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川大科技【2015】6号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川大科技【2015】6号
`
,
对我校作为唯一专利权人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 、实用新 型专利 ,以 及我校作为专利权人获得授权的发达国家发明专利 给予奖励。具体 奖励如下
:
四川大学授权专利奖励标准
奖励 内容
金额 (万 元 /件 )
∩υ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 获得授权 的中 国发 明专利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获 得授权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 利 我校作为唯 一 专利权人获得 授权 的发达 国家发 明专利 我校作为共有专利权人 (不 超过 2个 专利权人 )获 得授权 的发达 国家发 明 专利
-5-
第八条 青年人才培养类。 “ 四川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奖”奖励 当年1月 1日 未满们周岁 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能成为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 的青年学者 ,按 理 、工、 医三类评 选 ,每 年每类授予人数不超过10名 (可 以空缺 ),由 学校颁发荣 誉证书,每 人奖励1万 元。 第九条 科研项 目类。
奖励 内容
一类
金额 (万 元 /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级特等奖 (第 一 完成单位 ) 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自 然 、发 明、进步 ,下 同 )一 等奖 一完成 单位 ) 国家级科 学技术奖励 二等奖 (第 一 完成单位 )
|国 家 级科 学技术 奖励 特 、 一 等奖 (第 二 完 成 单位 )
术奖 。
3,中 国专利奖是指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 的中国专利金奖和 中国专利优秀奖
j
・
、 4.中 国技术市场协会 金桥奖是指 经 国家科 学技术 奖励 工 作办公 室 审定 ,中 国技术市场协 会 “ ” 设立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 5. 术奖励 工 作办公室批准设 立 ,山 旨 ‘ 中国产
人审核签字,加 盖单位公章后 ,由 所在单位科研秘书汇J总 后报科 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 第十三条 奖励的评审。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奖励 的受理与审核 ,并 将核实后的 ” “ 丨 丨 大学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 ;“ 四川大学科技 申报材料提交 四丿 ” 奖励评审委员会 按照本奖励办法进行奖励评审;科 学技术发展
兀 。
`
ˉ 第七条 科技奖励类。 凡我楝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省 (部 )级科学技术奖 励、社会力量设奖及中国专利奖的 科技成果 (以 主管部门 公告排序为准 ),除 相关部门的奖励外,学 校予以
9
-4-
表彰和奖励;同 时还对我校认真组织 申报高水平科技奖励的项 目 组给予鼓励 ,并 按照 “ 四川大学配套奖分类和组织 申报奖奖励标 ” 准 给予奖励。 四川大学配套奖分类和组织 申报奖奖励标准
“ 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年度杰出贡献奖”每年度评选一次
,
、 表彰和奖励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重大影响的项 目组 ,不 超过5个 (可 以空缺 ),由 学校颁发荣誉 证书并发放 奖 金。共 中″一等奖每项奖励4万 元,二 等奖每项奖励2万 元。
(二 )四 川大 学专 利实 施转化优秀奖。
“ 四 川大学专 利实施转化优秀奖”每年度评选一次,表 彰和 奖 励在以 我校作为专利权人的专利申 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 专利权转让方面做出 积极责献的项目 组,不 超过5个 (可 以空 缺),由 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皮放奖 金,每 个获奖项目 组奖 励3万
:
gO— 150万 元 (含 15o万 元 ),按 校 内经 费的1%给 予奖励
;
151一 石0万 元 (含 zsO万 元 ),超 过15o万 元部分按 1.2%给 子奖
励 ;石 0万 元以上 ,超 过Ⅱo万 元部分按 5%给 予奖励 ;奖 金总
1。
数为分段计算并累加所得。
(二 )国 家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及 申报奖。
四川 太 学 文 件
川大科技 E⒛ 15〕 6号
关于印发 《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 迈
校 内各相关单位
:
知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 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 好地 服务于国家创新驱 动发展战咯 ,加 速实现我校建设 丁流研究型综 四川大学科 学技术 奖励 办 合大学 的奋 斗 目标 ,学 校制定 了 《 法》 ,现 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五类
组织 申报 奖
注
:
对于认真组织 申报省部级一等奖的项 目组 (第 一完成单位 ,进 入一等奖答辩 ),学 校给予ˉ定鼓励 ′
1.国 家级科 学技术奖励 是指 由国务 院设 立 的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 、 国家 自然科学奖 、 国 家
技术发 明奖 、 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奖 。
2.省 (部 )级 科学技术奖励 是指 由省 (自 治区、直辖市 )人 民政府 、教育 部颁发 的科 学技
