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答:1、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提供工业原料,促进工业发展……。
3、提供出口物资,支援对外贸易……。
4、提供肥料,促进农作物增产5、繁荣农村经济,致富贫困农民。
二、家养的绵羊、山羊起源于什么羊?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答:我国绵羊主要起源于阿尔卡羊(ovis orientalis)和羱羊(ovis ammon),其中主要是羱羊。
现在家养的山羊起源于猾羊(Capra aegagrus)。
二者在动物学分类上,它们同属洞角科、绵羊山羊亚科,但绵羊属绵羊属,染色体数27对,而山羊属山羊属,染色体数30对,它们是同科不同属的动物。
三、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哪几个时期?答: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古代养羊业(从夏商时期~1840年)近代养羊业(从1840年~1949年)现代养羊业(从1949年~现在)四、我国养羊业取得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发展潜力?答:1、取得的成绩:⑴绵羊、山羊存栏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⑵主要羊产品总产量(如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⑶养羊业的发展对于保障羊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存在的问题:⑴饲养水平低,管理比较粗放;⑵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⑶生产方式落后;⑷草场退化严重。
3、中国养羊业的发展潜力(1)拥有丰富的绵、山羊品种资源;(2)绵、山羊存栏量大,数量多,选择余地大;(3)草地资源丰富,面积宽广;4)农副产品丰富;(5)具有发展养羊业的许多有利条件包括: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许多地方有养羊的习惯;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具有一支庞大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等等。
4)农副产品丰富;(5)具有发展养羊业的许多有利条件包括: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泰民安,许多地方有养羊的习惯;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具有一支庞大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等等。
五、国外养羊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由“重毛轻肉”转向“重肉轻毛”;2、肥羔生产专业化;3、绵羊存栏数逐年减少,山羊存栏数逐年增加;4、重视畜牧科学研究,生产方式集约化在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如澳、新、美、英等国),重视科学研究,重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已实现“四化”,即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科学化)、天然草场改良化与围栏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与集约化第二章自然生态环境与养羊业生产一、什么叫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由哪些因素组成?答: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
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可分为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两部分。
其中,社会生态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民族习惯、宗教、战争、社会、生产力水平、市场需求等等;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如气温、降水与空气湿度、光照、风、海拔、地形与土壤和季节等等;②化学因素:如水、营养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等);③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野兽等二、气温、降水与空气湿度、光辐射、风、海拔、地形与土壤和、季节等物理因素对羊的生态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气温:气温是自然生态因素中对羊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气温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羊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着羊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其他生命活动。
2、降水与空气湿度:降水与空气湿度对羊的生态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羊只体热的散发。
3、光辐射:光辐射对羊的影响主要在繁殖方面。
4、风:风对羊生长发育和繁殖没有直接影响。
它对羊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加速羊体内水分和热量的散发来间接地影响羊的水分代谢和热量代谢的。
风作为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风可以影响放牧,影响蚊蝇活动,引起风灾、沙尘暴,传播传染病、寄生虫等等。
5、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对羊的影响是由于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气温、气压,以及空气中的含氧量、太阳辐射、降水、湿度等条件不同而引起的。
这些综合因素的不同,尤其是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同,直接影响到羊的分布。
6、地形与土壤:地形对羊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羊的体型和放牧效果……。
而土壤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各种有机质特别是某种或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或有无,会影响到在这种土壤里种植的各种牧草和饲料作物中有无这类元素或含量的多少,进而对羊只造成影响。
7、季节:季节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不同。
因此,季节实际上是各种气候因子在一定时间、区域或特定环境条件下,综合形成的外界环境因素。
它对羊的生态作用,实际上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对羊发生的作用。
三、我国绵羊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各个区域的饲养方式有何不同?答:我国绵羊主要分布在牧区(60%以上),其次在半农半牧区(20-25%),农区的绵羊最少(10-15% ),但发展肉羊的潜力最大……。
