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7章《磁与电》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7章《磁与电》教案

第七章磁与电第一节磁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

3.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如图),是由一种大青石构成的,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而且船还下沉并向大青石撞去,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磁体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1.磁体有条形、蹄形、圆形等各种形状。

2.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3.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一头叫北极,用N表示,一头叫南极,用S表示。

4.如图所示的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知识板块二磁体周围有什么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5~1075.在磁体的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magnetic field)。

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正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6.如图:磁场中不同位置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方向不同,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

其规定是: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7.大量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方向相反,所以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知识板块三磁化的秘密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7~1088.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强烈敲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9.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铁、钴、镍的合金或者其他金属的氧化物,叫做磁性材料。

1.对学分享独学1~9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完成教材P106“画出磁场的方向”的实验探究活动。

方案二完成教材P107“磁化”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二节电流的磁场【学习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理解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3.理解物体磁性的来源。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流的磁场。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奥斯特的发现自主阅读教材P11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是奥斯特曾经做过的实验,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是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观察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是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知识板块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11~1132.把通电导线做各种形状,其中有一种绕成螺线管形,其周围的磁场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用右手定则判定;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知识板块三物体磁性从哪里来自主阅读教材P1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原子内电子绕核旋转就形成了环形电流,此环形电流就产生了磁场,所以每个原子就相当于一个微型小磁针。

当物体内大量的这些小磁针指向较为一致时,物体就具有了磁性。

5.物体磁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内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

1.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完成教材P11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的实验探究活动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三节电磁铁【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电磁铁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电磁铁的磁性特点与应用吧!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电磁铁自主阅读教材P11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甲所示,将导线两端接在干电池的两极上,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你看到什么现象?铁钉吸引大头针。

如图乙所示,断开电路后有什么现象发生?铁钉失去磁性不吸引大头针。

2.电磁铁由铁芯和螺线管组成,当电流通过螺线管时,螺线管中的铁芯就被电流的礠场磁化成了磁铁,使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当断开电路,电磁铁的磁性就立即消失了。

知识板块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16~117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1)实验中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方法是: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这一方法体现了“转换”的思想。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根据实验情况,你还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该实验结论可由图丁验证。

知识板块三电磁铁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1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184.电磁铁可以直接对铁质物体有力的作用,主要应用在电铃,电磁起重机等装置上;电磁铁的另一个应用是产生强磁场,如电动机、发电机、磁疗设备等。

1.对学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完成教材P116“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四节电磁继电器【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电磁继电器自主阅读教材P11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201.如下图所示是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其中虚线框内就是电磁继电器。

(1)衔铁和铁芯能用钢制作吗?不能。

(2)电磁继电器工作时,电路可分为哪两部分?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3)电磁继电器相当于工作电路中的一个开关。

(第1题图)知识板块二继电器与自动控制自主阅读教材P1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下图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制作水银(选填“酒精”“煤油”或“水银”)温度计时插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将衔铁吸引过来,使电铃发出报警信号。

请你根据图中电磁铁的极性,标出控制电路中电源的“+、-”极。

(第2题图)归纳总结: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对学分享独学1~2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练习使用电磁继电器1.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电路,把继电器线圈通过开关接到电源上,组成控制电路;用另外一个电源和小灯泡组成工作电路,使继电器通电时小灯泡亮,断电时小灯泡灭。

在图中完成电路图。

2.分组实验操作。

注意观察通、断电时各触点的动作情况及继电器的操控效果。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七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磁化。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3.知道各种磁体周围磁感线分布情况。

4.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6.了解什么叫电磁铁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7.了解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理解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本章知识梳理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重难点突破方法技巧(总结提升)”部分的填写知识板块二经典阅读仔细阅读学生用书中的“典例剖析”“易错警示”和“学法指导”1.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