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校心理咨询概论一、判断题1.心理咨询就是信息提供过程。
2.专注和倾听技术适用于整个心理咨询过程。
3.咨询关系是指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社会联系。
4.咨询师应该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无条件的保密。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正常人。
6.心理治疗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诸多方法中,并没有“最有效”的方法。
7.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在我国也称学校心理学或学校心理咨询。
8.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是专业化的助人过程。
9.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
10.心理咨询虽然也有价值影响,但价值改造不是心理咨询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1.评估咨询效果时,首先要明确的是( )A.问题的类型B.问题的性质C.问题的严重程度D.咨询的目标2.心理咨询最终的目标是( )A.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内心的冲突B.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C.深化求助者的自我意识D.使求助者能够敢于面对自己3.咨询关系的关系受到()的双重影响A.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B.咨询动机与期望程度C.自我觉察水平与行为方式D.合作态度与咨询方法4.如果出现咨询关系不匹配,咨询师最好是()A.转介B.调整C.求教D.接受5.心理咨询是()的过程A.替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过程B.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C.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和忠告的过程D.来访者个人信息提供的过程6.在干预策略上心理咨询重视()A.支持性、指导性、教育性B.支持性、指导性、预防性C.指导性、教育性、矫治性D.人格重建和行为矫正7.人格辅导包括以下内容()A.自我意识辅导、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B.自我意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与性心理辅导C.人际交往辅导、生活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和性心理辅导D.生涯辅导、学习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8.我国中小学校中,被称之为“顾问”的学校心理服务包括()A.信息服务和问题解决服务B.学校家庭服务和信息服务C.课堂心理辅导和家庭心理辅导D.课堂心理辅导和问题解决服务9.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A.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B.发展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C.防治性目标和矫治性目标D.教育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10.学校心理服务的三级预防是()A.专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培养B.对高危学生的重点预防性辅导C.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的转介和后续辅导D.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异常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咨询的特征是()A.性质在于其心理性B.根本目标在于自助C.是一个助人的过程D.是信息提供过程2.心理咨询的基本任务是()A.发展潜能B.纠正认知偏差C.促使行为变化D.缓解负面情绪3.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A.思想问题B.心理问题C.行为问题D.工作问题4.指出下列属于最基本的咨访关系的内在特点的表述()A.信任与理解B.情感交流C.理智感D.依赖性5.心理咨询关系是一种()关系A.合同式B.时限式C.医患式D.师生式6.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服务有()A.咨询与辅导B.转介与协调C.顾问D.课程与活动7.以下属于学校心理辅导基本任务的是()A.心理顾问B.转介协调C.评估服务D.咨询与辅导8.学校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测评系统是基于以下需要()A.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B.发现与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C.有助于学校进行心理辅导的实验课题研究D.有客观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9.学校心理服务的一级预防是()A.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是一级预防员B.对高危学生的重点预防性辅导C.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D.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异常10.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包括()A.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B.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C.有的成员可能受到伤害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D.对指导者要求高,不称职指导者会给团体成员带来负面影响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A 4.A 5.B 6.A 7.B 8.C 9.A 10.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BC4.ABC5.AB6.ACD7.ABCD8.BCD9.ACD 10.ABCD第四章、学校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一、判断题1.压抑是指潜意识把本能的冲动、动机和欲望向下压制,是本我的功能。
2.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爱慕之情称为移情,移情会破坏咨访关系,对心理咨询工作弊多利少。
3.潜意识的阻抗使来访者表现出不愿更改给自己带来了很大麻烦和痛苦的某些行为。
4.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在理论与技术上一脉相承。
5.只有人本主义才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对现实的独特认识,强调人的主观性特性。
