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实用型)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信: 确实、实在 语: 谈到、说起。 或: 有时
20
赤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 城: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用的手法?
夸张\对比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超21 过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33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被花迷住 暝:天色昏暗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策扶老已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感鸟情倦:飞而知还。 景翳流翳连以忘将返入, 抚孤松而盘桓。
34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1
梦游天姥唐源自吟 留李 白别
2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 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 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景点 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 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 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 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 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 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3
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 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 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 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 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 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 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 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 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 恋。
28
29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为何谈到谢公?
30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1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倚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2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7
☆理清思路
①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 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 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
☆理清思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9
☆理清思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10
☆理清思路
5
读准字音
yínɡ
mǔ shàn lù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zhuó
jī yǐ dàn
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
fēi hōnɡ luán
jì
石扉 訇然 鸾
魂悸
jiē jué
长嗟 觉时
6
☆理清思路
自读课文,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山上 叠岩 岩泉
雄 奇
流连 忘返
36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湖月 (镜湖)
魂飞剡溪
渌水 (剡溪)
清猿啼
夸张
凄清幽静 心驰神往
梦游之景 (一)
云梯 :青云 海日:半壁见
夸张、比喻
著屐登山
天鸡:空中闻 叠岩:万转不定 壮美雄奇 流连忘返
4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 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 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 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11
☆理清思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2
☆理清思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3
☆理清思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
写作思路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感情: 心驰神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因:依据 飞:像飞一样 尚:还
26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湖月(镜湖)
魂飞剡溪
渌水 (剡溪)
凄清幽静
清猿啼
夸张
梦游之景 (一)
心驰神往
27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夸张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殷:动词,震响。“殷岩泉”为主谓倒置句, 即“岩泉殷”。
栗: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35
内 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 思想 手法 情感
魂飞
剡溪
梦 游
山脚
湖月 渌水 清猿
凄清 幽静
心驰 神往
夸张
之 着屐 云梯 花石 壮
景 登山 海日 天鸡 美
梦游之由
向天横
天姥可睹
拔五岳 掩赤城
对比、夸张、衬托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24
意境赏析
在赏析中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 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 描写了哪些意象? ★ 意境有何特点? ★ 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5
由现实转入梦境 点明了“梦游” (浪漫之笔)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15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写天姥山为何从瀛洲说起?
16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 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17
天姥拨云尖
18
19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瀛 洲 —虚
陪衬
天姥山 —实
对比 夸张 衬托
意境(天姥): 峻拔雄伟
横:遮断
拔:超过
感情:
东南:向东南。名→状。
热情向往
22
内 容
事件
意境特点
瀛洲 梦 难求
烟涛微茫
游
向天横
之 天姥 拔五岳
由 可睹 掩赤城
峻 拔 雄
倾天台 伟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热
情
对比
向
夸张
往
衬托
23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瀛洲难求 烟涛微茫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