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5.失业的种类6.失业的原因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单项选择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
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
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c.是没有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的失业率。
1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5.如果某人由于冶金行业不景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6.如果某人大学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属于( A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17.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B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18.奥肯法则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
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 B )。
a.始终不变; 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 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 d.以上均不正确。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20.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A )。
a.只存在于短期; b.只存在于长期;c.在短期与长期均存在; d.在长与短期均不存在。
21.认为在短期与长期都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 D )。
a.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2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是( A )。
a.适应性预期强调过去信息,理性预期强调现在信息;b.理性预期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c.适应性预期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存陈旧,应被淘汰;d.适应性预期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
23.理想预期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C )。
a.可以以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得失业率;b.短期内可以降低失业率,长期却不行;c.通过政府的欺骗性行为,可以换得低失业率;d.必须维持自然失业率,否则会出现滞涨。
24.根据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实际国内总产值增加意味着( A )。
a.长期总供给增加; b.总需求增加;c.物价水平将上升; d.经济将超过其总供给。
2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C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失业导致通货膨胀;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26.“滞胀”指的是以下何种情况?( A )。
a.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与低失业率并存;c.下降的通货膨胀与上升的失业率并存;d.低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
27.“滞胀”理论不符合下列谁的观点?( B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学派28.如果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则在经济衰退中当对劳动的需求减少时,我们将观察到( D )。
a.较高的就业量和较低的工资; b.较高的就业量而工资并没有提高;c.就业量和工资均没有变化; d.较低的就业量而工资并没有降低。
二、多项选择1.按照物价上涨的幅度,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ABC )。
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c、超级的通货膨胀;d、平衡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 ABC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进;c.经济结构变动; d.失业率提高。
3.如果工资具有完全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自愿失业人数不随工资水平变动而变动; b.劳动需求降低,则自愿失业增加;c.只要自愿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 d.劳动市场是出清的。
4.下列哪些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ABCD )。
a.指数化政策; b.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c.收入政策; d.扩大总供给。
5.通货膨胀的收益者有(BD )。
a.工资收入者; b.利润收入者;c.债权人; d.债务人。
6.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是( ABCD )。
a.税收; b.工资价格管制;c.工资价格指导; d.道德规劝。
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C )。
a.投资需求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c.政府支出增加; d.政府收入增加。
8.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AC )。
a.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 b.货币需求过大;c.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 d.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
9.采用“冷火鸡式”治理通货膨胀与渐进式的治理有和不同?( AC )a.时间较短; b.时间较长;c.失业率较大; d.失业率较小。
10.治理通货膨胀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 ACBD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人力政策; d.收入政策。
三、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 3.消费者价格指数; 4.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6.结构性通货膨胀;7.收入政策; 8.通货膨胀税;9.失业; 10.失业率; 11.充分就业; 12.自然失业率; 13.摩擦性失业;14.结构性失业; 15.周期性失业; 16.紧缩性缺口; 17.奥肯定律;18.菲利普斯曲线;四、判断题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T )2、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T )3、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F )4、结构性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F )5、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
( F )6、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T )7、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
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 F8、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
( F )9、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10、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
()11、凯恩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看法,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是一致的。
()12、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所以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原因之一是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低实际工资和提高利润率,从而使厂商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导致失业率下降。
()1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1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15、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两者的差额,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两者之间的差额。
()16、能够“自我实现”、持续存在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成为惯性通货膨胀。
()17、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贷币的过量发行。
()18、如果通货膨胀是人们预料之中的,就不会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
()19、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20、价格调整方程表明,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呈同方向变动,并且也受来自需求压力的正向影响。
()2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围绕非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22、如果以经济衰退程度来衡量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则渐进主义式的方法的代价要比激进主义的方法的代价小。
()五、辨析题1.物价上涨即为通货膨胀。
2.对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银行贷款利率将会降低。
3.工资和利润的大幅度上升是导致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
5.通货膨胀使政府占有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
6.如果工资率的提高小于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那么,这种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7.通货膨胀有利于工资领取者,不利于利润获得者。
8.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9.对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收入政策来解决。
10.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11.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