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
1. (2分)目前,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是()
A . 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B . 控制人口,降低出生率
C . 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D . 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2. (2分)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人口迅速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B . 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C . 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 .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 (2分)下列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A . 计划生育
B . 人口膨胀
C . 随意开发资源
D . 限制人口的增长
4. (2分)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
A . 资源有限
B . 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 . 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 . A和B
5. (2分)从1981年到1998年,我省城区绿化覆盖率从6%提高到27.2%。
以下说法中最确切的是()
A . 绿化覆盖率的提高,说明浙江的人口在减少
B . 绿化覆盖率提高了,建筑物必然减少,因而是不经济的
C . 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
D . 提高绿化覆盖率,主要是为了防止城市受到酸雨污染
6. (2分)由于20世界全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因此21世纪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是()
A . 降低出生率
B . 提高成活率
C . 不准生育
D . 气候条件不好
7. (2分)由于人口激增,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
A . 农业生产
B . 城市环境
C . 各种能源
D . 生物圈
8. (2分)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 . 保护空气,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B . 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C . 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D . 努力实施“绿色化学”,减少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9. (2分)目前,地球总人口已超过70亿,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有()
①粮食不足②交通拥挤③住房紧张④人口老龄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0. (2分)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与环境。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1960年至 2050年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变化及趋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趋势看我国的人口数量已处在最高位
B . 1970年前后是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一个高峰期
C . 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D . 我国实施放开“二孩”政策是因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11. (2分)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和沙尘暴有关的()
A . 生态问题
B . 地理问题
C . 经济问题
D . 人口问题
12. (2分)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 . 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C . 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D . 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13. (2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B . 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体现在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
C . 生态环境被破坏是造成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D . 大力推广无氟的绿色冰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省电节能,节约成本
14. (2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危害是()
A . 人们的经济收入过高
B . 国民经济增长过快
C . 加快人口老龄化
D . 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5. (2分)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生物界就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烙印.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破坏环境
B .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无法修复
C . 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D .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的增长
16. (2分)下列哪项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采取的态度()
A . 控制人口
B . 节约资源
C . 保护环境
D . 先污染,后治理
17. (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荆州市是全国74个空气质量监测城市之一。
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的是()
A . 禁止焚烧秸秆
B . 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 . 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 . 提倡城市居民开车出行
18.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B . 我国孔雀的栖息地位于贵州省的热带雨林地区
C . 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
D . 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化是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
19. (2分)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各词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水华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贫血
A . ①⑥⑧
B . ⑥⑦⑧
C . ③⑥⑦
D . ④⑦⑧
20. (2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人口过度增长
B . 水旱等自然灾害
C . 火山经常爆发
D . 气候变恶劣
21.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 . 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 . 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 . 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22. (2分)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环境问题完全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
B .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C . 在环境问题防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D . 发达国家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和技术
二、填空题 (共2题;共9分)
23. (4分)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________,全世界的________问题面临重大挑战.
24. (5分)人口过度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的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三、探究题 (共1题;共5分)
25. (5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总人口达13亿,平均每年人口净增达0.13亿。
材料二:中国粮食总产量达4.9×108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只有402千克。
材料三:我国缺水城市有300多个,全国缺煤约3×107吨,45种主要矿产中已有10多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四:我国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300万吨,排放废水360亿吨,每年产生固体垃圾约6.2亿吨。
(1)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2)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状况是 ________ 。
(3)中国资源问题的突出表现是________。
(4)简要说明我国的环境状况:________。
(5)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长期坚持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9分) 23-1、
24-1、
三、探究题 (共1题;共5分) 25-1、
25-2、
25-3、
25-4、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