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LCD产业发展脉络和前景分析
LCD产业发展脉络和前景分析
长虹与PDP
2005年,索尼、东芝放弃等离子业务; 2008年,日立、先锋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生产。韩国的三星和LG电子也放弃了等离子面 板新的投资计划,中国台湾的中华映管等也出售了等离子业务。 2013年松下宣布退出PDP项目 2014年三星、LG关停PDP项目 长虹终于成了“孤家寡人”,并萌生退意。
2006年AUO并购广辉
1条6线 ——
合并奇美 统宝
LCD产业格局
☆韩国企业大踏步的投入5代线,标志着日本丢掉了先行者的位置,韩国处于了引领地位。 ☆台湾及韩国6代线的开建,标志着高世代线的到来(6代及6代以上称为高世代线),6代线使 得40英寸以上电视成为了可能,而同尺寸的CRT就需要四个成年人才能搬动,从而敲响了 CRT的丧钟。 ☆逼迫索尼进入LCD行业,并于三星合作建立7代线(世界首条)。 ☆至此LCD产业进入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三驾马车的时代。
熊猫6代
武汉天马
2010年 4.5代
4代
5代
6代
AUO 7.5代 CMO 7.5
CMO 8.5
代
代
韩国
日本
3代
4代
5代
3.5代
三星 sony 7代
sharp 6代
8代
S-LCD 8.5 代
LG 8.5 10代
中国大陆进入高世代
2009 BOE 合肥6代线B3
2010
北京8.5代B4
AUO 龙飞光电 8.5代
1973精工成产第一块数字LCD手表
1983精工展示了第一块2英寸腕表电视 1973 sharp液晶显示的计算机商业化
1987 sharp3英寸的液晶电视投入生产
1990年NEC投资第一条量产产线
1988sharp 展示14英寸的液晶电视
1988 IBM与东芝的合资公司DTI投资1 亿美金建设TFT-LCD产线
AUO成立
2003-2005
1条6代线 3条五代线
松下3.5代线 99年8月
2001年购买IBM3代 线
2002年2月3代线2条
2条五代线 1条5.5代线
1条五代线
打败东芝最大的笔 记本代工商
1条5代线 1条 6代线
元太 群创光电
统宝
95年2代线
3.5代 动工3.5代线
成立 2004年1条5代
2005-2009
常州天禄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LCD产业发展脉络及前景分析
陈子
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我们生产什么?有什么用?
常州天禄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天禄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何为光电显示
LCD液晶显示
智能穿戴
智慧手机
仪表工控
车载智能
平板笔记本电脑
TV及大型显示
我们的产品
主部材 LightBar 背板、灯罩 塑胶框
LGP 光学膜片
TCL
华星 8.5
代
LG LG广州签订8代备 忘录
SEC 三星 苏州签订 7.5代
2011
鄂尔多斯 5.5B6 停顿
2012
2013
合肥8.5代 B5
重庆8.5代 B8
更改成 LTPS6代
2014
2015
合肥BOE 10.5 B9
批准
暂缓
批准调整 暂缓 8.5
8.5代量产 8.5代量产
2016
2017
明基电通
奇美实业
华联电子
华新丽华 华邦电子
广达集团
IBM日本 富士通
松下 东芝、日立 夏普
备注
2001AUO
2001 AUO
台湾进入TFTLCD产业
中华映管 达基
联友光电 奇美
瀚宇彩晶 广辉电子
98年前
CRT
94年1代线 97年彩膜1代
98-2000年
99年5月量产
2001年
99年7月3.5代量产
制造领域 LED封装/SMT打件
冲压 射出(注塑成型)
印刷厂/射出厂 光学涂布/模切厂
LCD产业的发展
日本的LCD产业
1888年奥地利植 物学家雷理特兹 发现了液晶
1960西屋电气公司 TN-LCD
196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 威 廉 第一个液晶显示器件
