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费理论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D C a bY =+ (0a >,01b <<)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
D D
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47.60.73D C Y =+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0.917D C Y =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2)消费函数之谜产生的根源
凯恩斯把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3)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①相对收入假说。
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②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
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
于一生收入高时储蓄也高,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低时,储蓄也低。
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③持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
因此,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大,当期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④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
消费者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消费决策,而不是将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水平。
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是前向预期理论。
3.持久性收入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它是怎样解答消费之谜的?
答:(1)持久收入的消费函数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做出消费决策的。
其基本思想是家庭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长期预期(即持久的收入)。
(2)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d C a bY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
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p C b Y =⋅,即在长期内,
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
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函数之谜具体表现为: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不变,在短期递减;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之谜推动了对消费函数进一步的研究。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p C b Y =⋅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p Y 代表持久收入。
而在实际情况下,个人在
任何时期的实际收入可能与持久收入不同。
该假说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也即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性”便不一定存在,因为人们一旦愿意预支未来收入作为现期消费支出,消费倾向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而不一定是递减的。
所以,政府如果以此“规律”为根据,用刺激需求的办法来刺激消费则很可能会带来滞胀的恶果。
由于该假说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所以从长期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从而揭开了“消费之谜”。
4.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请分析在以下情况下你是否会把春节奖金更多地用于消费?
(1)你知道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的奖金;
(2)这样的奖金只发放1年。
答:(1)会把奖金更多地用于消费。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时不是根据短期的、暂时的收入,而是依据长期的、持久的收入。
持久性收入是指人们预期在长期中能持续获得
的稳定收入,可将其视为长期平均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指未预期到的、偶然获得、不可持续的收入,可将其理解为实际收入与持久性收入的暂时背离,如一个人因职务晋升而增加的工资是持久性收入,而因加班增加的收入则为暂时性收入。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依据长期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即依据持久性收入来安排其消费支出。
暂时的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时,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每年都发奖金属于持久性收入,因此会增加消费。
(2)不会。
由(1)可知,只发一年的奖金属于暂时性收入,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5.假设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值为过去5年收入的平均数,即
()12341/5t t t t t YP Y Y Y Y Y ----=++++
且假设消费函数为:0.9C YP =。
(1)如果你在过去10年中每年赚取20000元,你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2)假设下1年(即1t +年)你的收入为30000元,你新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3)你在t 时期和1t +时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4)你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多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多少?
(5)假设从1t +年开始你将一直赚取30000元,利用持久性收入计算公式,用图表示你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
解:(1)如果收入保持不变,那么持久性收入就等于当前收入,今年的持久性收入就为:()()01/552000020000YP =⨯⨯=。
(2)下一年的持久性收入将为:()()11/53000042000022000YP =⨯+⨯=。
(3)由于0.9C YP =,今年的消费00.92000018000C =⨯=。
来年的消费10.92200019800C =⨯=。
(4)消费为:()12340.90.91/5C YP Y Y Y Y Y ----==⨯++++。
所以,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0.91/50.18MPC =⨯=。
但长期时各期收入相等,所以长期边际消费倾向0.9MPC =。
(5)以上已经计算出了今年和下一年的持久性收入,在每一个下一年中,加上3万美元,再减去2万美元,从而持久性收入(即5年期的平均收入)每年都将增加2000美元,直到5年后持久性收入达到3万美元。
利用持久性收入计算公式,可得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为:
()()()01/552000020000YP =⨯⨯=;
()()()11/53000042000022000YP =⨯+⨯=;
()()()21/523000032000024000YP =⨯⨯+⨯=;
()()()31/533000022000026000YP =⨯⨯+⨯=;
()()()41/543000012000028000YP =⨯⨯+⨯=;
()()()51/553000030000YP =⨯⨯=;
()()()61/553000030000YP =⨯⨯=。
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可如图8-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