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双反”之路
国家
• 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较为缓慢,导致国 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欧盟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用高关税抵制 中国商品,成为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手段。
• 国内政府并未准备为其夯造一个坚实的后 盾,这让中国光伏公司在面对外患高压时 总显得缺乏底气。 • 国内光伏企业正全力施展浑身解数,力求 摆脱因价格下滑、但产能快速膨胀带来的 毛利率和净利润下滑的窘境。
• 2012年3月5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一项 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向中 国和越南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补贴 型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该法案在正 式生效前还需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和美国 总统奥巴马签署。 。
欧盟
• 欧盟的反倾销法在确定正常价值上明确规定了有 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在对所谓的非市 场经济的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欧盟选择一个 经济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的第三国的同类产 品在该国国内市场消费时的价格,或该国向其他 国家,包括向欧盟销售时的出口价格,或该国同 类产品的结构价格为基础,以此来计算“非市场 经济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欧盟认为中国还处 在一个市场机制转型的过度时期,因而有针对性 的搞了一套“市场经济五条标准”。
起始: 金融危机
第一轮: 美国
图
第二轮: 欧盟
美国
欧盟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新生可再生能源发展带 来了十分可怕的阴影。银行界给新能源产业 投资授信急剧下降,接着新闻媒体对产业悲 观的报道,使得一时间新能源投资下滑、股 指下降。到了2009年3月份,新能源发展出 现了新的转机,首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 新能源发展计划、5月份中国提出了把新能源 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欧盟提出了坚 持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消费比 例不少于20%等政策,稳住了新能源发展的 阵脚。
• 反倾销是当代国际贸易最重要的法律规范 之一。反倾销规则不仅反对以倾销作为不 正当的国际竞销手段,而且也限制滥用“反 倾销”,措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
• 令人担忧的是,央企对一片萧条的光伏业 各公司虎视眈眈,国内一线光伏公司已有 向央企投诚的迹象 。 •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于5月15日 表示,“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并非政策出 了问题,而是光伏业企业家不懂自律,过 分追求规模和产能的结果。不要将走出行 业低谷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救市政策 上。”
•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中国新 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 要机遇。 • 而如今,新能源产业龙头之一的光伏企业, 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却只能孤军奋战, 只可谓前景黯淡。
企业
• 从事件的引起者德国Solarworld来看,“双 反”的目的绝非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企 业自身的利益出发。自金融危机之后,欧 美各国的经济依旧低迷,光伏市场出现供 大于求的现象。即使Solarworld是世界最一 流的光伏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 一定程度的商业战能使企业得到更大发展 空间。
• 反倾销是欧盟对华采取的最主要的贸易救 济手段,自1979年欧盟对华发起第一起反 倾销调查至今,欧盟共对华发起140余起反 倾销调查,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 的WTO成员之一。
• 针对原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专门 写了“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 • 美国商务部所指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是 指不按市场成本和价格规律进行运作的国 家。 • 在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时, 美国采用一个或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生产 时使用的要素价值加上一般的费用和利润 。 以及内外包装的成本和其他费用,来确定 正常价值”。
• 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各国普遍使用,根据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资料看,我国 已成为美国反倾销的10个主要国家之一。 在1980~1998年调查的案件中中国占5.1 %,而其他被调查的国家除巴西以外,几 乎全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 美国反倾销法旨在对美国生产商因不公平 的进口贸易竞争而受到损害予以补偿。补 偿与进口商所支付的“反倾销”税相当。 • 在美国,一个反倾销案件的审理可以涉及5 个享有管辖权的机构,按照美国法律的规 定,如果一个行政机构受理了反倾销案件, 此时它具有准司法机构的功能。