0类。 “ 设 立 四川太学科技管理先进奖” ;对 当年科技管理工作先 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 年度评选 丁次,具 体如下
(工 )四 川大学科技管理先进单位 。
:
设到校总经 费奖、人均经费奖、经费增 长奖、人均论文奖
,
奖励排名前三的单位 ,每 个单位奖励 1-5万 元 [注 :人 均指副高 职称 (含 )以 上人均 ,各 单位教学科研 岗位人数以人事处核定 的
(一
’
)科 研经费累计贡献奖。
凡由同一项 目负责人承担各类科研顼 目,其 当年到校经费按 《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管理办法》办理 了经费手续,累 计 当年校内经费 (对 列支 了 硬件设备费的项 目,硬 件设备费部分按 硬件设备管理费的10倍 计入校内经费统计 )达 到BO万 元及 以上者 给予奖励 ,标 准如下
-8-
研究院负责将评审结果上报学校。 第十四条 奖励的颁发。 学校在每年度科技工作大会上对上述各奖项进行表彰奖励 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
,
第 四章 附 放 ,按 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
则
l丨
第十五条 凡采用年薪制的科研人员,其 相关科技奖励的发
第十六条 凡 申报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材料获取 四川大学科 学技术奖励 的 ,一 经查实 ,由 科学技术发展研 究院报经 学校批 准 ,撤 销奖励 ,收 回奖励 证书 ,追 回奖金 ,并 给予通报批评 。 第十七条 '奖 励经费来源。
对认真牵头组织及 申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项目 组,学 校给予每项奖励1-2万 元。具体如下
1.牵
:
头组织撰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
;
术创新引导专项等建议且被国家列入指南或被采纳的琐 目 组
-6-
2。
牵头组织 申报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国家重大科
研仪器设备专项 (推 荐类 )1国 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的项 目组。 第十条 专利类。
-2-
第四条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奖励 申报材料的受理 1核 .实 与汇总,并 提交 “ 。 四川大学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 第二章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的设置 第五条 基础研究类。
(一 )四 川大学基础研究年度卓越奖。
” “ 四川大学基础研究年度卓越奖 每年度评选一次,表 彰和 奖励在基础研究中做 出在国内外产 生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 果 ,・ 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并 发放奖金 。其 中,一 等奖 (1个 奖励4万 元,二 等奖 (2个 缺。
-3-
3≤ 影响因子<5
“ 按照 四川大学SCI期 刊分级方案 △ 影 响因子 (3的 B级 及 以 上论 文
2≤ 影 响 因子 (3 影 响 因子 (2
・
0.5
EI论 文 (SCI和 EI同 时收录 的不重复奖 励 )
表现 不俗 sCI论 文
第六条 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类。
(一 )四 川大学产学研合 作年度杰出贡献奖。
)、
)
奖励2万 元。没有合适成果 ,可 以空 ′
(二 )四 川大学优秀论文奖。
“ 四川大学优秀论文奖”每年度奖励一次,鼓 励发表高水平 科技论文、鼓励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奖 励 以我校作为第一作者 的笫 ∵ 单位署名发表在权 威 学术期 刊 上 的科技 论 文 (含 在 、 肠 J〃 召 sc忉 田 “上我校排名前三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以 当年中 国科学技术信 J急 研究所检 索公布的结果为准 ),具 体奖励如下
^
附件 :四 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i∶
i1I∶
。 丿 :∶ ~,o。
o丿
附件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助办法
第-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 动全校教 师和科研 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更 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 速实现我校建设一 标 ,依 照鼓励原始创新 、支持协 同创 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 目 新、推进产学研合作 、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提升学校核心竞 争力原则,特 制定本奖励办法。 本奖励办法适用于我校理学、工学和 医学学科范围。 第二条 ・ 以 我校在科学研究和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用 奖励
-7亠
为准
]。
(二 )四 川大学科技管理先进个人。
奖励当年科技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 (含 学院分管 科研领导和科研秘书 )不 超过8名 ,每 位获奖者奖励0,3万 元。
第三章 申报 、评审和颁奖 第十二条 奖励的申报。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每年度进行一次。凡有学术不端 、科 研经费使用不规范者 ,不 得申报,不 得奖励 。 — 申报及评审时间:每 年1月 2月 集中受理上 ∵年度的奖励 申 请;3月 -4月 进行 申报材料的核定及评审;上 半年召开 四川大学 科技奖励大会 ,颁 发各项奖励 。 申报方式:四 川大学科技奖励部分奖项 (基 础研究年度卓越 奖、产学研合作年度杰出贡献奖、专利实施转化优秀奖、青年科 技人才奖等 )采 取项 目组或个人 申报、所在单位推荐或权威专家 推荐柑结合方式进行 ;其 他类奖项由本人 申报 ,经 院 (系 )负 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