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考模拟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是正确的,①隋唐时期②秦汉时期③夏商西周时期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⑤春秋战国时期⑥明清时期⑦辽宋夏金元时期A.③②⑤①④⑦⑥B.③⑤①④②⑦⑥C.③⑤②④①⑦⑥D.③⑤②①④⑦⑥2.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C.宋朝时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 D.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大量使用火药爆破3.目前旱情已经导致云南700万人饮水困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缺粮人数也达到700多万。
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旱情为100年以上一遇;到5月,云南每4个人中就有1人面临无水可喝的危险.在170万年前,有哪一个原始人群在这里生存?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4、毛泽东说: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郭沫若说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这个人是指谁?A.李清照B.杨玉环C.武则天D.西施5.一场旷世罕见的地震摧毁了一座座美丽的城镇,在全世界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展开灾后救援和热火朝天的重建工作。
下列各项和四川无关的是A.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发挥着灌溉作用 B.它是三国时蜀国的主要统治区C.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6.上海花园饭店百花厅内座无虚席,许多人手拿号牌,表情严肃。
“殷契国粹”甲骨片拍卖会将在此举行。
由58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甲骨片的价格一路飙升。
最终,217号竞拍者以5280万元拍得!中国首次拍卖的20片殷墟甲骨,成交价就创下了中国国内有史以来国宝级拍品的天价!到目前为止,河南殷墟共先后出土了15万片甲骨片。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A.秦朝 B.商朝 C.夏朝 D.汉朝7.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开创了开元盛世8.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李春——赵州桥B、郦道元——《水经注》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九章算术》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观点,正确的是①儒家主张“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④兵家主张“众生平等”“因果报应”⑤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一代天骄“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建立元朝D.统一蒙古12.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的流传13.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
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A B C D14.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下列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诞生于隋朝,清朝于1905年废除②唐太宗最先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③唐朝进行完善,武则天设立武举④明朝时衰落,实行八股取士,培养皇帝忠实的奴仆⑤戊戌变法时,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改试策论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5.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纶75部、1335卷。
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
他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16.“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
”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A.通南中,东击东胡 B.通吐蕃,南击南蛮C.通夷洲,西击党项 D.通西域,北击匈奴17.周杰伦的歌中有: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棰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请问《兰亭序》是何人的千古名作?A.书圣王羲之B、画圣吴道子C、书圣王献之D、长沙怀素18.“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是春晚歌曲《本草纲目》一句词。
下列有关我国中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是外科鼻祖;B、医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治疗基础;C、元代的李时珍花了近三十年的精力,写成了《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巨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译成多国文字。
19.某剧组在拍摄电视剧《郑成功》时,你在为其布置书房场景的道具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墙壁上挂着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 B.书架上摆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C.中堂悬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案头摆放一尊景德镇的瓷器20.过去中国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其中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2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不朽的纪传体史学名著。
[ ]2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赞扬的是民族英雄戚继光。
2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回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24、诗圣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他描写的是唐朝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25、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赤壁之战。
[ ]26、明朝时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措施是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和军机处。
[ ]27、宋代著名女词人有辛弃疾和苏小妹. [ ]28、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 ]29、20XX年上海世博会以《清明上河图》神韵彰显“东方足迹”的中国馆内,正井然有序地布展着一个前无古人的“中国梦想”。
此画是南宋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名作。
[ ]30、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都是佛教艺术的宝库。
三.材料题31、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改汉姓、穿汉服、学汉礼、结汉亲、用汉制,迁都洛阳.495年十二月二日,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4分)(2)材料一、二对变法持何态度?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你的理由?(2分)(3)材料三中的““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的是什么改革措施?(2分)(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XX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
在古代,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经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材料二:郑和率领的船队虽然是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但从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传播友谊、实现和平的目的。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威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保障海上安全。
李约瑟说:东方的航海家从容温顺,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材料三: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亲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乾隆后期,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
清廷政策完全阻碍了清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清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清国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
当时西方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了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清国为首的东方世界。
材料四: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1)举例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2分)(2)你认为郑和远洋航行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传统?后来西方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又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导致“清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的政策是什么?有什么恶果?(2分)(4)材料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对比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3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如何完成和巩固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央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请回答:(10分)(1)、秦始皇曾对大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