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调查
返回
美国
——美国惯例
• 美国“双反”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其本土厂商, 以免受到中国厂商的强大冲击。因为新能源是美 国政府非常重视的战略产业。 • 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NPD Solorbuzz的高级分析 师廉锐分析指出,美国的“双反”包括反补贴和 反倾销调查,其中反补贴是依据其修正的国内关 税法案授权,反倾销则是在WTO框架之下。事实 上,美国本土的光伏制造业,尤其是晶体硅光伏 电池的产能并不大,因此,“双反”似乎更多出 于政治而不是经济考虑。而且,在终裁结果公告 之前,无法评估此次“双反”的持续时间。
•
美国反倾销诉讼程序十分复杂,包括调 查程序、征税程序、行政复审和司法审议, 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结案。其中在第一 个程序当中又有若干复杂的规定。
• 美国反倾销的主要特点 1、逐步向WTO《反倾销协议》靠拢。 最近的修正就是根据1994年WTO《反倾销 协议》的要求进行的。 2、重在维护国家利益。 3、国内法优先于国际协定。我国的法 律规定,中国法的规定与中国参加的国际 条约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但美 国恰恰相反,尽管依宪法规定,国际条约 和国会立法都是仅次于美国宪法的美国最 高法律,且依一般原则后法优于前法。 4、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中国光伏产业应对反倾销调查(美国)
欧洲光伏产业已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要 求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据说来自德 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的25家企业 组成联盟,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 调查,而欧盟近期将决定是否立案调查。对 此,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四公司代表 光伏发电促进联盟和中国光伏行业发声,并 强调中国光伏产业并不存在任何所谓的非法 补贴和倾销问题。 相关公司人士指出,如果欧盟跟随美国对 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那么中国 光伏产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现行的WTO反倾销规则是在GATT第6条的 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按照世贸组织各 成员关于实施1994年关贸总协定所达成的 协议,如果指控产品存在倾销,即产品自一国 出口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 商业,给进口国国内造成损害,并且该损害确 由倾销所造成,进口国就可对倾销的产品征 收反倾销税 。
• Solarworld取远舍近,没有在企业坐镇的欧 洲打响第一炮,而是选在较为新兴的美国 市场试刀。其原因在于中国光伏企业主要 的出口地区为欧洲,在美国并不占有太多 的份额;Solarworld选择在美国打响第一轮, 既提高了胜诉的几率,即使败诉后对中国 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能为之后的“欧 洲之战”起示范的作用。
•
在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风波尚未平息, 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战硝烟又起。 还是上次那家在美国发起诉讼的德国企业 Solarworld,近日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 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欧 盟委员会可能于近期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制 作 人 : 王 颜 2012.08.国出口的电池及 组件额约31亿美元,总量约2.2GW。2012年 全球装机总量将达30GW,其中美国虽仅 4GW,但潜力很大。而5月18日,美国商务 部宣布将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 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如果终 裁仍维持此结果,中国一线光伏厂商会面临 31%左右的高额税率,这对他们是一记重击, 意味着相关企业将被关在美国市场大门之外。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
一场光伏反倾销风波,让刚刚经历了金融危 机后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再次面临挑战。中 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98%以上出口海外,一 旦反倾销案得不到妥善解决,高额的关税必 将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重创。“中国的太 阳能电池是通过技术进步及装备和原辅材料 的国产化实现的成本降低。”在目前 (2010.8)美国32起反倾销和CVD调查中, 有22项涉及来自中国的产品。2008-2009年, 涉及中国反倾销案占所有新增美国贸易案的 95.5%。
• Solarworld做到了。即使在美国的初判出来 之前,中国企业已被征收了10%以上的惩 罚性关税;如今更是达到30%的反倾销税。 这对中国来说是雪上加霜。如今在这在欧 洲大陆上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定会是漫 长的。但是对如今的中国光伏企业,最耗 不起的,就是时间。
• 反倾销和反补贴体现了公平竞争原则。所 谓反倾销,是指反对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 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出口产品。反补 贴是指反对政府对出口补贴。 • 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贸易保护 措施,是进口国采取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进口 冲击,实现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