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的研究现状

黄芪的研究现状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毕业论文黄芪的研究现状专业:生物制药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论文提交日期:摘要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黄芪属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传统中医多配以不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之中。

在中药生产中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先进的逆渗浸提、超滤膜浓缩精制技术及原理,有效解决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间长,药效损失大的问题,形成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工艺技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这些都与黄芪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关。

黄芪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皂甙和黄酮等。

本文就黄芪近期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目录1引言 (1)1.1药理作用 (2)1.1.1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3)1.1.2免疫调节作用 (4)1.1.3抗糖尿病作用 (5)1.1.4抗肿瘤作用 (6)2 临床应用 (7)2.1收缩性心力衰竭(CHF) (8)2.2病毒性心肌 (9)2.3脑血管疾病 (3)2.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2.5肾脏疾病 (3)2.6恶性肿瘤 (3)3黄芪在心血管系统反方面的应用 (3)4黄芪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 (2)5黄芪在呼吸系统方面的应用 (2)6其他应用 (2)引言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别名绵芪或绵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具补气固表,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苦味酸、胆碱、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

黄芪的药理研究一般采用黄芪水煎液或是黄芪的单体成分,单体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研究较多1.1药理作用强心作用:对正常及受损的大鼠:黄芪总皂苷小剂量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对心肌的收缩舒张均有增强作用,且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50g/ml 时对可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黄芪苷通过调节钙调蛋白活性,从而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另一方面可能抑制Na-K-ATP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的数目,增强钙调素对Ca2+的敏感性。

在体外实验中,黄芪总皂甙能降低过氧化氢处理的小鼠心肌细胞NO、NOS 的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黄芪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调节血压,保护血管:黄芪对血压具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的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动脉压,同时还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

可能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生成,增加NO 的生成,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引起血管扩张。

黄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APS 还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血管中粥样斑块的形成。

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经腹腔注射APS( 250mg/k 体重,每天1 次,连续5d) ,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基本恢复正常。

APS 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主要是促进浆细胞的大量生成,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

黄芪中提取物红芪多糖(RHPS)也可明显增加小鼠脾重;且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制剂无明显毒性,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能增强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产生,增强T 细胞功能,加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加抗体的生成。

但对LPS 刺激的B 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

体外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5%)能增强,中等剂量(10%)和高剂量(20%)黄芪反而抑制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的产生。

APS 能增加T、B细胞的转化能力,克隆形成率,增加抗体水平,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

抗糖尿病作用黄芪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在常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

黄芪复方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提高小鼠糖耐量水平。

APS 对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饲喂诱导的糖尿病SD 大鼠的血糖也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增加大鼠的IRS-1、IR 的表达水平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

黄芪对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抑制肾脏NO 的合成,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大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退行性变,保护肾功能;黄芪具有抗转化生长因子-β的作用,通过降低TGF-β1mRNA 的表达抑制TGF-β1,抗肾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癌作用。

APS 能延长荷黑色素瘤C57BL/6 小鼠的生存期,增加荷瘤小鼠的T 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免疫细胞IL-2 和TNF-α的生成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

黄芪有对抗毒素B1 诱发癌变的作用,可增强环磷酰(CTX) 的抗癌活性,并促进因CTX 所致机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加化疗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

黄芪富含硒,硒能抑制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SOD 的活性,并对各种金属如镉、汞等化学致癌物有拮抗作用。

2临床应用2.1收缩性心力衰竭( CHF)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和钙调蛋白的活性,减少它的分解,增加钙内流和肌浆网内钙释放,加强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产生强心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其作用类似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又可通过抑制钠,钾-ATP 酶致心肌收缩力增强[1]。

黄芪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比黏度,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降低心肌耗氧量,稳定细胞膜及超微结构,还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心室容积,改善左心室重构等。

2.2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有增强心肌细胞抗病毒能力的作用除与药物诱导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外,也与药物促进细胞代谢有关。

早期使用黄芪对急性柯萨奇病毒B3 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其具有钙拮抗有关。

早期使用药物既可改善感染细胞的钙衡减轻钙对细胞的继发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的病毒核酸复制,减轻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

2.3脑血管疾病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尤其是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调节血压和利尿降低脑水肿等,使脑细胞得到保护,并增强了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功能。

2.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黄芪具有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适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

黄芪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调节滤过膜,减少蛋白尿渗出,减轻或延缓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2]。

2.5肾脏疾病黄芪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与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及体内代谢产物潴留影响红细胞命等因素有关。

黄芪对肾衰竭有阻抑作用,对缺血性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因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代谢、利尿消肿、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促肝脏成白蛋白、降脂、调节免疫、降血压等作用,故可以保护肾脏细胞免受损害。

2.6恶性肿瘤黄芪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T 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黄芪注射液配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细胞的免疫能黄芪中富含的皂苷、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硒元素等能降低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肾毒性。

3黄芪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应用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而由其造成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危害较大后者是指在冠心病中有短暂的心肌灌注不足及电生理异常,而不伴有心绞痛或其他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

由于无症状,常不引起人们重视,易发生猝死。

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 段抬高(或降低) 的幅度。

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保护和修复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内它的含量,发挥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轻度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降低冠状动脉血管阻力,通达脉络和改善心肌营养,降低心肌耗氧,稳定细胞膜,减轻心肌损伤。

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减轻钙超载的作用,可以改善缺血2再灌注对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损伤[ 1 ]。

另外,黄芪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诱导体内干扰素生成,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能抗病毒、抗感染、抗炎性损伤,可促进损伤的心肌细胞快速愈合,稳定保护心肌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及各种代谢毒素,对早期因心肌细胞炎性反应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功能障碍,间质水肿及小血管损伤形成的心肌缺血病变有肯定的疗效。

在临床上用其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4黄芪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小儿腹泻为我国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尤以感染性腹泻为主,而轮状病毒是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尤其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源。

霍怀仁等对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治疗组130 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4mL/ 次,1~2 次/ d 静点,对照112 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16 % ,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515 %,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

小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轮状病毒易感染小肠成熟肠粘膜绒毛,使绒毛脱落,排列紊乱,造成吸收面积减少。

黄芪有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液升高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增加,免疫功能增强,促进细胞的DNA 合成,且能提高患儿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黄芪所含生物碱、黄酮类和甙类均有直接抑杀病毒作用[4]。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刘桂莲等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黄芪多糖对胃癌SGC27901 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其呈浓度及间的依赖性并取得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芪多糖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单体,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来促进白介素22 受体( IL22R) 的表达、淋巴因子2激活的杀伤细胞(LA K) 前体细胞的增生而达到抗肿瘤作用[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