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的总结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
它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
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岩土工程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
工程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由于工程岩土体或结构失稳破坏,导致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及修复可能性等后果的严重性来划分的,工程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
场地复杂程度是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和地形地貌条件四个条件衡量的,也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地基复杂程度也划分为三级:一级地基,二级地基,三级地基。
所以岩土工程勘察也划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
为保证工程建筑物自规划设计到施工和使用全过程达到安全、经济、合用的标准,使建筑物场地、结构、规模、类型与地质环境、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互适应。
任何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科学地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我国实行四阶段体制:规划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与施工。
规划阶段的任务:区域开发技术—经济论证,比较选择第一期工程开发地段。
定性概略评价。
初步设计的任务:场地方案比较、选场址、定性、定量评价。
技术设计的任务:选定建筑物位置、类型、尺寸、定量评价。
施工设计与施工:施工详图、补充验证已有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2)勘探与取样(3)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4)现场检验与监测。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
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
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现场检验与监测是构成岩土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量工作在施工和运营期间进行。
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这一重要的勘察成果可对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原则:1、拟建建筑物的类型、规模、设计阶段。
2、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可以以下三方面确定测绘范围,即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设计阶段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的提高而缩小的。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大小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
比例尺选定原则:(1)应和使用部门的要求提供图件的比例尺一致或相当。
(2)与勘测设计阶段有关。
(3)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类型、规模及重要性。
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即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
在工程地质测绘过程中,地层岩性是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要素和研究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所以是工程地质测绘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地貌是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资料。
不良地质现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并预测其对各类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河流冲刷、岩石风化等)的分布、形态、规模、类型和发育程度,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趋势,并预测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结合工程建筑的要求,就地寻找适宜的天然建材,并作出质量和储量评价。
当前特别重视建材质量的研究,是否具有美学价值。
测区内或测区附近人类的某些工程——经济活动,往往影响建筑场地的稳定性。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各项:(1)详细研究建筑场地或建筑地段的岩土体和地质构造。
(2)研究水文地质条件。
(3)研究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
(4)取样及提供野外试验条件。
(5)提供检验与监测的条件。
由于岩土工程勘探承担上述各项任务,它必然具有如下特点:(1)勘探范围取决于场地评价和工程影响所涉及的空间(2)大多数工程都坐落于第四系土层或基岩风化壳上(3)在勘探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岩土的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尽量减少人为的扰动破坏。
(4)要求岩土工程勘探发挥综合效益,对勘探工程的结构、布置和施工顺序也有特殊的要求。
岩土工程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
但其勘探成果具多解性,使用时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
