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赔偿法关于 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理解与适用 (2011版)
国家赔偿法关于 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理解与适用 (2011版)
①赔偿请求人具备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主体资格; ②赔偿义务机关符合国家赔偿法规定,且属于本院辖区内 的下一级人民法院; ③有具体的赔偿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且赔偿请求事项属 于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赔偿范围; ④有赔偿请求人已申请赔偿,以及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请 求的收讫凭证或者邮寄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⑤符合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请求期间。
3、关于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 故意不执行、拖延执行的认定 (1)审查法院是否有职责和义务; (2)审查法院是否有条件和能力; (3)该不作为行为是否为导致财产流失的直 接原因。
• 混合责任问题
(1)析清全案脉络,掌握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2)查清案中所涉之各种违法、过错行为,以及造 成之损害结果; (3)分清各行为应承担之责任及与损害结果之因果 关系; (4)理清相关救济途径和予以国家赔偿的关系 (对确属混合责任造成损害的案件,应探讨赔偿与 其他程序救济的关系问题,以及能否由法院先行 赔偿后追偿的问题)
• 民事判决错误执行回转不能是否赔偿
(1)实践中存在争议; (2)民事判决错误本身是司法豁免情形,与 法定赔偿情形有着本质区别; (3)倾向于通过其他救济途径或司法救助解 决,不通过赔偿来解决。
4、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情形 、
(司法解释第五条: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 行政诉讼或者执行过程中,以殴打或者唆使他人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违法使用武器、警械,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死亡的,应当比照国家赔偿 法第十五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予以赔 偿。) • 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 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 •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的。
• 关于对请求时效的审查 • 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八条:“赔偿请求人认为人民 法院有修正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情形的,应当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者 执行程序终结后提出赔偿请求”规定的审 查
2、关于审查案件的思路(义务机关审查 亦可参照)
• 了解、掌握全案事实是办案的基础; • 把握归责原则和赔偿责任构成要件是关键(违法 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主体、职务违法行为、损 害结果、因果关系); • 既要尊重法律法规规定,也要尊重历史; • 既要注重程序正义,也要注重实体正义; • 办案与善后相结合,避免就案办案,力争案结事 了(其他救济途径和赔偿的关系)。
(二)关于范围
1、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 、
• 对没有实施妨害诉讼行为的人或者没有证据证明 实施妨害诉讼的人采取司法拘留、罚款措施的; • 超过法律规定期限实施司法拘留的; • 对同一妨害诉讼行为重复采取罚款、司法拘留措 施的; • 超过法律规定金额实施罚款的; •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关于赔偿委员会的立案审查
(1)不服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作出的决定, 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的情况: ①有赔偿义务机关已作出的决定; ②符合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请求期间(收 到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
(2)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逾期未作决定, 赔偿请求人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 作出赔偿决定
(四)关于程序
1、义务机关先行处理程序
(1)申请和受理环节(收讫凭证) (2)听取意见和协商环节 (3)决定环节
2、赔偿委员会决定程序
(1)申请和受理环节 (2)调查和取证环节(非必经) (3)听取陈述和申辩及质证环节(非必经) (4)赔偿委员会审查决定环节
(五)关于赔偿方式和标准
• 侵犯人身自由权 • 侵犯财产权 • 侵犯生命健康权
民事、 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
主讲人:苏戈
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 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 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 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 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 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司 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 释》)
三、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 民事、 赔偿案件的司法适用
1、关于确赔合一
• 赔偿法修改后,确认虽然不再成为一个单 独程序,但不意味着违法不需要认定,对 于行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仍需加以认定; • 应理解为新的赔偿程序中包含了原确认程 序需要解决的内容; • 即决定中既应包含所请求赔偿之行为是否 违法之内容,也应包含该行为是否造成损 害及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内容。
一、民事、行政诉讼中 司法赔偿概况
• 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及其确 认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件主要事实不清或过于简略
(2)适用法律不当(该确、赔的不予确赔, 2 不该确、赔的予以确赔) (3)理由阐述不当或者普遍欠缺 (4)就案办案现象严重,无法做到案结事 了
• 存在问题及困惑之原因分析
(三)关于免责情形
• 民事诉讼错判不赔偿原则(司法解释第七条第四 项: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情形的 ) • 非职务违法行为不赔偿原则(司法解释第七条 • 不替代他人承担过错原则 (司法解释第七条第
第三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 第六项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害后果的 ) 一项:因申请人申请保全有错误造成损害的;第二项因申 请人提供的执行标的物有错误造成损害的;第五项被保全 人、被执行人,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员违法动 用、隐匿、毁损、转移、变卖人民法院已经保全的财产 的)
3、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 、对判决、 误
• • • • • • • • • • 执行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民事制裁决定等法律文书的; 违反法律规定先予执行的; 违法执行案外人财产且无法执行回转的; 明显超过申请数额、范围执行且无法执行回转的; 执行过程中,对查封、扣押的财产不履行监管职责,严重不负责任, 造成财物毁损、灭失的; 执行过程中,变卖财物未由合法评估机构估价,或者应当拍卖而未依 法拍卖,强行将财物变卖给他人的; 对已经发现的被执行人的财产,故意拖延执行或者不执行 ; 对应当恢复执行的案件不予恢复执行; 没有法律依据将案件执行款物执行给其他当事人或者案外人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违法采取保全措施 、
• 依法不应当采取保全措施而采取保全措施或者依法不应当 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保全措施的; • 保全案外人财产的,但案外人对案件当事人负有到期债务 的情形除外; • 明显超过申请人申请保全数额或者保全范围的; • 违反法律规定,重复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 •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不履行监管职责,严重不负责任,造 成毁损、灭失的,但依法交由有关单位、个人负责保管的 情形除外; • 变卖财产未由合法评估机构估价,或者应当拍卖而未依法 拍卖,强行将财物变卖给他人的; •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实践中有关保全、执行措施存在的问 题较多(违法、瑕疵、程序不当、工作疏 忽等有时确实难以区分) (2)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相对原则 (3 二、民事、行政诉讼中 司法赔偿的理解
(一)关于立案
1、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立案审查
(1)赔偿请求人具备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主体 资格; (2)本院是赔偿义务机关; (3)有具体的赔偿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且 赔偿请求事项属于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的赔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