1968美国无线电公司单色的静态显示, 后公司转变策略,进入个人计算机领路
LG
1993年开建第一条2代生产线
1997年11月建成3.5代线
1998年成立LCD事业部
1996年底投产
HYDIS
1993年下半年2代生产线破土
出货液晶业务 1997年4季度建成3代线
台湾进入TFTLCD产业
公司 建立时间
中华映管 CPT
1971/5
获得技术转让时间 1998/3
达基 ADT 1996/8
1998/03
奇美 CMO
1998/5
联友光电 Umipac 1990/11
1998/10
瀚宇彩晶 Hannstar
1998/6
1998/08
广辉电子 QDI
1999/7
1999/5
量产时间 母公司 技术来源
1999年 5 大同集团 三菱ADI
1999年7 1999年8月 1999年10 2002年2 2001年10
OLED 自发光 无限 中等
高 中等 低 中等 微妙 中等偏高 窄 中等略低 中等
Micro LED 自发光 无限 高 高 高 高 高 纳秒Hale Waihona Puke 高 宽 高 低征途上的我们……
新型背光
玻璃LGP的未来探讨
柔性BL的可行性
增加市场嗅觉
THANKS
显示新世界
新型技术的出现及发展 OLED
新型技术的出现及发展 Micro LED
新型技术的出现及发展
各显示技术对比
技术类型 对比度 亮度 显色性 功耗 寿命 成本 反应时间 可视角度 工作温度范围
PPI 工业成熟度
LCD 背光板 5000:1
低 低 高 中等 低 毫秒 低 中等 中等 非常高
华东地区: 天马 BOE 华星 三星 龙腾 熊猫 鸿海(奇美)
华南地区: 天马 华星光电 BOE 信利 LG
致敬死在沙滩上的勇者
产能过剩的隐忧
在我们大力投产超高世代线的同时,我国台湾面板企业和韩国面板企业大多都没有跟随投资新产线, 而是通过技术优势改造产线,提升产品品质,把产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场。这种做法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产能过剩一旦发生,受影响较小一些,同时,也便于向新技术转移。事实上,LGD和三星显示公司都将 重心转向OLED,及Micro-LED面板产业化。
大陆进入TFTLCD产业
1996年 2001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中国 中国台湾
BOE收购 现代3代 线
SVA NEC 5代线
BOE 5代线 昆山龙腾 5代线
深超与富 士康
天马 4.5 代 上海
BOE成都 4.5代
BOE 6代线 8.5代线动 工
仅京东方一条10.5代线,年产65英寸的液晶面板1152万片;70英寸或75英寸液晶面板864万片。 以目前合肥京东方官方公布10.5代线70%的良率计算,分别达到了800多万片和600多万片,以正在产 能爬坡的合肥京东方10.5代线今年的良率目标90%计算,则产能更大。以今年65英寸以上的电视面板 市场增量来算,一条京东方10.5代面板产量就可以做到全覆盖。未来二三年,随着在建的京东方(武 汉)、华星光电(深圳)、鸿海SDP(广州)、惠科(郑州)等10.5/11代液晶面板产线陆续投产,并 全部量产,预估65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年产能将达到3800万片~5000万片,这还不算8.5及8.5以下的 液晶面板产线的产能,如何解决这么庞大的产能呢?
华星11代
2018
2019
熊猫 鸿海
合肥鑫晟8.5代 南京sharp 富士康成都8.5
惠科
CMO 佛山 8代 广 新光电
未批准
8.5代
广州10.5 代
郑州11代 滁州8.6量 绵阳8.6代 产 重庆8.6代
中国大陆液晶产业布局
中国大陆液晶产业分布
华北: BOE 鸿海(夏普) 熊猫
西南:
BOE 鸿海(夏普) 惠科 熊猫
1991年sharp 投资的第一条产线
韩国进入TFTLCD产业
1984年成立研究小组
1995年2月建成投产
2001年底开建3条5代线
SEC
1993年开建第一条2代生产线
1996年10月建成3代线
1990年成立研发中心
1995年8月建成投产
2002年5月世界首条5代线建成 第二条5代线2003年二季度量产