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与失语症研究

语言学与失语症研究

语言学与失语症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 崔 刚 提要:语言学与失语症研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失语症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理论支持,语言学不仅为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描述、分析以及理论的建立提供基本术语和理论基础,而且还被应用在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过程中。

另一方面,失语症研究也可以促进语言学的发展,因为失语症研究既为语言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验证基础,也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性质及其对促进语言学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失语症研究、语言学1.引言失语症是指由于大脑损伤所造成的语言障碍。

失语症的科学研究从B roca(1861)开始,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分析失语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各种语言障碍是研究大脑和语言关系的重要途径。

神经语言学(N eu2 ro lingu istics)是一门介于神经学和语言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旨在研究语言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它以语言病理学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失语症患者言语活动的观察与分析所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理解与阐释人类语言与言语的神经基础,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制和过程的性质”(B lum stein,1990)。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充分体现了语言学和失语症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性质以及神经语言学对于推动语言学发展的作用。

2.语言学在失语症研究中的作用 在失语症研究的早期,从事失语症研究的主要是一些神经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并没有给予语言学理论以充分的重视,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于失语症研究的影响也不明显。

H atfiled(1972)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她在“向语言学求助”一文中指出,失语症研究者主要把失语症看作神经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主要阅读神经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文献,然而语言学理论要比其它学科的理论更有助于失语症研究者加深对失语症本质的认识。

H atfiled把心理学和语言学对于语言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系统,而心理学家则把语言看作是分散语言现象的集合体。

她还对Jakob son (1971)的失语症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的恢复过程是与Jakob2 son关于失语症研究的成果是一致的,同时,她身体力行运用语言学理论描述了两例具有词汇和句法障碍,而无语音障碍的失语症患者,并采用Jakob son的失语症分类方法分别把两例失语症患者划分为词性变化缺失性失语(p aradigm atic)和句法缺失性失语(syn2 tagm atic)。

她指出:“现在的医生绞尽脑汁也无法超越事物的表象,他们也深深地感觉到需要一种内在的完整理论为基础。

对这两位病例的研究再一次暴露出缺乏理论基础的问・12・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年第1期(总第113期)题。

现在看来,这一理论基础很可能就在语言学那里......”(P.59)。

这篇文章引起了失语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起了许多人对语言学理论的兴趣。

而且从六十年代末开始,失语症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神经学与心理学分析发展到对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系统分析。

随着失语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单纯以神经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失语症研究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借助于语言学理论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例如,Jones and W epm an,1967;Sp reen and W achal,1973)。

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参与到失语症的研究之中(例如, L ee,1971;M yerson and Goodglass,1972),语言学理论对于失语症研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语言学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失语症研究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但是概括起来说,语言学对失语症研究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语言学理论为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分析以及理论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术语。

B roca在1865年发表的“通过对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看言语产生的部位”被认为是第一篇科学地研究失语症的论文。

E ling (1994)指出:“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很难找到类似‘语法’和‘词汇构成’之类的语言学术语。

”但是,今天的失语症研究论文却不同,在任何一篇论文中,语言学术语随处可见。

而且,现在有关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的分析与描述,绝大多数都是按照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进行的。

正如L esser和M ilroy(1993)所说:“即使是最为直接的失语症描述与分析也都有其内在的语言学理论作基础”(P.33)。

自七十年代以来,各种语言学流派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失语症的研究之中,有关的术语也随之出现在失语症研究的文献中。

在近二十几年中,对失语症研究影响最大的尚属Chom sky的语言学理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有关的争论,1许多失语症研究者以此为基础对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进行分析与解释(例如,Cap lan,1987;H ildeb randt,et al.1987; L esser,1989)。

B yng和B lack(1989)根据Chom sky的语言学理论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进行了分析,他们把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等句法结构作为内在的概念和语义结构的体现,描述了患者语言中的谓语2主项(p redicate—argum en t)结构,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中这一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内在语义结构和句法体现之间的关系。

