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3.2.2制取氧气第二课时高锰酸钾制氧气工业制氧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料是( )A .双氧水B .水C .空气D .氯酸钾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 .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D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H 2+O 2点燃2H 2OB .Zn+H 2SO 4=ZnSO 4+H 2↑C .2KClO 3 2MnO Δ2KCl+3O 2↑D .KOH+HCl =KCl+H 2O4.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 .KMnO 4B .KClO 3C .KClD .H 2O 2 5.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收集一瓶氧气,观察颜色B .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C .闻气味来区分白酒和白醋D .用10毫升量筒量取5.56mL 的水 6.如图是实验室A 制备、B 收集、C 验满、D 验证性质的对应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C.D.7.在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固定装置时,先放酒精灯,后固定试管B.先装入高锰酸钾,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加热时,先对准药品集中加热,后移动酒精灯加热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火焰,后将导管移出水面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该项操作是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B.氢气+氧气点燃水C.氧化汞加热汞+氧气D.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10.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作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集中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11.有关制取氧气的过程操作需要改进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取氧气C.收集氧气D.检验氧气1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前,先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再倒立在水槽中B.实验开始时,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先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该项操作是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14.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用高锰酸钾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打破试管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导管C.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15.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⑥B.③⑤④②①⑥C.⑤③④②⑥①D.③⑤②④⑥①16.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B.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C.装置Ⅱ、Ⅳ组合可制取氧气D.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17.实验室制取O2的有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制取C.收集D.检验18.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催化剂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都生成氧化物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关量变化的是()A.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固体剩余物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一定量的双氧水制氧气时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双氧水制氧气时氧气质量与双氧水用量的关系二、实验题2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是为了_____。
(3)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微向_____(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_____。
(4)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口有_____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_____(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
(5)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_____。
参考答案1.C【详解】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液态氧与液态氮的沸点的不同加以分离的。
故选C 。
2.B【详解】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错误,符合题意;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3.C【解析】【详解】A 、2222H +O 2H O 点燃,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 、Zn+H 2SO 4=ZnSO 4+H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 、322MnO 2KCl Δ2KClO +3O ,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 、KOH+HCl =K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C【详解】A.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 能;B.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B能;C.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C不能;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物水和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能。
故选C。
【点睛】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必须用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制取氧气。
5.D【解析】试题分析:A、可以通过观察得出氧气的颜色,正确,B、高锰酸钾是暗紫色,而氯酸钾是白色,故可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正确,C、白酒有特俗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D、量筒的精确值是0.1mL,故数据不合理,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量筒的使用6.A【详解】A、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导气管应伸到底部,不符合题意;C、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详解】A、固定装置时,应该从下而上,先放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A正确;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高锰酸钾,故B不正确;C、加热时,先移动酒精灯加热,后对准药品集中加热,故C不正确;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火焰,故D不正确。
故选A。
8.B【详解】A、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C、加热高锰酸钾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D、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涤,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由以上分析可知,目的不同的是B选项。
故选B。
9.C【详解】A、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点燃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加热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B【详解】A.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加入药品后,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再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集中加热,故错误;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正确;D.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正确。
故选B。
11.B【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且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故B不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D、氧气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瓶中,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故D正确。
故选B。
12.B【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所以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