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学习题集

水文地质学习题集

选择题1. 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由粗颗粒和细颗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的乘积。

a.小于b.大于c.等于2. 在相同的一块土样上测得的孔隙度通常()其孔隙比。

a.小于b.大于c.等于3. 大气压力的升高有时可以引起承压含水层钻井或测压孔中水位()a.升高b.降低c.不变4. 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动时,通常是从()的地方运动。

a. 水力梯度大的地方向水力梯度小b. 地形坡度大的地方向地形坡度小c. 地形高的地方向地形低5. 决定地下水流动方向的是()a.压力的大小b.位置的高低c.水头的大小6. 地下水按()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a.埋藏条件b.含水介质类型c.化学成分的形成7. 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地下水的渗透速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8. 有入渗补给时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可以看作()。

a.流面b.等水头面c.既非a也非b9. 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

a.升高b.不变c.降低10. 同一时刻在潜水井流中的观测孔测得的平均水位降深值总是()该处潜水面的降深值。

a.大于b.等于c.小于11. 在无限含水层中,当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相同时,开采同样多的水在承压含水层中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体积()在潜水含水层中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体积。

a.大于b.等于c.小于12. 包气带岩层的渗透系数随包气带含水量的降低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13. 土层饱水带渗透系数K值一般()相同土层包气带中的渗透系数K值。

a.等于b. 大于c.小于14. 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阳离子组分通常以()为主。

a. Na+b. Mg2+c. Ca2+15. 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称为()。

a.侵蚀性二氧化碳b.平衡二氧化碳c.游离二氧化碳16. 用同位素()可以研究地下水的起源。

a.氚和14Cb.氘和18Oc. 34S和36Cl17. 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的增加而()。

a.增强b.不变c.减弱18. 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剖面而有所变化。

一般说来,在山前洪冲积扇,河流()地下水。

a.补给b.排泄c.既非a也非b19. 当潜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时,用直线分割法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得的地下水泄流量将()。

a.偏小b.偏大c.不偏小也不偏大20. 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以认为泉流量()地下水的补给量。

a.小于b.大于c.等于21. 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a.大于b.小于c.等于22. 在设计重大工程的排水设施时,应根据多年水位动态资料,考虑()地下水位时排水能力能否满足排水要求。

a.最高b.最低c.平均23. 灰岩地区的峰林平原,是岩溶作用()的产物。

a.早期b.中期c.晚期24. 在同一厚层灰岩断面上分布有高程不同的几层干溶洞,通常位置高的溶洞的形成时间()位置低的溶洞的形成时间。

a.晚于b.早于c.相同于25. 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的多寡。

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量26. 用一个泉作为供水水源时,供水能力取决于泉的()流量。

a.最大b.最小c.平均27. 矿坑充水水源以地下水的()为主时,则矿坑涌水量充沛、不易疏干。

a.补给量b.储存量c.允许开采量28. 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之一是可以防止()。

a.地下水污染b.地面塌陷c.海水入侵29. 在松散岩层中打供水井,常在井内滤水管外围回填砾石,要求回填砾石的渗透性()岩层的渗透性。

a.小于b.大于c.等于30. 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常把()称为暂时硬度。

a.碳酸盐硬度b.非碳酸盐硬度c.既非a也非b填空题例题1:岩石的给水度通常(小)于它的空隙度。

例题2:岩石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地下水的(运动通道)。

例题3:对于均质的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大小不仅受岩性的影响,而且还与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有关。

1. 岩石的孔隙度值通常在0~1之间,而岩石的孔隙比的数值则在0~()之间。

2. 由大、小颗粒组成的松散岩石,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细小颗粒所充填,所以,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颗粒的直径。

3. 对于均质的松散岩石,给水度的大小除了受岩性的影响外,还与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以及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有关。

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时,给水度偏();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给水度偏()。

4. 某种岩层的渗透性比较低,从供水的角度,它可能被看作()水层,而从水库渗漏的角度,由于水库的周界长,渗漏时间长,此类岩层的渗漏水量不能忽视,这时又必须将它视为()水层。