M cEn tee和Kennedy(1995)则根据Chom sky的管辖-约束理论分析了一例具有严重语法缺失症状的失语症患者口语语言,结果表明,患者的语言能力中仍保留着区分明确的词汇范畴,而且患者的语言中没有违反词汇顺序的现象,但是患者的语言多为独词句,患者不能正确地使用限定词和单词的屈折变化,这说明患者难以进行词形2句法表达(m o rp ho syn tactic rep resen tati on s)。

因此,作者认为该患者语法缺失现象是由于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能力的缺陷造成的。

另外,H 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也对失语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W ells(1985)根据H 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详细地分析了失语症患者语言中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具体体现以及谈话的进展和参与者所完成的具体言语行为。

而且在W ells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Grundw ell和Jam es(1989)专门写了一本专著,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了更为详尽系统的分析。

2.语言学理论为失语症研究提供了对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进行描述的框架。

语言学理论把语言划分为语音、音位、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层次,失语症研究者可以按照理论语言学提供的这一框架对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描述。

实际上现在的绝大多数失语症研究都是这样做的。

在对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描述的初期,人们主・22・要针对患者语言中的形类词和语法词进行描述(Jones and W epm an,1967;Sp reen and W achal,1973)。

接着,失语症研究者又把转换生成语法用于描述患者语言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M yerson and Goodglass, 1972),后来,各种语言学理论都被应用到失语症的研究之中,用于描述患者的句法障碍。

在这种描述中,Q u irk的语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Q u irk的语法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现在他的关于语言的句法结构的基本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描述过程之中。

例如,以Q u irk等人(1972)的英语语法为基础,C rystal等人(1976)设计了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评估、恢复与筛选程序”(LA R SP),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为医生和失语症患者提供一套描述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工具,但是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它主要被用来描述失语症患者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语言障碍(Boone&P lan te, 1993)。

D avis(1993)把LA R SP看作对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进行语言学描述的最典型的代表。

另外,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心理语言学的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失语症患者语言加工过程模式的建立与评估之中。

例如,Cap lan (1993)利用心理语言学关于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过程的理论,详细地描述了失语症患者在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的过程中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层次上的语言障碍。

近年来,语用学理论又被广泛应用到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的描述与分析之中。

2例如,L esser和M ilroy(1993)运用L evin son(1983)的语用学理论和Grice(1975)的合作原则描述了失语症患者在指示语使用、会话结构、语篇连贯和角色转换等方面的障碍。

3.语言学理论通过加深失语症研究者对于语言的认识,已被应用在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过程之中。

失语症的研究既属于神经学和心理学的问题,也是语言学的问题。

要真正地理解失语症的性质,对失语症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又要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语言功能,单靠神经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言学理论认识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尤其是在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方面,语言学理论则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失语症患者生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高素荣,1993)。

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地使用语言这一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手段,生活质量的提高将难以保证,所以,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已成为近年来失语症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之一。

3L esser和M ilroy(1993,P.32)指出,在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人们将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对于语言的本质、功能和结构的认识运用进来,语言学使得失语症研究者对失语症的性质具有三个方面的认识:(1)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是一种具有内在的规律的现象,各种类型的失语症患者在语言使用中所犯错误的类型都是系统的;(2)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显示出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这种共性是有生物学基础的;(3)失语症患者的语言与正常人的语言在结构上仍然是一致的。

人们在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D avis和W ilcox(1985),Penn(1985,1988)等人提出并设计了“发展失语症患者交际能力”(PA CE)程序,该程序以H 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现代交际教学法,系统地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训练,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D avis和W ilcox(1985)认为在失语症患者交际能力的恢复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医生与患者要交流新的信息;(2)医生与患者要相互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平等地参与交际活动;(3)患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交际的方式;(4)医生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反馈要尽量使・32・患者能够成功地传递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