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主题班会(8)学会安静 学会安静-教案

初一主题班会(8)学会安静 学会安静-教案

学会安静
一、学习目标
1、懂得作为中学生学会安静的意义。

2、养成轻声慢步、细声慢语,静心学习、潜心思考安静的习惯。

(重难点)
3、知道怎样做。

二、学习过程
1、说说我们身边与安静相反的事例。

有的同学在教室里高声交谈,甚至大喊大叫;有的同学在走廊里追逐打闹,甚至发出怪声。

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2、我们在学校什么时候应该保持安静?
“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就是指进入了教室,就要安静下来,不要讲话,坐在位置上,就要开始学习,不要开小差。

大型集会时,认真聆听,不交头接耳。

3、保持安静的意义。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一个人只有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静能生智,静能生慧。

静以促学,静以养性。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就是说人在心静的时候,就是心灵最自由的时候,人的心灵在这片宁静的天空里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正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了。

4、不安静的危害。

古人说:“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既伤害了他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

环境造就人,环境影响人。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如果进班比较早的同学,三三两两在说闲话,那么后来进班的同学也就不会很快投入到学习状态。

如果进班较早的同学在高声朗读,别人也就会高声朗读;他们进班后认真做题。

如果大家都在学校里随意地大喊大叫,那么,这种噪音就会将我们淹没,我们就再也听不到老师的教诲,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也没有心思去学习。

5、怎样才能做到安静呢?
(1)课前的安静,应做到什么?
①不能大喊大叫。

楼道内不能乱跑,要轻声慢步。

②课前静,等候老师上课。

(2)课上的安静,应做到什么?
①课上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认真倾听。

②不能吃东西,影响课堂的安静。

③不能做小动作,影响课堂的安静。

④嘲笑别人的声音不准有。

它一方面,影响了课堂的安静,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同学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3)自习的安静,应做到什么?
安静使学习、阅读有效率。

喧哗会影响到学习、阅读的效率。

6、保持安静与大声读书歌唱、大声回答问题矛盾吗?
不矛盾。

保持安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在教室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在音乐室里大声唱歌。

老师上课时,请你不要讲小话;同学回答问题时,请你不要插嘴;课间休息时,请你不要追打吵闹、大喊大叫。

我只愿作一只蝴蝶,安静地飞舞,安静地凋零。

安静是一种美德,仿佛百年精酿的琼浆,未饮先醉,香飘云外;好似深海珍藏的明珠,光耀水天,直上苍穹。

往往,安静是充实的近义词。

真正的渊博之人不会像清仓大处理般大事宣传推销自己。

惟恐人不知己。

事实上,再动听的言语也不及安静地行动。

对弈讲求“举棋不语真君子”,这份安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高超棋艺的一部分。

电光火石之间,思维的速度远非语言能及。

生活中,有人总是在抱怨,好像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所有的事都和自己作对。

这样的人,不仅活得很累,还把不悦传播开来,造成“噪声污染”。

相反,有的人则像小草般静静生长,绿了一片。

他们坚信命运由自己主宰,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少说多做。

毫无疑问,“噪声源”与“小草”,我们选择后者。

安静是一种美德,高尚的人格需要她滋养,健康的心灵需要她抚慰,成功的人生需要她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正如一只蝴蝶,与绿叶牵手,同花儿起舞,静静地绽放,静静地飘落。

约束自己,做文明人。

志向高远,做有才学的人。

遵守纪律,做有规则意识的人。

与人为善,做善良的人。

学无止境,做学以致用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怒而威”都是强调内涵,做高雅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