5. 分布于两个不同地区的含水层,它们的岩性、孔隙度及岩石颗粒结构排列方式完全一样,它们的渗透系数()。

6. 当含水层中存在强渗透性透镜体时,流线将向其();存在弱渗透性透镜体时,流线将()。

7. 直线补给边界附近的抽水井,当抽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还没有扩展到边界时,地下水流为()流;当水位降落漏斗扩展到边界时,水流趋于()流。

8. 地下沉积卤水的γNa/γCl值通常小于0.85,而溶盐卤水的γNa/γCl值()。

9. 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因此,颗粒()的土,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也大。

10. 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沿着河流纵断面而有所变化。

一般说来,在山区,河流()地下水,在山前,河流()地下水。

11. 河水位变化引起潜水位变化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给水度愈(),则波及范围愈远。

12. 河渠引渗时,同一时刻不同断面的渗流量();渗流量随着远离河渠而()。

13. 在岩溶含水介质中,广泛分布的细小孔隙与裂隙,导水性差而总的体积大,是主要的();大的岩溶管道与开阔的溶蚀裂隙构成主要的()。

14. 作为供水水源的含水系统,必须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

其中,()资源可以保持供水的长期持续。

15.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16. 在傍河水源地的地下水勘探和开采中,为了查明地下水与河流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动态观测线宜()于河流的岸边线布置;为了充分夺取河水的渗入补给,开采井宜()于河流的岸边线布置。

17.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需要计算的地下水量有补给量、储存量和()量。

18. 主要充水岩层的()性质是决定矿坑充水条件的根本因素,是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主要依据。

19. 同位素方法获取水文地质信息的主要依据是稳定同位素(氘和18O)和放射性同位素(氚和14C)对水起着()作用和计时作用。

20. 在一般的地下水中,Na+含量总是()于K+含量,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则水样分析结果值得怀疑。

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以分为()。

22. 潜水含水层接受补给时,主要表现为其()将();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主要表现为其()将()。

23. 潜水面起伏,大体上与地形起伏一致,但常较地形起伏缓和。

潜水面的陡缓有时也能反映潜水含水层()和()的变化。

24.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岩层的()和()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和()的关系划分的。

25. 在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地下水必定沿着水头变化最大的方向运动,因此,()和()构成下次网格。

26. 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个定值,而包气带的压力水头则是()的函数。

27. 在径流条件好、水交替迅速的地区,溶滤作用发育,常形成()的地下水。

28. 河流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地下水位变幅(),发生变化的时间()。

29. 含水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它的滞蓄水量的能力,这与()和()有关。

30. 作为资源,地下水主要用于供水,而对供水水源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能够持续而稳定地供应某一数量的水。

这就要求地下水含水系统能够获得(),并在含水系统中()。

名词解释循环:水文循环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水文循环1. 水文2.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L/s·km2)3.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4.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孔隙率((度):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5. 孔隙率6. 有效孔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不包括结合水占据的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7. 孔隙比:某一体积岩石内孔隙的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的比值。

8.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9. 线裂隙率:与裂隙走向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的比例。

10. 面裂隙率: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面积所占的比例。

11. 岩溶率:溶穴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2.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13.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14.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5.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16. 单位涌水量:井孔内水位每下降一米时的涌水量。

17. 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地下水面。

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18.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

19. 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弱含((透)水层:是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

20. 弱含21. 隔水层:是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2. 蓄水构造:由含水层和隔水层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能够积蓄地下水的地质构造。

23.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24.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25. 上层滞水:包气带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26. 水力梯度:沿等水头面(线)法线方向(水头降低的方向)的水头变化率。

27. 渗透系数:当水力梯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透流速度。

28. 储水系数:含水层水头下降或上升单位高度时,从单位水平面积和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释放或储存水的体积。

它是个无量纲的参数。

29. 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

30. 各向异性: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31. 越流:在含水层组中对某一含水层进行抽水时,当抽水层的顶底板岩层或其中之一为半透水层,相邻含水层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通过半透水层渗透而进入抽水层的现象。

在天然条件下,上、下含水层之间夹有半透水层,在水头差作用下,高水头含水层的水通过半透水层渗透而进入水头低的含水层的现象也是越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