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卷三、第一篇》读书笔记
近代哲学是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哲学,其特点正如罗素在书中所说“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

近代哲学分为三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中期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一.文艺复兴是指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逐渐自我觉醒,思想也从空幻回归到现实,开始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

虽说文艺复兴不是在哲学上有伟大成就的时期,但它摧毁了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解除了智力上的束缚,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

另外更重要的是,文艺复兴运动鼓励把知识活动看成是乐趣洋溢的社会性活动。

文艺复兴的伟大功绩主要在建筑、绘画和诗歌方面,这期间出了雷奥纳都、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等伟大的人物。

就像作者罗素在书中提到的,“文艺复兴运动把有教养的人从偏狭的中古文化里解放出来,通过复活希腊时代的知识创造出一种精神氛围,让个人天才在自由状况下蓬勃生长”。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条件有利于个人发展,然而却不稳定。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近代哲学的中期是指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末。

在这个时期,科学逐渐脱离神学开始兴盛起来,出现了像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科学带来的新概念对近代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期近代哲学的兴趣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等问题上。

真正的近代哲学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第一个代表。

培根哲学的全部基础是实用性的,就是借助科学发现与发明是人类能够制驭自然力量。

他提出思维的主体“人”应该主动干扰自然,使之服务于人类。

他是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二重真理”论的拥护者,主张哲学应当和神学分离。

培根不仅瞧不起演绎推理,也轻视数学,主张一切事情都必须解释成由致因必然产生的结果。

另外,培根哲学中最出名的一个部分就是他列举出他所谓的“幻象”,他用“幻象”来指让人陷于谬误的种种坏心理习惯。

总之,尽管培根的哲学有许多欠缺的地方,他仍旧占有重要的地位。

霍布斯同样是经验主义者,但他赞赏数学方法。

他不耐烦做微妙细腻的事情,而偏向快刀斩乱麻,他有魄力但粗率。

霍布斯的声誉主要在《利维坦》这本书上,书的开头宣布了他的彻底唯物论,他认为生命无非是四肢的运动,国家是人工技巧创造的东西。

书的第一篇论个体的人以及霍布斯认为必须有的一般哲学。

他是一个十足的唯名论者,他认为几何学是迄今创立的唯一真正科学,主张理性并非天生的,而是靠勤奋发展起来的;他与大多数专制政治的拥护者不同,认
为一切人生来平等。

第二篇讲人类如何结合成若干个服从一个中央权力的社会,也就是社会契约论,霍布斯论断君主制最完善。

第三篇《论基督教国》,说明不存在一统教会,因为教会必须依附俗界政府。

第四篇《论黑暗的王国》主要涉及对罗马教会的批判。

霍布斯和以前的政治理论家相比,它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完全摆脱了迷信,论事清晰而合逻辑,他的伦理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东西。

他的弱点有两点:第一,他总把国民利益作整体看,假定所有公民的利害是一致的;第二,他倡导的主义也过分狭隘,这一点涉及不同国家间的关系问题。

笛卡尔被看成是近代哲学的始祖,也是近代唯理论的第一个代表。

在数学上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发明了坐标几何,运用了解析方法,并且把代数应用到几何学上。

在哲学上,笛卡尔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他怀疑一切他能怀疑的事物,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最可靠真理。

他的哲学全有主观主义倾向,偏向把物质看成是唯有从我们对于精神的所知、通过推理才可以认识的东西,他以“凡我们能够设想得很清晰很判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真的”为一般准则。

此外,笛卡尔也是个机械论者,他把人和动物看成是机器,动物完全受物理定律支配,缺乏情感和意识;而人具有灵魂。

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者和唯理论者,罗素在书中称赞他是伟大哲学家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和可亲的。

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说大致和霍布斯一脉相承,认为主权者无过,教会应当完全从属于国家。

而他们的分歧是斯宾诺莎把民主制看成是“最自然”的政体,认为臣民
不应当为主权者牺牲所有权利。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体系是巴门尼德所创始的那样类型的体系:实体只有一个,就是“神即自然”;任何有限事物不独立存在。

在他看来,思维和广延性全是神的属性,一切事物都受着一种绝对的逻辑必然性支配。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的精髓命脉在于主张一切事情全可能证明,其本质所在是“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无论那观念是现在事物、过去事物或者未来事物的观念,精神有同等感动”。

莱布尼兹是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他勤勉,俭朴,有节制,在财务上诚实,但他缺少斯宾诺莎身上所表现的很显著的那些崇高的哲学品德。

莱布尼茨是唯心主义的唯理论者,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一样,他的哲学也立基在“实体”概念上,但是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以及实体的数目,他和这两个人的意见不同。

莱布尼兹主张广延性不会是某一个实体的属性,只能属于若干个实体并成的集团。

他认为万物的实体是“单子”,任何两个“单子”之间绝不能有因果关系,它们通过“前定的和谐”来来联系。

莱布尼兹以“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两个逻辑前提作为他哲学的基础,其哲学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可能的世界有许多之说。

洛克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国革命的倡
导者。

他是认识论中经验论的奠基者,也是哲学上自由主义的始祖,少独断精神是洛克的特质。

他说,知觉作用是“走向认识的第一步和第一阶段,是认识的全部材料的入口”。

洛克否定了天生的观念,观念出于两个来源:一是感觉作用;二是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活动的知觉。

他认为所有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任何知识都不能先于经验。

洛克反对世袭制为合法政治权力的基础,在他的政治哲学中财产占非常显著的地位,财产是设立民政政治的主要原因。

他主张民政政治是契约的结果,而非由神权确立的东西。

另外,他阐明了政治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几种职权应分离之说。

贝克莱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他因为否定物质存在而在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主张物质对象无非由于被感知才存在,即“存在就是被感知”,唯有心和精神的事件能存在,而作者罗素认为这是个根本的错误。

贝克莱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极力批判了“物质”实体。

休谟同贝克莱一样也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者,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休谟不但物质实体,而且取消了精神实体。

他把“观念”改称为“知觉”,认为真是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

休谟以自己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完全否定了统一性和普遍性的东西,把多样性和个别性当成了最高原则。

休谟的哲学不管对与错,代表着十八世纪重理精神的破产。

三.在政治和哲学中自由主义的兴起,为研究“政治社会情势向来对有创见的卓越思想家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反过来,这些人对以后的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又是怎样”这个问题提供了材料。

初期的自由主义是英国和荷兰的产物,它维护宗教宽容;它本身属于新教,但不是狂热的新教派而是广教派的新教;它认为宗教战争是蠢事;它崇尚贸易和实业;它万分尊重财产权。

初期自由主义的趋向是一种用
财产权调剂了的民主主义,它充满了乐观精神、生气勃勃而又理性冷静。

初期自由主义反对哲学里和政治里一切中世纪的东西,同时也反对狂热主义。

初期自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人主义的,在经济上也是个人主义的,但在情感或伦理方面却不带自我主张的气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