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用
a1、a2——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 数值 (µm);参数为Ra时,参数值前不 注符号;参数Rz时,参数值前必须注 出相应的参数符号 b——加工方法、镀覆、涂覆、表面 处理或其他说明等 c——取样长度(mm)或波纹度(μ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标注位置 e——加工余量(mm) 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廓支 承长度率(%)
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4.2.1 与评定参数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1.取样长度l(sampling length)——指用于判别具有表面 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量取。
规定和选取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削弱表面波纹 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2.评定长度ln(evaluation length)——指评定轮廓所必 须的一段长度,它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 ln=5l
4.3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3.1 评定参数的选用
1.高度评定参数的选用
高度参数Ra、Rz中任选一个,但在常用值范围内(Ra为 0.025~6.3μm),国标推荐优先选用Ra。 对应力集中而导致疲劳破坏较敏感的表面,可在选取Ra同 时选取Rz参数,达到控制轮廓的最大高度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
2.附加评定参数的选用
4.2.2 评定参数 为了完善地评定零件表面实际轮廓的粗糙程度,需要从 不同方向规定适当的参数。 高度特征参数、间距特征参数、形状特征参数 1.高度特征参数——沿着垂直于评定基准线的方向计量。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l |y(x)| dx Ra= 1 ∫ 0 l
取样长度2.5mm
加工方法(铣削)
总加工余量(5mm)
附加标注示例
表面加工纹理方向
部分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说
明
(1)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 数少于总数的16%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 下限值;
代号 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上限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 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Ra的下限 值为1.6μm
i= 1
3.形状特征参数——用轮廓支承长度率tp表示。 轮廓支承长度率tp——在取样长度内,一平行于中线与轮 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bi之和与取样长度之比。 n 1 tp= ∑ b i l i= 1
与高度特性有关的参数(Ra,Rz)是标准规定必须标注 的参数,故称为基本评定参数。间距特性参数(Sm,S)与 形状特征参数(tp)称为附加参数,只有零件表面有特殊使 用要求时才选用。
4.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GB/T 131—93规定了零件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 在图样上的注法。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应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4.4.1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Nhomakorabea2H
H=1.4倍的字高
若仅表示需要加工(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 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12.5
未注表面粗糙度应在图纸的右上 角注出
2 3.
12.5
其余
2 锪平
6.3
地位狭小或不便标注时,符号、 代号可以引出标注
3. 2
0.8
6.3
1.6
抛光
同一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的注法
3.2
3.2
连续表面粗糙度注法
齿轮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注法
改正如图所示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中的错误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3)对抗腐蚀性的影响 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物质存积在表面的微观凹谷 处,并渗入到金属内部,致使腐蚀加剧。
(4)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凹痕就越深,当零件承受交变载荷 时,对应力集中就越敏感,使疲劳强度降低,导致零件表 面产生裂纹而损坏。
(5)对接触刚度的影响 接触刚度影响零件的工作精度和抗振性。这是由于表 面粗糙度使表面间只有一部分面积接触。一般情况下,实 际接触面积只有公称接触面积的百分之几。因此,表面越 粗糙受力后局部变形越大,接触刚度也越低。 (6)对结合面密封性的影响 粗糙的表面结合时,两表面只在局部点上接触,中间 有缝隙,影响密封性。因此,降低表面粗糙度,可提高其 密封性。
4.1 概 述
1.表面粗糙度(roughness)——指零件加工表面所具有 的较小间距和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分离时金属断裂、切削层残留 面积、刀瘤脱落、鳞刺、受力所产生的金属塑性变形以及 工艺系统高频振动等原因。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为微观不 平度。 表面不平度按表面轮廓误差曲线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 间的距离(波距)λ 的大小划分为三类:
3.基准线——用于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给定的线。
(1)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简称中线 mean line)——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在取样长度内使轮 廓上各点的轮廓偏距y的平方和为最小。
∫0 y dx=min
l
2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内,将实际轮 廓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的基 准线。 F1+F2+…Fn=S1+S2+…+Sm
3.2 1.6
3.2max
3.2max
Rz3.2max Rz1.6min
(2)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 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中的标注方法
零件的每一个表面都应该有粗糙度要求,并且应在图样 上用代(符)号标注出来。 零件图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是指该表面完工 后的要求。 3.2
附加评定参数一般情况下不作为独立的参数选用。
只有零件的表面有特殊使用要求时,仅用高度特征参数 不能满足零件表面的功能 要求,才在选用了高度参数的基础 上,附加选用间距特征参数和形状特征参数。 一般情况下,对密封性、光亮度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应 选用附加参数Sm或S。 为了使汽车外壳薄钢板具有较好的喷涂结合性和光洁美 观的外形,规定其高度特征参数Ra(0.9~1.3μm),还应控 制间距特征参数S(0.13~0.23mm) 对耐磨性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应选用附加参数tp。
2.针描法——用电动轮廓仪测量
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是利用触针直接在被测表面上轻轻划过,从 而测出Ra值,测量值的范围一般为8~0.02μm。
性能比较完善的电动轮廓仪可以测量Ra 、Rz、Ry、Sm、S、tp各 参数。
3.光切法——用光切显微镜测量
光切显微镜又称双管显微镜。它可以测量Rz、Ry,以及规则表 面(车、铣、刨等)的Sm和S。测量的范围一般为0.5~60µm。
2.间距特征参数——沿着评定基准线的方向测量的, 反映表面加工痕迹细密程度。 (1)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在取样长度内,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间距的平均值。 n Sm= 1 n ∑ Smi
i= 1
(2)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 n 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1 S= n ∑ Si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 明
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 糙度要求
4.4.2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的标注 在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基础上,注出表面粗糙度数值及其 有关的规定项目后就形成了表面粗糙度的代号。表面粗糙度 数值及其有关的规定在符号中注写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H
表面粗糙度基本符号
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符号 意义及说明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 或有关说明(例如:表面处理、局部热处理状况等)时,仅适用 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 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 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C×45
3.2
表面粗糙度符号、 代号一般注在可见轮 廓线、尺寸界线、引 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 上。符号的尖端必须 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0.4
1.6
6 1.
12.5
1
5 2.
3.2
12
.5
30°
3.2
表面粗糙 度代号中数值 方向应与尺寸 数值方向一致
3.2
3.
2
12.5
3.2
30° 12
.5
3.2
12
.5
代号
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最大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度,Ra的最大值为3.2μ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度,Ra的最大值为3.2μ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度,Rz的最大值为3.2μm,Rz的最小值 为1.6μm
3.2
3.2max
3.2
3.2
S1—波峰 S2—波谷 如果被测表面粗糙不平,光带就弯曲。设表面微观不平度的高度为h, 则光带弯曲高度为S1S2=h /cos45o;而从目镜中看到的光带弯曲高度 S1”S2”=Kh/ cos45o(式中K为观测管的放大倍数)
表面粗糙度
4.1 4.2 4.3 4.4 4.5 概述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及其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表面粗糙度的的评定标准和参数。
(3)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4)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 影响,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和参数,以及在图纸上 的标注方式。学会按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选择表面粗糙度 值,并会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