,即有较高的读、写、算、 听、说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数 学运算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
(2)思维基础,即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 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想象能力,学习 能力和推理能力。
(3)素质基础,即有责任心和自尊心,善 交际,能自律,为人诚实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