6.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活动具有整体性,所以他把咨询看做是整个人的改变,而不是某个症状、某个问题的改变。
7.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们在习得各项机能的同时也习得了一些不适宜和变态的行为。
8.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曲解和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中的非理性观念是一回事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9.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认知是客观事件或外部刺激与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因素,也就成为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以个体的认知为干预对象和切入口,对来访者的思维方式进行重新建构。
10.心理咨询的各个流派之间的差异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无非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遇到不同的个案,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罢了。
二、单项选择题1.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回答咨询师提问的内容,通常处于来访者哪个意识层面()A.潜意识B.前意识C.意识D.无意识2.自我中包含的意识状态是()A.潜意思的B.前意识的C.意识的D.都有,更重要的是意识的3.本我处于()A.意识状态B.前意识状态C.潜意识与意识状态兼而有之D.完全处于潜意识状态4.在危机事件中表现出手足无措/情绪失控,通常是个体使用哪种心理防御机制()A.投射B.退行C.置换D.固着5.移情是()A.对咨询者产生的爱慕B.对咨询者产生的愤怒C.当事人潜意识的阻抗D.当事人情感的转移6.人本主义咨询的思想理念相对不适应的是()A.管理工作B.教育工作C.情报工作D.医疗工作7.罗杰斯提出的咨询过程的第一步是()A.咨询师要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情况B.咨询师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C.咨询师接纳来访者的情感D.来访者主动求助8.在罗杰斯提出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发生在以下哪个阶段:()A.咨询师对来访者积极情感的接受和认识阶段B.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的阶段C.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D.咨询效果的产生阶段9.学生小李因为上课说话,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却不见改善,老师的批评对小李来说属于:()A.奖励B.惩罚C.负强化D.剥夺10.行为咨询中,矫治目标行为(靶行为)的确立中,以下关于需要关注的要点表述不正确()A.需要注意分析问题行为出现的情境B.来访者的动机可以忽略C.需要分析靶行为的发展过程D.需要分析来访者周围的人对其问题行为的态度11.系统脱敏实施的首先要学会( )A.放松B.列出恐惧、焦虑等级表C.想象脱敏D.停止想象12.“咨询师应该无条件地接纳任何一位当事人”这个想法属于( )A.合理的信念B.绝对化的要求C.过分概括化D.糟糕至极论13.“如果我不组织这次春游,就不会发生这么惨重的翻车事故,失去的年轻生命都是因为我.....”这样的想法在贝克看来,存在( )A.任意推断B.过分概括C.过分夸大或缩小D.两级思维14.相对忽视当事人主观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心理咨询理论是()A.精神分析治疗B.行为治疗C.认知行为治疗D.人本主义治疗三、多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派对人格构成有其较为完善的理论,精神分析咨询的目标是调整被咨询者的人格结构,以达到()A.释放本我B.加强超我C.加强心理防御机制D.在超我的监督下,自我按现实的可能性,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E.在超我的指导下,自我按外部显示的条件,驾驭本我的要求2.精神分析咨询时,来访者的哪些行为对咨询师的工作是有价值的()A.对咨询师的愤怒B.谈做过的梦C.现场涂鸦D.不做承诺咨询师的事E.向咨询师提问3.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与意识冰山图中,在海平面以下的有()A.童年的创伤B.童年的快乐C.前一天的梦境D.对父母的期待E.考试答题中的疑问4.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的是( )A.反对精神分析学派从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观察去推论人性B.反对行为主义者从对动物的观察去推论人性C.反对把人看成“大一点的白鼠”D.同样鼓励记录每天的梦境E.从健全发展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5.提出人有自我实现倾向的有( )A.阿德勒B.华生C.艾利斯D.马斯洛E.罗杰斯6.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者有(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E.班杜拉7.班杜拉指出社会模仿学习包含以下哪几个进程( )A.注意B.觉察C.运动再现D.保持E.动机建立8.行为咨询的目标( )A.习得新的行为B.习得适应性行为C.增加新近行为D.保持适应性行为E.消除不适应行为9.认知行为治疗认为真正导致个体消极情绪形成的是( )A.消极事件B.关系紧张的人C.以往生活中的创伤事件D.对事件的消极自动思维E.从以往创伤事件中习得的观念10.艾利斯总结的非理性信念的特征( )A.绝对化的要求B.非此即彼的两级思维C.过分概括化D.糟糕至极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 10.×二、单项选择题1.B2.D3.D4.B5.C6.C7.D8.B9.A 10.B 11.A 12.B 13.D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 DE2. ABCDE3. ABCD4. ABCE5. DE6. ABCD7. ACDE8. BDE9. DE10. ACD第五章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一、判断题1.所谓危机,是一种极度困难状态,当事人只要充分利用好个人资源并努力应对是能够解决的。
2.我国属自杀的高发国家,在青少年学生中也占较大的比例。
3.对于每一个危机学生的评估都应该进行自杀危险性评估。
4.据人口学统计,儿童、青少年自杀在主要死亡原因中已占第二位,仅次于意外事故。
5.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不再自杀。
6.在危机干预中不要赞美危机学生的自杀行为。
7.自杀行为有遗传倾向。
8.8岁以下的儿童不会自杀二、单项选择题1.当评估危机学生时发现缺乏能动性,在应对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此时的危机干预就应采用的咨询方法是()A.非指导性咨询B.指导性咨询C.合作性咨询D.扩展性咨询2.通过改变当事人的思维模式,认识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及功能失调的成分,转变这些想法和看法,由此获得希望和自强的力量来排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