考虑到三类勘探手段的特点,布置勘探工作时应综合使用,互为补充。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是最常用的一类勘探手段,岩土工程钻探有如下特点:(1)钻探工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还需结合工程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2)除了深埋隧道以及为了解专门地质问题而进行的钻探外,经常采用小型、轻便的钻机。
(3)钻孔多具综合目的且不能盲目追求进尺。
(4)在钻进方法、钻孔结构、钻进过程中的观测编录等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完成勘探工作的任务,岩土工程钻探有以下几项特殊的要求:(1)应可靠地鉴定土层名称,准确判定分层深度,正确鉴别土层天然的结构、密度和湿度状态。
(2)岩心采取率要求较高。
(3)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和水文地质试验是岩土工程钻探的重要内容。
(4)在钻进过程中,经常需要采取岩土样。
钻孔观测与编录是钻进过程的详细文字记载,也是岩土工程钻探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内容包括:1、岩心观察、描述和编录。
2、钻孔水文地质观测。
3、钻进动态观察和记录。
钻探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钻孔资料整理。
主要成果资料有:(1)钻孔柱状图。
(2)钻孔操作及水文地质日志图。
(3)岩心素描图及其说明。
坑探工程也叫掘进工程、井巷工程,它在岩土工程勘探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岩土工程勘探中常用的坑探工程有:探槽、试坑、浅井、竖井(斜井)、平硐和石门(平巷)。
坑探工程主要内容包括:(1)坑探工程的目的、类型和编号。
(2)坑探工程附近的地形、地质概况。
(3)掘进深度及其论证。
(4)施工条件。
(5)岩土工程要求。
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的划分。
(2)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其随深度的变化,作风化壳分带。
(3)岩层产状要素及其变化。
(4)水文地质情况。
展视图是坑探工程编录的主要内容,也是坑探工程所需提交的主要成果资料。
不同类型坑探工程展视图的编制方法和表示内容有所不同,其比例尺应视坑探工程的规模、形状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布置勘探工作总的要求,应是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
为此,作勘探设计时,必须要熟悉勘探区已取得的地质资料,并明确勘探的目的和任务。
将每个勘探工程都布置在关键地点,且发挥其综合效益。
勘探总体布置形式:(1)勘探线(2)勘探网(3)结合建筑物基础轮廓。
总之,勘探工作一定要在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布置。
勘探工程的合理施工顺序,既能提高勘探效率,取得满意的成果,又节约勘探工作量。
根据实践经验,第一批施工的坑孔应为:对控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关键作用和对选择场地有决定意义的坑孔;建筑物重要部位的坑孔;为其他勘察工作提供条件,而施工周期又比较长的坑孔;在主要勘探线上的坑孔。
取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
为定量评价岩土工程问题而提供室内试验的样品,包括岩土样和水样。
除了在地面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和坑探工程中采取试样外,主要是在钻孔中采取的。
土样的质量等级划分:Ⅰ、Ⅱ、Ⅲ、Ⅳ。
取土器是影响土样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勘察部门都注重取土器的设计、制造。
对取土器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土样不受或少受扰动;能顺利切入土层中,并取上土样;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土样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取土器具,还取决于取样全过程的各项操作是否恰当。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有必要在现场进行试验,测定岩土体在原位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及其他指标,以祢补实验室测试的不足。
野外试验的分类:1、岩土力学性质的野外测定。
2、岩体应力测定。
3、水文地质试验。
4、改善土、石性能的试验。
静力载荷试验加荷装置: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架。
加荷方式科分为重物加荷和油压千斤顶反力加荷两种方式。
沉降观测装置:沉降观测仪表有百分表、沉降传感器或水准仪等。
静力触探试验的要点:(1)载荷试验一般在方形试坑中进行;(2)保持测试时地基土的天然湿度与原状结构;(3)注意设备的安装要求;(4)加荷;(5)观测每级荷载下的沉降;(6)尽可能使最终荷载达到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7)达不到极限荷载时最大压力的控制;(8)荷载观测。
静力荷载试验的成果—压力-沉降关系曲线,试验成果的应用:1.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值f0;2、计算地基土变形模量E0。
静力触探试验的特点:静力触探试验分为机械式和电测式两种。
静力触探试验仪器设备:1、触探主机和反力装置;2、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3、探头;4、探杆。
静力触探试验要点:(1)率定探头,求出地层阻力和仪表读数之间的关系,以得到探头率定系数;(2)现场测试前应先平整场地,放平压入主机,下好地锚;(3)将电缆线穿入探杆,接通电路,调整好仪器;(4)边贯入,边测记,贯入速率控制在1~2cm/s。
孔压触探还可进行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以求得土层固结系数等。
静力触探测试成果整理:(1)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与校正。
(2)按公式分别计算比贯入阻力ps、锥尖阻力qc,侧壁摩擦力fs,摩阻比FR及孔隙水压力U。
(3)分别绘制qc、fs、ps、FR、U随着深度(纵坐标)的变化曲线。
静力触探成果应用很广,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划分土层;求取各土层工程性质指标;确定桩基参数。
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以能量表示)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动力触探试验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在土层中形成圆柱形破坏面,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