各个区域的饲养方式由于受各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所限,牧区以放牧为主,农区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则实行夏秋以放牧为主,冬春适当补饲的方式。
四、我国绵羊分布最多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答:绵羊分布最多的省、市、自治区依次是新疆、内蒙、青海、河北、西藏、甘肃、山西、山东、四川和黑龙江。
五、我国山羊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答:我国山羊主要分布农区(62%),其次在牧区(23% ),半农半牧区的山羊最少(15% )。
六、我国山羊分布最多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答:我国山羊分布最多的省、市、自治区依次是:河南、山东、内蒙、河北、江苏、四川、安徽、云南、西藏、新疆等。
七、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我国山羊的分布分为哪五大生态经济区?答: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我国山羊的分布分为北方牧区、青藏高原区、农牧混合区、北方农区和南方农区五大生态经济区。
八、造成我国大量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什么?答:1、过度农恳,致使天然植被覆盖度日益减少,裸地、沙地、撂荒地和沙尘源面积日益增加。
2、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干旱区土地沙化3、草原持续超载过牧,过度利用,导致产草量下降,草地覆盖度下降,裸土、裸沙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导致草地植被消亡,成为沙漠。
4、不适当的农耕生产方式。
5、不合理的生态建设。
6、人为坡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地沙化。
九、可持续发展养羊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可持续发展养羊业的核心思想是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损害产业本身未来的发展能力,即主张“发展”与“可持续”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养羊业强调的是生产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生态的持续性三者的统一。
十、生产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养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答:(1)控制适宜的载畜量,以草定畜。
(2)实行科学放牧(即分区轮牧)。
(3)努力提高羊品种的良种化水平,变数量扩张型为质量效益增长型。
(4)发展季节性羔羊肉生产。
(5)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秕壳喂养,减缓放牧地的压力。
(6)大力推广繁殖新技术。
(7)加速产业化进程。
第三章一、羊毛有什么特点?答:羊毛的优点有:1、吸水性好。
2、强度大,韧性好。
3、伸度大,弹性好。
4、可塑性好。
5、导热性低,保温力强,又能透过紫外线。
6、比重轻:羊毛1.32、棉花1.54、涤纶1.38、粘胶纤维1.5。
7、其他特性:染色性能好,能耐弱酸,不易着火不足之处有:1、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2、易遭虫蛀。
3、对碱和氧化剂的耐受性比较差。
二、羊毛是什么的衍生物,其形成过程从何时开始?答:羊毛和角、蹄一样,都是皮肤的衍生物,羊毛发生于表皮生发层细胞,其形成过程从胚胎期就在胚胎的皮肤内开始了。
三、何谓毛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有何区别?答:毛囊是指以毛鞘为内膜,毛鞘周围的结缔组织为外膜所形成的囊状物。
根据其发生的早晚,分为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
初级毛囊发生较早,它有皮脂腺、汗腺和竖毛肌等附属结构。
一般在胚胎的50~70d开始发生,最初在头部出现,以后逐渐向全身体表扩展,到胚胎90d左右停止发生。
由初级毛囊中长出的毛在粗毛羊身上表现为有髓毛,这种毛在出生以后不会脱换;在细毛羊身上则表现为较粗的无髓毛或犬毛(胎毛),这种毛在小羊出生后会逐渐脱换。
次级毛囊发生较晚,它周围没有汗腺和竖毛肌,皮脂腺小或没有。
它们一般在胚胎80d左右开始发生,直到出生后100d左右发生都比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大约在20月龄左右停止发生。
由次级毛囊中长出来的毛全是无髓毛。
四、何谓毛囊群?S/P值?答:毛囊在皮肤中是成群生长的,这种多个毛囊之间的集合,就称为毛囊群。
一般每个毛囊群由1~4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所组成。
假定初级毛囊在羔羊出生前是一个常数,那么,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之比(S/P值),就可以用来作为羊毛纤维数增加的指标。
一般绵羊毛囊的S/P值因品种类型而异:细毛羊为10~40/1、半细毛羊为6~10/1、粗毛羊为3~5/1……。
五、羊毛由哪几层结构组成?答:在显微镜下,羊毛纤维的组织学结构因羊毛纤维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七、超细毛、细毛、半细毛和粗毛各有何特点?答:超细毛是指平均细度≤18微米,品质支数>70支的同质细毛,这种羊毛是生产轻薄、高档精纺产品的理想原料。
细毛是指纤维直径平均在18.1~25微米之间,品质支数在60-70支之间的同质无髓毛,细毛是毛纺工业的优良原料,可织哔叽、华达呢、凡尼丁等高档织品。
半细毛是指纤维直径平均在25.1~67微米之间,品质支数在32~58支之间的同质羊毛。
这种羊毛制造毛线、毛毯、呢绒、工业用呢和工业用毡等。
粗毛又称混型毛,其整个毛被不是由同一种纤维类型所组成。
这种类型羊毛的工艺性能较差,通常只适宜用来织地毯和赶毡,稍好的可用来织粗呢。
八、内(部)毛丛有哪几种情况?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通常,从形态学上可把毛丛分为内(部)毛丛和外(部)毛丛两类:内(部)毛丛指毛丛内部羊毛纤维之间的集结状态。
即用手把毛被扒开,从毛丛侧面所看到的羊毛纤维的集结状态。
一般有三种情况:1、圆柱形毛丛:这种毛丛由同一种毛纤维所组成,其长度、细度、均度较一致,毛的密度大,油汗多,弯曲多而一致,这样就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圆柱形毛丛。
这种毛丛在细毛羊和一些细挡半细毛羊身上是正常的。
2、圆锥形毛丛:这种毛丛由异质毛组成。
由于它由几种羊毛纤维组成,在毛丛中各种纤维类型不一致,无髓毛短,它们主要集结在皮肤表面,构成了毛丛的下层,面积相对较大,而上层是少量的粗毛和两型毛,这些毛长而稀,多伸出到毛被外,这样就形成了下大上小的圆锥形毛丛。
这种毛丛是粗毛羊的正常毛丛。
3、倒圆锥形毛丛:这种毛丛的形状恰好与圆锥形毛丛相反,它在任何羊身上都是不正常的。
往往是由于羊只营养不良,或生病之后,造成脱毛,而这些脱下的毛蓬松在毛被表面,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倒圆锥形毛丛。
九、羊毛密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答:羊毛密度是指羊体单位面积的皮肤上所着生的羊毛纤维的数量,一般以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所着生的羊毛纤维的根数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