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入,让学生讲述秋天中见到的景物,以及会想到的会产生的感情。

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古人在秋季因思乡而写的两首古诗。

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古诗的学法:
1、通读古诗,学习生字,了解作者。

2、理解词意,疏通句意。

3、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介绍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

二、初读
1、出示整首诗,教师范读(给学生提要求:在老师范读时注意听
清老师的字音、语气、语调、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学习生字
4、学习多音字:挑。

三、精读
1、默读古诗
2、结合文下注释,自己说说古诗的诗意。

3、师生一起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风声;梧叶:梧桐树
叶;寒声:阵阵寒意;动客情:使诗人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前两句诗意是:萧萧风声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使诗人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料想;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蟋蟀;篱落:篱笆;后两句古诗诗意:“料想是有儿童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篱笆深处有一盏明明的灯火。


4、结合古诗说一说做这些了哪些景物:梧叶、秋风、儿童、促织、
篱落、灯火等;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是为了表达他的什么感情:
思乡、寂寞、孤独等。

5、多读几遍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诵读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比比谁读的更好。

五、总结古诗学法
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分几步完成,每一步都干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
1、回忆并背诵《夜书所见》
2、复习故事学法
3、点题,并强调“忆”在古诗中的意思。

4、介绍作者
二、初读
1、范读(要求)
2、自由朗读
三、精读
1、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一起疏通句意
四、诵读
有感情朗读
配乐朗读
五、学习生字和多音字
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