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屏风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答: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注]。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

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游洛阳牡丹面径尺,膵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注]①膵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

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

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答:(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张先龙头舴艋②吴儿竞,笋柱③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④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节:清明前两天,古人有禁烟、插柳、踏青、扫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②舴艋:龙舟。

③笋柱:竹制的秋千架。

④放:停止。

整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满江红解析: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

修辞手法是借代。

屏风解析:要辨明这首绝句有何寄托,一要考虑到李商隐的身世,二要紧紧抓住“掩灯遮雾”这四个关键字不放,若能联系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象征以谗言蒙蔽视听的小人。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

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

减字木兰花解析:该词首句连用两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关,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

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伎。

下阕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的满腹愁思,以至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

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末句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红”三字,既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朝国运的衰微气象。

答案: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了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地化用前人的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白居易。

裴给事宅白牡丹答案:(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运用对比、衬托,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

(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村行答案:(1)山野景色迷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野迷人的景色的热爱之情;借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这一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意思对即可)(2)第二联:①对比、动静结合。

第二联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对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

从“拟人、衬托”等赏析也可。

第三联:比喻、渲染(色、味)。

第三联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赏析一点即可)。

滁洲西涧【答案】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雨后池上【答案】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答案】(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木兰花答案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上阕着重写人事,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展现了一种热闹繁盛的动态美,下阕则侧重写景物,展现了一种空幽澄明的静态美。

一动一静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也体现了词人的澄明愉悦的心境。

画堂春【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