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学院名称:
届 别: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河南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转变经济方式的着力点分析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囗应用研究囗设计开发 囗其他
命题来源
囗教师命题 学生自主命题囗教师科研课题
拟完成时间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近年来,河南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总量快速扩张的阶段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由二三产业拉动,其中又主要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受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制约和制度约束相对缺失的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等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在“十一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河南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外部影响因素看,转型环境的变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和我省“十一五”产业规划的导向都为河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河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充分结合河南的特点,重点提升相关的市场要素,克服体制障碍。宏观上着力转换机制,创造环境,奠定基础;微观上致力于通过规则的制定,推动市场微观主体增长方式的转换,重视以人为本的基础因素的培育。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系确定。
七、预期成果
(以上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学生签名:20年 月 日
八、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20年 月 日
九、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年 月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2.主要内容(提纲):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二)研究手段
四、参考文献目录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4页。
2.罗志如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
(一)准备阶段
1.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1月8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11年1月9日至2月17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11年1月18日至3月1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五、文献综述
最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他们悉心探究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进而得出结论认为“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后来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可以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调节储蓄和投资,以进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而且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的变动实现经济增长并且趋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对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资源高消耗的依赖性还比较大。“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必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因此,重新认识省情,深入分析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找出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方向和路径,为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入分析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无论是古典的和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所谓“新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时代的限制都有各自的缺点。一、它们在回答“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增长为什么”问题上,都是强调财富增加和物质增进这一“物”的目的,而不是为了“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二、“重资本、轻劳动”路径情结。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探讨的基本上都是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当然新经济增长理论格外强调了劳动及其扩展了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仍然没有跳出“人是经济增长的工具”的范畴。三、“重自组织、轻他组织”的增长方式。现有的众多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都是构建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它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靠市场机制自发的力量来配置资本、劳动、知识与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很显然,在政府普遍介入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动参与宏观经济活动和组织“合意的”经济增长的倾向日益明显。现有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关于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他组织”的作用和机理缺乏深入研究。实际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已经成为组织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托宾和索洛、澳大利亚的斯旺和英国的米德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应用新古典学派的基本概念,先后提出一系列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和模型,并都认为经济增长途径具有内在稳定性,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 (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以及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等机制来实现。
3.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 1990年,第17页。
4.薛进军著:《新经济增长理论述评》,《经济研究》1993年第2期。
5.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韩保江、李宝权:《双重创造: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写作阶段
1.2011年3月2日至3月9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11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11年4月1日至4月21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11年4月22日至4月25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它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所有跟“提高人的能力”有关的因素。他们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