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各种功能部件,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基本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
1.2软件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对其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从而完成应用系统所要求的任务,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1.3单片机的发展经历了由4位机到8位机,再到16位机的发展过程
1.4中央处理器CPU:8位,运算和控制功能
内部RAM:共256个RAM单元,用户使用前128个单元,
用于存放可读写数据,后128个单元被专用寄存器占用。
内部ROM:4KB掩膜ROM,用于存放程序、原始数据和表格。
定时/计数器:两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并行I/O口:4个8位的I/O口P0、P1、P2、P3。
串行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
中断控制系统:5个中断源(外中断2个,定时/计数中断2个,串行中断1个)
时钟电路:可产生时钟脉冲序列,允许晶振频率6MHZ和12MHZ
1.5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
1.6寄存器SP的复位电路07H 寄存器P0-P3的复位电路FFH 寄存器PC的复位电路0000H 寄存器B的复位电路00H
1.7单片机的时序概念从小到大依次是:节拍、状态、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1.8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分为6个状态:S1~S6。
每个状态又分为两拍:P1和P2 1.9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数。
1.10P0口:双向8位三态I/O口,此口为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驱动8个LS型TTL负载。
1.11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定时器0外部计数输入)
P3.5 T1(定时器1外部计数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1.12P0口输出高电平必须接上拉电阻。
P1~P3口输出高电平不必接上拉电阻。
1.13对SFR只能使用直接寻址方式,书写时可使用寄存器符号,也可用寄存器单元地址。
1.14直接寻址:直接通过地址访问(00H~7FH)
1.15 data 直接访问内部数据存储器(128字节),访问速度最快
1.16C5l的数据类型有位型(bit)、无符号字符(unsigned char)、有符号字符(signed char)、无符号整型(unsigned int)、有符号整型(signed int)、无符号长型(unsigned long)、有符号长型(signed long)、浮点(float)和指针类型等。
其中short与long属整型数据、float与double 型属浮点型数据。
1.17bit flag; // 将flag定义为位变量sfr P1 = 0x90; //定义P1口,地址90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宏定义
sbit P1_0=P1^0变量声明
void delay(uchar i);被调函数声明void main() 定义主函数
delay(100)函数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